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中,技能教学占据重要的位置,笔者结合电工电子技能课程特点,在中职电工电子技能教学中,把增进教学效果的一些策略提出来,通过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电工电子技能教学;学习兴趣;效果
一、重视培养学生学习乐趣,增强学生学好技能课的信心
俗语说得好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积极性去做是更好的完成技能训练的基础。形成乐趣和志趣的基础就是觉得有趣,而升华有趣就成为乐趣,而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和参加训练之中需要以浓厚的乐趣为基础,只有具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乐此不疲。有一次,在练习安装El光灯电路过程中,一名学生在做通电试验时,灯管两头发红和中间不亮的现象出现。于是,我把学生们召集到一起,问他们是否看到过这种现象 。学生都说有,可谁也说不出其中的道理。这时,我去掉启辉器中的小电容,El光灯亮起,学生们极为高兴。这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此之后,学生都愿意学习技能课,有些学生还主动提出到电工兴趣小组中来。
二、改革技能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是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安排电工电子技能训练,这样技能训练往往脱离理论,对所学的内容学生往往很难确切了解,达不到及时巩固知识的效果,没有显著的教学效果。为此,我转变的传统的做法,在教学方法上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从而使学生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如在讲授识别元器件的方法时,我将课堂教学搬到了实训室。尽管电阻等这些电子元件都是最普通和最常用的,但毕竟学生没见过,也没用过,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上,学生感性认识不足,对元器件的模样只是凭空想象。我在实验室对照实物讲解的这部分内容,这样学生在一边听课时一边对色环进行识别,并运用仪表测量,这样学生对元器件的识别就很容易掌握,使用万用表等仪器仪表也很快就掌握了方法。而在講解电机控制这节课时,电动机按钮对正反转电路连锁控制,分析其工作原理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在让学生对演示效果进行观看后,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练习训练,其工作原理学生掌握得就很快。充分的有效结合理论与技能教学,使两者互相自然地渗透,可节省时间,而且还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激发作用,能够获得极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把技能教学目标分阶段实施
我认为中职电工电子类专业学生应掌握以下四方面的技能目标:①正确使用仪器仪表;②测量与识别元器件;③安装和设计以及调试电子和机床控制两种线路;④能够找出不正常电路存在的故障,并把故障等排除。结合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教学操作上分阶段实现整个教学目标。第一阶段教学目标确定为识别和熟识最基本和最简单的仪器仪表和元器件,要求学生能够对仪器仪表进行使用,并对电路能够熟练测试,判断出电路是否正常,能判别性的测量元器件极性和管脚,并能够测试元 器件性能的好坏。第二阶段,要求学生能够对实际电路进行安装及检测,使学生在操作上规范,掌握基本要领,并能够掌握运用仪器仪表对电路进行检测的方法;第三阶段,开展故障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第四阶段,以模拟考核形式为手段,对学生的实战技能进行训练。在这四个阶段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对各阶段的目标就会明确,从而实习难度被降低。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抓住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如果教师不能把严格管理和要求融入训练环节中,不能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导向实施因材施教,则学生就会具有无从下手的感觉,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该科的学习厌烦。
四、重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后思维是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唯一途径,这也是发展理性知识的渠道。因此,在技能教学中应注重贯穿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做实验电容器充放电之前,首先让学生练习运用指针式万用表判断电容器质量,对电容器短路等现象进行具体观察,对学生思考进行引导,通过观察各种示数,找出相对的变化与区别。就是通过观察表面现象,确定事物的本质,然后把经过自己判断具有合格容量的电容器选出来进行充放电实验,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方法。
五、改革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一般在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传统方式中,验证性实验为开展的内容,教师事先安排好实验内容和选择的电路等内容。学生的具体操作只依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就能完成。学生完成实验,尽管能够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能够了解,一些操作技能能够掌握,但学生在老师的完全安排下有步骤的进行实验可不必过多地动脑,因此在培养创新意识方面缺位,我修改了一些实验内容,以期促进实验质量的提高和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要求学生把过去做过的一些验证性实验进行重做,同时还把一些设计性实验进行了增加。下面为具体要求,学生在未做实验之前,需要认真的预习实验过程,把预习报告设计写出来,初步的实验电路画出来。选择方案和计算参数等方面为预习报告包括的内容。学生自己选定仪器和设备,学生设计的电路是否合理和操作结果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则是教师检查的内容。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可被调动起来,教师的职责就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
为了使学生已掌握的技能得到巩固,学习兴趣得到继续提高,我们利用课外时间把电工制作和维修兴趣小组常理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声控灯等简单的电路进行制作。选择制作的电路要以趣味性和实用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达到使学生制作兴趣提高的目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出现的故障,确定故障产生的原因,促进学生维修技巧的提高。
结论:在中等职业学校理工类专业中,电工电子技能教学占据重要的位置,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说至关重要。学生进行观察和模仿,经过反复实践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唯一途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中职电工电子技能阐述了教学方法,以期为同行进行参考。
参考文献:
[1]邹大为. 在电工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机械职业教育 ,2011(03)
[2]杨志军. 实验在电子电工课程中的重要性[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0(12)
关键词:中职电工电子技能教学;学习兴趣;效果
一、重视培养学生学习乐趣,增强学生学好技能课的信心
俗语说得好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积极性去做是更好的完成技能训练的基础。形成乐趣和志趣的基础就是觉得有趣,而升华有趣就成为乐趣,而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和参加训练之中需要以浓厚的乐趣为基础,只有具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乐此不疲。有一次,在练习安装El光灯电路过程中,一名学生在做通电试验时,灯管两头发红和中间不亮的现象出现。于是,我把学生们召集到一起,问他们是否看到过这种现象 。学生都说有,可谁也说不出其中的道理。这时,我去掉启辉器中的小电容,El光灯亮起,学生们极为高兴。这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此之后,学生都愿意学习技能课,有些学生还主动提出到电工兴趣小组中来。
二、改革技能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是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安排电工电子技能训练,这样技能训练往往脱离理论,对所学的内容学生往往很难确切了解,达不到及时巩固知识的效果,没有显著的教学效果。为此,我转变的传统的做法,在教学方法上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从而使学生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如在讲授识别元器件的方法时,我将课堂教学搬到了实训室。尽管电阻等这些电子元件都是最普通和最常用的,但毕竟学生没见过,也没用过,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上,学生感性认识不足,对元器件的模样只是凭空想象。我在实验室对照实物讲解的这部分内容,这样学生在一边听课时一边对色环进行识别,并运用仪表测量,这样学生对元器件的识别就很容易掌握,使用万用表等仪器仪表也很快就掌握了方法。而在講解电机控制这节课时,电动机按钮对正反转电路连锁控制,分析其工作原理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在让学生对演示效果进行观看后,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练习训练,其工作原理学生掌握得就很快。充分的有效结合理论与技能教学,使两者互相自然地渗透,可节省时间,而且还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激发作用,能够获得极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把技能教学目标分阶段实施
我认为中职电工电子类专业学生应掌握以下四方面的技能目标:①正确使用仪器仪表;②测量与识别元器件;③安装和设计以及调试电子和机床控制两种线路;④能够找出不正常电路存在的故障,并把故障等排除。结合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教学操作上分阶段实现整个教学目标。第一阶段教学目标确定为识别和熟识最基本和最简单的仪器仪表和元器件,要求学生能够对仪器仪表进行使用,并对电路能够熟练测试,判断出电路是否正常,能判别性的测量元器件极性和管脚,并能够测试元 器件性能的好坏。第二阶段,要求学生能够对实际电路进行安装及检测,使学生在操作上规范,掌握基本要领,并能够掌握运用仪器仪表对电路进行检测的方法;第三阶段,开展故障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第四阶段,以模拟考核形式为手段,对学生的实战技能进行训练。在这四个阶段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对各阶段的目标就会明确,从而实习难度被降低。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抓住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如果教师不能把严格管理和要求融入训练环节中,不能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导向实施因材施教,则学生就会具有无从下手的感觉,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该科的学习厌烦。
四、重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后思维是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唯一途径,这也是发展理性知识的渠道。因此,在技能教学中应注重贯穿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做实验电容器充放电之前,首先让学生练习运用指针式万用表判断电容器质量,对电容器短路等现象进行具体观察,对学生思考进行引导,通过观察各种示数,找出相对的变化与区别。就是通过观察表面现象,确定事物的本质,然后把经过自己判断具有合格容量的电容器选出来进行充放电实验,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方法。
五、改革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一般在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传统方式中,验证性实验为开展的内容,教师事先安排好实验内容和选择的电路等内容。学生的具体操作只依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就能完成。学生完成实验,尽管能够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能够了解,一些操作技能能够掌握,但学生在老师的完全安排下有步骤的进行实验可不必过多地动脑,因此在培养创新意识方面缺位,我修改了一些实验内容,以期促进实验质量的提高和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要求学生把过去做过的一些验证性实验进行重做,同时还把一些设计性实验进行了增加。下面为具体要求,学生在未做实验之前,需要认真的预习实验过程,把预习报告设计写出来,初步的实验电路画出来。选择方案和计算参数等方面为预习报告包括的内容。学生自己选定仪器和设备,学生设计的电路是否合理和操作结果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则是教师检查的内容。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可被调动起来,教师的职责就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
为了使学生已掌握的技能得到巩固,学习兴趣得到继续提高,我们利用课外时间把电工制作和维修兴趣小组常理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声控灯等简单的电路进行制作。选择制作的电路要以趣味性和实用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达到使学生制作兴趣提高的目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出现的故障,确定故障产生的原因,促进学生维修技巧的提高。
结论:在中等职业学校理工类专业中,电工电子技能教学占据重要的位置,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说至关重要。学生进行观察和模仿,经过反复实践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唯一途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中职电工电子技能阐述了教学方法,以期为同行进行参考。
参考文献:
[1]邹大为. 在电工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机械职业教育 ,2011(03)
[2]杨志军. 实验在电子电工课程中的重要性[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