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新方式,以五年制高职语文“苏轼与赤壁”为例,探讨群文阅读四步教学法:确立主题、精选文本、集体建构、达成共识,以及对学生、教师、教学发展带来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群文阅读;语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5C-0019-04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语文教学方式的一次革新,区别于传统的单篇教学、主题教学、单元教学的模式,它是指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针对这一议题以多元的方式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打破了单一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多个文本,完成自主阅读、集体阅读、分析讨论等任务环节,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群文阅读教学讲究“凸显议题”“精心选文”“集体建构”“形成共识”。笔者以五年制高职语文“苏轼与赤壁”为例进行确立主题、精选文本、集体建构、达成共识四步法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一、主题的确立及特点
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围绕一定的主题联文成组是第一要义。主题是师生在课堂中探讨的中心话题,可以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灵魂,串联起多个文本。于泽元教授认为,“议题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可议论性和开放性”,“集体建构”特别强调“不事先确定议题的答案”,“议题”通常有三种类型:语言议题、内容议题和形式议题。[1]可见,群文阅读的主题具有可议论性、多元化与开放性特点。
(一)可议论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好的主题一定是能让学生有话说的。调研发现,高职学生对语文学科普遍存在认知偏差,有些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就是背诵、默写、写作文等,枯燥乏味;有些学生认为语文就是语言,仅是交流工具。基于学情,在语文教学中找到学生兴趣点尤为重要。在主题的设定时,需要准确抓住学生可议论的点,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间,让每一个人在课堂上都能在思考中拥有自己的见地。
笔者选择好玩有趣的点进行设计,如“吃货苏轼”“瑜伽大师苏轼”,激发学生兴趣,由此展开对苏轼本人的进一步了解。回归文本,语文教材中涉及苏轼的篇目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两篇,同为赤壁主题的名篇,都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这个议题讨论空间较大,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有个人的见解和看法,整个课堂就可以围绕主题产生思想碰撞与融合。
(二)开放性
主题是一个开放的问题,无人为设定标准答案,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讨论。对苏轼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格式,他可以是乐观洒脱的,也可以是官场失意的。学生可以发挥想象,站在自己的角度理解苏轼,答案合情合理即可,并不唯一。教师在开放的课堂中,角色发生变化,由主导者变成组织者和参与者。
(三)多元性
主题从多个方面入手,可以是关于作者的作品风格、思想情感,也可以是一种体裁的研读、意象的解析。苏轼是一个多面立体的人物,围绕苏轼确定主题可以生发出很多内容,例如,苏轼的人生波折、乐天派的苏轼、生活家的苏轼等。
面对一个多元的苏轼,如何确定更贴合学情的主题呢?结合苏轼坎坷的人生道路,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确定以黄州时期的苏轼和“赤壁”为主要内容。黄州时期的苏轼主要作品是“赤壁三绝”(《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在学生与老师共同的建设中,以学生学情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归宿点,确定了本次群文阅读的主题——苏轼与“赤壁”。
二、阅读文本的選择及途径
议题确定后要精心选文,选择的文本要能体现主题,具有内在的关联和共同的特征,要是多层次、多角度的,还要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文本选择考验教师的视野、功底、品味和阅读教学理念。
(一)从作者角度选文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文本风格,一定是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性的文本,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了解作家作品。第一,选择作家同一时期或者同一主题的作品,以点带面,深入了解作家作品。本次群文阅读课,选择的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的经典作品。第二,选择同一作家不同时期或不同风格的作品,以点带线,增加阅读的广度。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会呈现不同的风格,阅读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串联起作家的人生与作品的发展,对作家的认知更全面。同样就苏轼这一专题,苏轼被贬黄州前后期的心境不同,文章诗作也呈现出不同的人生况味,可以此为线进行研究。
苏轼与“赤壁”主题群文阅读采用的是同一作者同一时期的选文标准,是从作者角度选文的。教材中有关苏轼的文章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苏东坡传》(节选),本次所选文本是“赤壁三绝”(其中《后赤壁赋》选自课外)和《苏东坡传》(林语堂),主要研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
(二)从主题角度选文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从同一主题的不同角度、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写作手法入手进行文本的深入解读,培养阅读能力。“苏轼与‘赤壁’”主题群文学习就是围绕“赤壁”主题进行的文本阅读。根据主题进行创作,古代诗歌可分为山水诗、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隐逸诗、宫廷诗等。选择相同主题的诗歌进行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该主题,在阅读的基础上对该主题的意象、表现手法进行归纳整理。或者还可以根据同一意象进行群文阅读,例如“酒”“月”“花”等,以点带面,完成整个专题学习。
(三)从体裁角度选文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体裁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诗歌、话剧等。从体裁角度选文,师生可以选择同一体裁的文本进行群文比较阅读教学,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整理该体裁的写作手法和风格。语文教材编排的模式是按体裁和主题,一般一个单元都是同一体裁,便于教师安排教学内容。例如,教材第一册主题为“飞扬的诗情”,所选课文皆是诗歌,可以对这一体裁的写作手法及风格进行专门的学习。
关键词:职业教育;群文阅读;语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5C-0019-04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语文教学方式的一次革新,区别于传统的单篇教学、主题教学、单元教学的模式,它是指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针对这一议题以多元的方式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打破了单一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多个文本,完成自主阅读、集体阅读、分析讨论等任务环节,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群文阅读教学讲究“凸显议题”“精心选文”“集体建构”“形成共识”。笔者以五年制高职语文“苏轼与赤壁”为例进行确立主题、精选文本、集体建构、达成共识四步法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一、主题的确立及特点
在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围绕一定的主题联文成组是第一要义。主题是师生在课堂中探讨的中心话题,可以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灵魂,串联起多个文本。于泽元教授认为,“议题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可议论性和开放性”,“集体建构”特别强调“不事先确定议题的答案”,“议题”通常有三种类型:语言议题、内容议题和形式议题。[1]可见,群文阅读的主题具有可议论性、多元化与开放性特点。
(一)可议论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好的主题一定是能让学生有话说的。调研发现,高职学生对语文学科普遍存在认知偏差,有些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就是背诵、默写、写作文等,枯燥乏味;有些学生认为语文就是语言,仅是交流工具。基于学情,在语文教学中找到学生兴趣点尤为重要。在主题的设定时,需要准确抓住学生可议论的点,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间,让每一个人在课堂上都能在思考中拥有自己的见地。
笔者选择好玩有趣的点进行设计,如“吃货苏轼”“瑜伽大师苏轼”,激发学生兴趣,由此展开对苏轼本人的进一步了解。回归文本,语文教材中涉及苏轼的篇目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两篇,同为赤壁主题的名篇,都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这个议题讨论空间较大,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有个人的见解和看法,整个课堂就可以围绕主题产生思想碰撞与融合。
(二)开放性
主题是一个开放的问题,无人为设定标准答案,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讨论。对苏轼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格式,他可以是乐观洒脱的,也可以是官场失意的。学生可以发挥想象,站在自己的角度理解苏轼,答案合情合理即可,并不唯一。教师在开放的课堂中,角色发生变化,由主导者变成组织者和参与者。
(三)多元性
主题从多个方面入手,可以是关于作者的作品风格、思想情感,也可以是一种体裁的研读、意象的解析。苏轼是一个多面立体的人物,围绕苏轼确定主题可以生发出很多内容,例如,苏轼的人生波折、乐天派的苏轼、生活家的苏轼等。
面对一个多元的苏轼,如何确定更贴合学情的主题呢?结合苏轼坎坷的人生道路,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确定以黄州时期的苏轼和“赤壁”为主要内容。黄州时期的苏轼主要作品是“赤壁三绝”(《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在学生与老师共同的建设中,以学生学情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归宿点,确定了本次群文阅读的主题——苏轼与“赤壁”。
二、阅读文本的選择及途径
议题确定后要精心选文,选择的文本要能体现主题,具有内在的关联和共同的特征,要是多层次、多角度的,还要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文本选择考验教师的视野、功底、品味和阅读教学理念。
(一)从作者角度选文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文本风格,一定是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性的文本,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了解作家作品。第一,选择作家同一时期或者同一主题的作品,以点带面,深入了解作家作品。本次群文阅读课,选择的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的经典作品。第二,选择同一作家不同时期或不同风格的作品,以点带线,增加阅读的广度。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会呈现不同的风格,阅读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串联起作家的人生与作品的发展,对作家的认知更全面。同样就苏轼这一专题,苏轼被贬黄州前后期的心境不同,文章诗作也呈现出不同的人生况味,可以此为线进行研究。
苏轼与“赤壁”主题群文阅读采用的是同一作者同一时期的选文标准,是从作者角度选文的。教材中有关苏轼的文章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苏东坡传》(节选),本次所选文本是“赤壁三绝”(其中《后赤壁赋》选自课外)和《苏东坡传》(林语堂),主要研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
(二)从主题角度选文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从同一主题的不同角度、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写作手法入手进行文本的深入解读,培养阅读能力。“苏轼与‘赤壁’”主题群文学习就是围绕“赤壁”主题进行的文本阅读。根据主题进行创作,古代诗歌可分为山水诗、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隐逸诗、宫廷诗等。选择相同主题的诗歌进行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该主题,在阅读的基础上对该主题的意象、表现手法进行归纳整理。或者还可以根据同一意象进行群文阅读,例如“酒”“月”“花”等,以点带面,完成整个专题学习。
(三)从体裁角度选文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体裁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诗歌、话剧等。从体裁角度选文,师生可以选择同一体裁的文本进行群文比较阅读教学,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整理该体裁的写作手法和风格。语文教材编排的模式是按体裁和主题,一般一个单元都是同一体裁,便于教师安排教学内容。例如,教材第一册主题为“飞扬的诗情”,所选课文皆是诗歌,可以对这一体裁的写作手法及风格进行专门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