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山楚简表明,战国中期楚在东方有一个经济区名日“啻苴之田”,是楚王新大厩所在,其范围当今固始县以东、霍邱淮水以南、六安以北、定远以西的地方。“啻苴”的合读接近于“鹋”音,与秦汉时期的芍陂之芍的读音、地理范围正相当,与孙叔敖修造的诸陂塘分布范围也接近。而清华简记载楚国灵、平、昭王皆都于亳州之南的乾溪之上,结合文献记载知此时芍陂一带得到较好开发,并成为楚平、昭王“马政”之属地。芍陂灌区还可以推到春秋后期,这已接近孙叔敖的时代。过去认为芍陂始建者是春秋时期的孙叔敖,颇有道理,而战国后期某人修造说则完全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