秦腔戏曲艺术与现代观众分析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ra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人民群众当中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并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从秦腔戏曲艺术的思想、表演、发展以及创新这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其与现代观众审美意识的联系,认识到秦腔戏曲艺术应在满足现代观众审美要求的基础上,对传统秦腔戏曲中的精华进行保留,做到与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秦腔;;戏曲艺术;;现代观众
  戏曲文化不仅是国人的骄傲,也是其他国家了解我国文化的一个切入点,其积淀了深厚的东方智慧。有资料显示,我国现知的剧种有三百六十多种,其中有超过一半的剧种为地方戏。秦腔戏曲艺术作为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其自身的振兴,不仅可以有效调动陕西地区人民的感情,获得当地人民及领导的支持,还能使戏剧工作者以自己的工作而自豪,进而拥护和支持秦腔戏曲艺术的更好发展。时代的发展使得秦腔戏曲艺术的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关于秦腔戏曲艺术的创新,应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标准,給人以美的享受。
  一、秦腔戏曲艺术思想与现代观众审美意识的培养
  秦腔戏曲在封建社会诞生,因此其当中的伦理观以及道德观大多仍受当时的思想观念所限制,认为媒介只有舞台这一种形式。但这一观念显然与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严重不符,亟需进行改革。例如秦腔中较为经典的曲目《三滴血》,故事主要讲述了山西商人周人瑞在陕西经商时,娶妻生下二子。周自己抚养长子天佑,次子卖给李三娘。后经商亏本,带天佑回老家,其弟周人祥为夺家产而不承认侄儿天佑。仁瑞告至官府,县官晋信书以滴血之法将父子断散。李三娘女晚春在李三娘病故后,恶少阮自用假造婚书逼晚春与其成婚。晋信书又以滴血之法断晚春和遇春为亲兄妹。周人瑞寻找天佑,遇晚春奶娘,奶娘随周仁瑞往县衙对质,晋信书竟然还以滴血断定周人祥与其子牛娃非血缘关系[1]。戏中感情波动较大,故事生动,情节曲折,人物鲜活,形象地反映了封建时代商人家庭的矛盾和不幸,揭露了封建官僚的迂腐。在这部戏中,不仅充分体现艺术风采,同时也让观众产生了共鸣,对传统的封建社会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与讽刺,进而使主题更为健康向上,向人们传达美的内容,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积极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另外,我们发现虽然滴血认亲这一方法并不科学,不符合现代人的认知,但当今人们为了金钱不认亲人、胡乱判案的事情依然存在,需要观众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敢于向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进行斗争。
  二、秦腔戏曲艺术表演与现代观众审美意识的培养
  秦腔戏曲主要以表演的形式来表现故事内容,因此演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和程式,通过形体及表情来向人们展示剧情及人物特点。观众在观赏过程中,美感需要借助演员的表演来获得。戏曲美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写意的方式,对现实中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提炼与展示。如唱腔板式化、表演程式化、化妆脸谱化、布景虚拟化等。由此可以看出,秦腔表演均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及张力,通过独具一格的姿态和形式,给人以程式化的表演及体验,体验内容不仅包括生活实际,还有对艺术形象及美学创作的感悟。秦腔来源于生活,但又超越生活,因此其表演的大部分内容是使能够被现代观众所认可的,体现在自身具有的审美功能上。例如在《宁武关》的表演当中,讲述了明末,李自成率部攻打宁武关,守将周遇吉固守,终难抵挡。周遇吉突围探母,欲保护老母及妻儿等逃离,周母誓与城池共存,令其再战。李自成兵逼城关,周母令媳、孙自杀,然后放火自焚。周遇吉力抗义军,被乱箭射死。传统戏之一,亦文亦武,在别母、中箭、殉城等场次中,有繁难的身段表演及曲牌演唱[2]。通过对表演技巧的展现,将周遇吉城池不保、丧失亲人、最终殉城的状态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表演十分真实,很好的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
  三、秦腔戏曲艺术发展与现代观众审美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秦腔戏曲艺术具有许多的优势,需要我们进行不断传承与发展。但由于思想内容及表演程式的局限性,导致其与社会无法同步发展,存在滞后性,进而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要想促进秦腔戏曲的更好发展,现代观众要充分发挥出批判作用,使其在不断创新与修正的过程中得到人们的认可,切实提升秦腔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在这一过程中,要认识到现代观众属于一个复杂群体,其审美及层次均具有差异性。关于对观众形成不同审美标准原因的探讨,总的可以归结为时代原因,时代间的经济、文化、政治均不同,进而观众在欣赏戏曲时会有不同的趣味。对此,秦腔戏曲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同时顺应政治、时代变化规律、观众审美需求等内容[3]。另外不同审美标准的形成原因还包括人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习俗信仰、生活阅历、文化水平、地域等。
  四、秦腔戏曲艺术创新与现代观众审美意识的培养
  为使传统秦腔戏曲艺术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对其进行创新与改革。秦腔戏曲已经具有几百年的历史,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也十分成熟,但仍有大部分内容不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若其中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出现了与时代的脱轨,都会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如今已是21世纪,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习惯和风貌都发生了变化,要求秦腔的艺术形式应满足时代需求,形成一种全新的姿态,通过实践来进行不断探索,使秦腔戏曲贴近人们的生活,对现代观众的个性化审美需求做到有效满足。
  当然,秦腔戏曲的创新不能仅凭戏剧人员及剧团的努力,还需要政府部门建立一个专门的艺术结构,让其充分发挥出引领性、指导性的作用,进而取得更佳的发展效果[4]。另外,社会也要贡献自己的力量,设立秦腔艺术的专门奖励基金,给予相关表演人员及工作人员一定的奖励,并开展相关的社会活动,调动人们的参与积极性,让当代观众更好的了解秦腔戏曲艺术,促进秦腔戏曲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我国各项戏曲文化争奇斗艳的今天,需要做好秦腔戏曲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工作,对传统的思想容及发展程式进行丰富与转变,进而在促进秦腔戏曲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积极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柯卓英.基于大学生戏曲文化素养调研的思考——以秦腔艺术为例[J].戏剧文学,2017(2):136-140.
  [2]常佩婷.秦腔古韵舞台上的百年守望观大型秦腔现代戏《易俗社》[J].上海戏剧,2017(12):22-24.
  [3]汪人元.当代戏曲现代化的探寻——漫谈秦腔《狗儿爷涅槃》[J].艺术百家,2016(1):49-52.
  [4]栾颖.略论秦腔戏曲艺术的发展与创新[J].戏剧之家,2017(13):35-35.
其他文献
摘 要:丰富的生活积累是艺术创作的前提和条件。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漆画艺术也不例外,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将浪漫与理想化作情感融入漆画作品中,通过丰富的漆艺表现技法,创作出富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生活;漆画;创作  一、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生活及社会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来源,认识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实践赋予认识能
期刊
灵璧县钟馗绘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对灵璧工艺市场的打开和旅游业的发展放出了很大的贡献。灵璧钟馗绘画作为一种艺术,也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是带领人们走向真善美,公平正义的引路者。灵璧县钟馗绘画的发展,为灵璧发展带来了杰出的贡献,也为其他民间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有力能借鉴。  一、钟馗画存在的商业价值  灵璧钟馗画苑遍布,有的画商还在京沪等地开设艺术工作室,他们不弃传统,继承和来影响着欢壁钟道呵的
期刊
摘 要:水彩绘画作品主要是通过创作者利用丰富的色彩搭配和图形构思进行呈现与表达,因此不仅依赖于颜料材料,同时也依赖于创作工具、画布等等材料。随着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对绘画艺术作品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创作材料渐渐在水彩绘画过程中显露出其局限性和不足性,导致作品表现张力不足。综合材料的使用与推出,恰好能够弥补这一问题,打破这一窘境。  关键词:综合材料;水彩绘画;运用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
期刊
摘 要:油画是起源于西方美术艺术中的一种绘画形式,其具有高色彩饱和度与对象丰富性等特点,因此在众多绘画类别中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尤其是油画中的古典油画分支,具有更加严格和详细的创作规范。而古典油画语言更是画家希望通过作品的创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对世界认知的表现,是由油画本身所体现出来的表达。因此本文针对古典油画语言的发展与创新展开研究。  关键词:古典油画语言;发展;创新型;研究  在经历了上百年的
期刊
摘 要:视觉传达艺术就是人们通过视觉接收设计者传达的信息,视觉传达设计的范围比较广,内容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以及商家的热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追求创新是极其必要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艺术设计,同样需要追求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时代的更新,人们对视觉传达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者们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创新设计理念,将时代感融入到创新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生活中的各项要求也随之不断升高,其中古筝的盛行就是其中有力的证据。古筝演奏由于其独特的气韵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气作为古筝艺术演奏的原动力。韵作为古筝艺术演奏活力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古筝演奏的艺术美。因此,本文主要对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与韵进行分析,以便于更多的人可以认识到古筝的艺术美。  关键词:古筝演奏;艺术;气与韵  气韵一直是我国古代传统艺
期刊
一、我国写意油画的传统特征  (一)民族性  我国写意油画天然具有民族性的特点,这是由写意油画的精神内涵所决定的。吴冠中、朱德群是我国写意油画民族性创作的代表性人物。吴冠中认为,我国写意油画的民族性应体现为与中国传统绘画的互补上。通过将西方油画的丰富色彩与传统绘画的流畅与意象进行有机互补与结合,进而形成具备民族性的我国写意油画。为实现这一目的,需克服诸多困难,包括线条勾勒与丰富色彩表达的协调等。吴
期刊
摘 要: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审美逐渐提高,中国山水画怎样才能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大放异彩?这就需要画家们不断开拓新的视野,进行新的审美体验。不能闭门造车,学会走出去,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在熟练运用基本技法的基础上,适当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因素;观察自然、领悟山水,捕捉绘画灵感,把握时代特征,给山水画注入新的生机和内涵。  关键词:山水画;意境;构图;虚实;创新  中国山水画是从自然环境中
期刊
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与语言是为了适应人类社会穿多大感情、交代事件等事务而诞生。为了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交流而产生了翻译工作。翻译是一门语言艺术,一门永远无法达到的艺术。无数的译者仍在坚持不懈努力完善这门艺术,努力做到精益求精。  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笔者试试会陷入一种困境:一方面要忠实地再现原文的语言形式,另一方面又要使疑问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要求。因此根
期刊
摘 要:明代沈周的《东庄图册》是他应好友吴宽所托,描绘了东庄景色而作。东庄是江南文人墨客经常聚会吟诵品茗之所,因此沈周对其有深厚的感情。沈周用朴实含蓄的用笔,柔和淡雅的设色和别具一格的构图,生动地描绘了东庄的静谧安宁和清新幽远的生活气息。  关键词:沈周;东庄;东庄图册;艺术特色  文人雅士常喜好与友相邀一同优游林下,饮酒赋诗,品茗论事,而沈周就是这样一位文人,东庄正是这群士子墨客聚会的最理想场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