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树秀:用行动诠释匠心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r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纸上得来终觉浅


  董树秀从小就表现出了与其他女孩子不一样的特质,她不喜欢唱歌跳舞,也不喜欢绘画和乐器,唯一吸引她的是有关地理类的插画。有一次,妈妈为她讲童话故事《小王子》,她瞬间就被地球之外的星球迷住了,每次结束都会问妈妈:“小王子的星球是什么样的?地球之外还有其他星球吗?”刚开始,妈妈还能回答得上来她的问题,但随着董树秀年龄的增长,她的提问涉及全国地貌等一些专业问题,让妈妈常常陷入“不知道”的处境。
  因为对地理的热爱,董树秀进入高中后大展身手,不仅学科成绩名列前茅,还常常代表全校参加一些地理竞赛,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高考前,她已经对全国地貌达到了了如指掌的程度。
  2008年高考结束,董树秀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梦寐以求的武汉大学,学习测绘(测量与绘图专业的简称)专业,致力于研究空间、电子、信息、激光、惯性等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并研究利用这些技术测定地球与其他星体形状等相关问题。
  大学四年,董树秀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成绩也在院系里名列前茅。但因为走出去的机会比较少,导致她对全国地理环境缺乏实质性的了解。2012年,毕业后的董树秀来到江苏省测绘工程院地理国情监测分院,从事数字化采编工作。虽然是科班出身,但在工作经验丰富的师傅面前,她生平第一次体会到了学未致用的困窘。
  有一次,师傅让董树秀绘制一张江苏省的地图,她很快就凭借书本提供的信息完成了,然而拿给师傅看时,却被当场指出了大量误差信息。在得知董树秀很少走出去后,师傅更是毫不留情地说:“如果一个测绘人员只知道在屋里埋头苦干,一辈子也做不出什么大成就。”师傅的这句话刺痛了董树秀的心,她第一次懂得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含义。

绝知此事要躬行


  得知自己的弱点后,董树秀迅速调整好心态,将理论联系实际,虚心向身边人请教。在从业的第一年里,凡是遇到周末或者节假日,董树秀从不在家待着。她一个省一个省地跑,一个地点一个地点地记录,脚步遍布天南海北,也将中国地图慢慢印刻于脑海中。
  2013年,国务院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这项工作从内容和技术上都无先例可循。董树秀带领团队钻研技术、攻坚克难,打通技术路线,完成了全省约1万平方公里的普查任务,项目成果首批通过国家验收,受到省领导的赞扬。
  年底,工作快满一年的董树秀,报名参加了第三届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院级选拔。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她落选了。董树秀没有气馁,反而觉得这是一次考验,让自己懂得不仅要有手上的经验,还要有脚下的经验,更要有手脚结合的经验。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董树秀沉心静气,刻苦钻研。她每到一处地方,就利用测绘技术在纸上还原这一地带的原貌,让自己的技能有机结合真实地貌。而要完成这样一张图,最短也要一天,遇到复杂的地貌更是要耗上十天半个月。有一次,董树秀用仪器绘制河南省的一幅地图就用了两三天,完成后发现了一个小的误差,立刻清零,从头再来。


“带着8个月大的孩子参加全国地图制图大赛,还得了冠军,了不起!”这是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广为流传的佳话。主人公便是这位工作只有5年、还不到30岁的娇小女生。她是江苏省测绘工程院地理国情监测分院全数字摄影测量室主任,名叫董树秀。近年来,她先后获得“全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能手”“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江苏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2015年,董树秀再次报名参加第四届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院级选拔赛,并以沉稳的心理素质、优异的理论成绩和快速的实际操作,夺得第一名。在接下来备战省赛的日子里,她不断提醒自己要仔细认真,并且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反复进行对接。从掌握比赛标准要求到熟悉操作流程,从准备软硬件安装到制作模板、方案、配置文件,她全身心投入到每一个环节中,不敢有丝毫的差错。
  功夫不负有心人,董树秀最终取得省赛个人第一、团体第二的好成绩,也因此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省技术能手”“省五一创新能手”“省青年岗位能手”“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带娃得冠军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测绘就是一门晦涩难懂,并且没有实用价值的技能。董树秀说:“这些外界的声音从来不能干扰我的心,因为每一个做测绘的职业人,都很清楚自己该在什么时候发光发热。”
  2016年6月23日,盐城阜宁突发龙卷风冰雹特大灾害。灾情就是命令,董树秀带领团队青年主动请缨投入应急测绘保障工作,连续昼夜奋战、不眠不休,第一时间制作完成应急专题数据,及时送达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江苏省政府应急办、电力、交通、通信等多个部门,为抢险救灾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016年年底,董树秀遇到了意中人,并迅速建立了小家。一年后,他们又迎来了宝宝,一家三口正式拉开了幸福的帷幕。
  2017年第五届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竞赛江苏选拔赛开幕,董树秀再次报名参加院赛选拔。时隔两年,她有两大劣势:一是刚刚休完产假的她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带娃,精力有限;二是由于职位变动,两年来她对比赛技能操作已有些生疏。很多朋友都劝她放弃,但是董树秀说:“我没有时间考虑,只想尽快投入备赛中。”
  通过两个月的技能练习和理论复习,董树秀再次取得了院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像两年前一样,董树秀选择继续投入到紧张的省级备赛中。但与两年前不同的是,她多了一份牵挂———她那刚刚4个月大的宝贝。由于时间紧迫,董树秀只能挤出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白天抓紧每一分钟练习上机操作,午休时间也不休息,下班充分利用坐地铁的時间复习理论,晚上挑灯夜战。“一边守着熟睡的孩子,一边看着手上的专业书籍,这是我的常态。”提起那段经历,董树秀无不感慨地说,“现在回想,都觉得累。”
  比赛的日子悄然来临,因为还在哺乳期,她不得不带着孩子一起参赛。小家伙成了许多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逗乐的“开心果”,赛事工作人员笑称:“董树秀,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啊,孩子和家人就是她坚强的后盾。终于,赛场传来喜讯:董树秀蝉联省赛冠军,并和搭档一起以绝对优势夺得团队第一,获得了参加国赛的入场券。
  董树秀常说:“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即不平凡,把一切简单的事做好即不简单。”这是一位测绘工作者的匠心之语。
其他文献
大学生找工作,关系到底多重要?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是,“有能力”比“有关系”更重要!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蒋承在《如何才能“用得上、留得住”———对基层就业大学生工作状态的定量研究》一文中披露,他和团队发现,所谓“跑关系”“走后门”等途径得到的资源,对大学生基层就业状态几乎没有影响。(2018年4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在就业市场,“有能力”比“有关系”更重要,这样的集体新
期刊
8000人只能录取60人,一场幼升小选拔,引来一批“懂得核反应堆”“学微积分”的“牛娃简历”,这些被戏谑“超过爱因斯坦”的神童,近几天在朋友圈刷屏。“继承了复旦硕士老妈的语言能力,三个半月我开口说话,一岁熟练表达意愿……”“拥有清华博士老爸强大的数学基因,中班时就能进行百以内的混合运算……”简历中频频出现“高学历”父母、超前能力甚至一些专有学术名词,让不少网民直呼“大开眼界”。  8000人只能录
期刊
孔子是我国的至圣先师,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將教育平民化的老师,他的人生故事就是一部奋斗大书。  他3岁丧父,跟随寡母生活,“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从小为了生存,就什么事都做,帮人拉车、打杂、喂马、煮饭等,只要能有一口饭吃,打各种工。  16岁时,母亲去世,从此孔子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更是一条奋斗不止的道路。他继续打各种工,别人不做的事他去做,并从中举一反三,除了学习并掌握生存的技能,更磨炼意志,并
期刊
莫元花,1982年2月出生,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国凤刺绣研究所技术总监、扬州工艺美术大师。绣娘学艺苦  莫元花的家乡在江苏省宝应县鲁垛镇。上世纪80年代的鲁垛镇,水网密布、湖荡交织、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这里的乡亲以荷藕为邻,靠捕鱼为生。莫元花的父亲莫学春退伍后,整日思考着如何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他家有一個亲戚在常州乱针绣研究所工作,亲戚对莫学春说:“老莫啊,乱针绣发展得蛮好的,你要不要到这边来学习,
期刊
圈子里的朋友都在玩“抖音”,大家说求职也如此。资深HR给每份简历的时间和每次面试的有效时间也就是一分钟。有新意、夺眼球、先发制人,才能“抖”入好职场。  我是财经大学的学生,从大三下学期就在一家银行企划部实习。银行在寸土寸金的外滩地段,妆容整洁的女士们穿着细细的高跟鞋和黑色的小西装,男士们穿着笔挺的西服。在工作中,绝大多数的事情都有清晰可循的模板和路径。  我们领导常常强调:“仔细查看任何拿到手的
期刊
丁良浩出生于1982年10月,江苏金坛人,中共党员,现任武警南京市消防支队方家营中队中队长助理,三级警士长警衔。最勇敢消防队员  18岁时,丁良浩怀着“部队情结”,跨入了鼓楼区方家营消队中队(当时叫热河路中队)。刚进入新兵连时,丁良浩就发现自己的身体比较单薄,跟老兵们的身体素质比起来,他差远了。丁良浩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训练,比如别人做500个俯卧撑,他做800个、1000个;别人训练场上练完就
期刊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講话催人奋进。  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时代是奋斗者书写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本刊记者采写了第十三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的部分获奖者,他们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少人已是行业中的新兴力量和中流砥柱。他们成长的足迹更是印证了奋斗的
期刊
半年练成“中文大神”  80后女孩和丹·阿布迪祖籍索马里,在沙特出生长大,父母都是沙特政府部门的职员。妈妈非常支持女儿读书,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只有学习才能掌握命运。”  2005年9月,和丹高中毕业,爸爸决定让她去美国或者欧洲读大学,但妈妈坚决反对,因为她经常从电视里看到外国留学生在西方被加害的新闻。在浙江义乌经商多年的叔叔,建议和丹到中国留学,和丹妈妈当时就同意了,因为在她眼中,中国无疑是治安
期刊
江西九江青年蔡艳球,虽然相貌平凡,没任何才艺,却在直播界闯出名号。他在某直播平台的账号“牛哥追梦”订阅量超过32万,最高峰时共有6万多名粉丝在线观看。在几乎一天不落的直播中,主题只有一个———“寻找流浪汉”。为了帮助流浪汉回家,他走遍多个省份,烂尾楼、乡道边、公厕也逐一寻找,不到两年就成功让38名流浪汉“回家”。想到哥哥,他在河边哭了很久  2016年的8月,来自江西农村的蔡艳球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
期刊
张茸,1981年出生于北京。上海同济大学工学学士,德国基尔大学理学硕士。淘宝店主,贸易公司合伙人。  一年一度的美国小企业协会聚会,在詹纳看来,就像小学时的元旦联欢会一样,每年都准时举办,但年复一年,毫无新意,又不甘心不去参加。  “要不来吃那顿自助餐的话,每年的会费真是白交了!”詹纳刚在会场后排坐下,就开始心不在焉地琢磨晚上那顿饭了。但在撤掉隔断屏风开饭之前,还要走个复杂的会议流程。  上半场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