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报纸副刊,就是以大众传媒之一的报纸为载体,符合报纸本身的基本属性,与报纸新闻、评论、广告相区别,独立传播文学、艺术、技术及其他相关文化、知识的报纸附张。英国的报业流传着一句至理名言:“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我国著名的报人赵超构也曾经说过 “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因此可以这样说:自从报纸有了副刊,副刊就一直占据着报纸的半壁河山,成了读者爱不释手的版面。
党报副刊作为报纸的一种特殊的版面,在报纸上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特殊作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如何走向文化强国?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人民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是摆在我们众多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值得探索的问题。
报纸副刊要注重时代的声音
副刊是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与正刊共处于同一个载体之中,因此党报副刊就必须强调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时代特征。
首先,要强调副刊的思想性。思想性是党报的灵魂。突出副刊的思想性就是要求副刊所确立的编辑思想、设置的专栏和选用的稿件,要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紧密配合起来,要与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结合起来,要与广大读者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也包括文化软实力的大幅提升、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繁荣、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健康等目标。这些奋斗目标,反应在党报副刊的编辑工作中,就是要求我们坚持党报的性质,以精美、高尚的精神食粮,以形式多样的专版、专栏方式,对读者进行细腻、形象、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教育,紧紧围绕要闻版,唱响时代的主旋律,把党报副刊的更深刻、更持久、更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发挥出来,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其次,要强调副刊的新闻性。新闻性是报纸的灵魂,同时也是副刊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如今的报纸副刊,已经冲破了以往那种纯文学的老样子,取而代之的是与时俱进的新的样式。副刊的形式,从文艺性副刊扩展到文化、生活、文史、影视、体育、娱乐、财富、法制等各种专题性副刊,从而担负起传递信息、服务读者的重要职责;副刊内容,也更关注新闻的社会性和新闻性。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时代的特点使副刊从纯文学的狭窄空间中走出来,为广大读者所接受;使广大读者获得了类似新闻或超越新闻的效果,从而与新闻版一起达到珠联璧合的报纸宣传效果。
第三,要重视副刊的知识性、文艺性、趣味性、消遣性,即副刊的多元化功能。副刊要吸引读者的眼球,并长期占有一定份额的读者群,这就应该发挥副刊知识性、文艺性、趣味性、和消遣性的作用,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得到教诲,营造一个读者、作者和编者共同的精神家园,使读者在这个精神家园中益智、冶情、养神、育美。
报纸副刊要注重地方色彩
地方党报立足于一定的地区,地方党报副刊则生存于一定地区的文化艺术的氛围之中。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培养一方特有的文化,也给一方的报纸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持。立足本地区,面向本地区读者,是地方党报副刊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副刊发展的优势所在。
地方色彩是由各种因素形成的,当地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历史典故、人文景观等是地方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地方色彩是办好地方党报副刊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年来,《锡林郭勒日报》副刊始终把突出地方色彩作为编辑的主导思想,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锡林郭勒盟位于祖国的正北方,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众多文物古迹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如闻名于世的元上都世界文化遗址、“恐龙之乡”通古尔盆地、秦燕金古长城以及蒙元文化苑、汇宗寺、恐龙博物馆等。正是这样一批历史名胜、人文景观为《锡林郭勒日报》的副刊办出地方特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譬如,从元上都申遗开始到申遗成功,16年间,《锡林郭勒日报》在《文化》《周末》《画刊》《锡林河》《科教周刊》等副刊对此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形式多样地宣传。这种鲜明而有特色的宣传,向读者进行了申遗教育,也向世人宣传了元上都,进而对元上都申遗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2012年7月29日元上都申遗成功之际,《锡林郭勒日报》除在新闻版进行大规模动态报道外,还在其《画刊》《锡林河》等副刊专版上发表《喜登世界大雅之堂》《上都魂》《与上都文化结缘》等散文、诗歌、随笔等,既写出了草原人对申遗成功的喜悦,也写出了申遗人16年间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和收获成功的喜悦之情,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报纸的知名度。
报纸副刊要注重编辑人员的自身素质
有什么素质的编辑人员,就有什么品位的副刊。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有对党对读者负责的责任心。因此,要办好党报副刊,编辑人员的自身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政治上,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在编辑过程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在编辑工作中体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方针。同时要热爱本职工作,恪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以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来对待自己所从事的编辑工作。
在业务上,副刊编辑人员要不断地学习有关的新闻专业知识,还要有扎实过硬的文字基本功,这样才有识别好稿的慧眼,否则就无法和作家艺术家们进行对话和交流,也就不会得到他们的认可,自然也就无法约来好稿。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副刊编辑多读书、多写作,多联系读者作者,走进基层生活,感受时代变化,就像《人民日报》副刊编辑袁鹰那样做一个“一只脚踏进新闻界,一只脚踏进文艺界”的“两栖人”。
(作者单位:锡林郭勒日报社)
责任编辑:邰山虎
党报副刊作为报纸的一种特殊的版面,在报纸上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特殊作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如何走向文化强国?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人民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是摆在我们众多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值得探索的问题。
报纸副刊要注重时代的声音
副刊是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与正刊共处于同一个载体之中,因此党报副刊就必须强调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时代特征。
首先,要强调副刊的思想性。思想性是党报的灵魂。突出副刊的思想性就是要求副刊所确立的编辑思想、设置的专栏和选用的稿件,要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紧密配合起来,要与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结合起来,要与广大读者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也包括文化软实力的大幅提升、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繁荣、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健康等目标。这些奋斗目标,反应在党报副刊的编辑工作中,就是要求我们坚持党报的性质,以精美、高尚的精神食粮,以形式多样的专版、专栏方式,对读者进行细腻、形象、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教育,紧紧围绕要闻版,唱响时代的主旋律,把党报副刊的更深刻、更持久、更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发挥出来,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其次,要强调副刊的新闻性。新闻性是报纸的灵魂,同时也是副刊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如今的报纸副刊,已经冲破了以往那种纯文学的老样子,取而代之的是与时俱进的新的样式。副刊的形式,从文艺性副刊扩展到文化、生活、文史、影视、体育、娱乐、财富、法制等各种专题性副刊,从而担负起传递信息、服务读者的重要职责;副刊内容,也更关注新闻的社会性和新闻性。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时代的特点使副刊从纯文学的狭窄空间中走出来,为广大读者所接受;使广大读者获得了类似新闻或超越新闻的效果,从而与新闻版一起达到珠联璧合的报纸宣传效果。
第三,要重视副刊的知识性、文艺性、趣味性、消遣性,即副刊的多元化功能。副刊要吸引读者的眼球,并长期占有一定份额的读者群,这就应该发挥副刊知识性、文艺性、趣味性、和消遣性的作用,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得到教诲,营造一个读者、作者和编者共同的精神家园,使读者在这个精神家园中益智、冶情、养神、育美。
报纸副刊要注重地方色彩
地方党报立足于一定的地区,地方党报副刊则生存于一定地区的文化艺术的氛围之中。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培养一方特有的文化,也给一方的报纸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持。立足本地区,面向本地区读者,是地方党报副刊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副刊发展的优势所在。
地方色彩是由各种因素形成的,当地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历史典故、人文景观等是地方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地方色彩是办好地方党报副刊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年来,《锡林郭勒日报》副刊始终把突出地方色彩作为编辑的主导思想,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锡林郭勒盟位于祖国的正北方,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众多文物古迹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如闻名于世的元上都世界文化遗址、“恐龙之乡”通古尔盆地、秦燕金古长城以及蒙元文化苑、汇宗寺、恐龙博物馆等。正是这样一批历史名胜、人文景观为《锡林郭勒日报》的副刊办出地方特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譬如,从元上都申遗开始到申遗成功,16年间,《锡林郭勒日报》在《文化》《周末》《画刊》《锡林河》《科教周刊》等副刊对此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形式多样地宣传。这种鲜明而有特色的宣传,向读者进行了申遗教育,也向世人宣传了元上都,进而对元上都申遗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2012年7月29日元上都申遗成功之际,《锡林郭勒日报》除在新闻版进行大规模动态报道外,还在其《画刊》《锡林河》等副刊专版上发表《喜登世界大雅之堂》《上都魂》《与上都文化结缘》等散文、诗歌、随笔等,既写出了草原人对申遗成功的喜悦,也写出了申遗人16年间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和收获成功的喜悦之情,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报纸的知名度。
报纸副刊要注重编辑人员的自身素质
有什么素质的编辑人员,就有什么品位的副刊。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有对党对读者负责的责任心。因此,要办好党报副刊,编辑人员的自身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政治上,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在编辑过程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在编辑工作中体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方针。同时要热爱本职工作,恪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以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来对待自己所从事的编辑工作。
在业务上,副刊编辑人员要不断地学习有关的新闻专业知识,还要有扎实过硬的文字基本功,这样才有识别好稿的慧眼,否则就无法和作家艺术家们进行对话和交流,也就不会得到他们的认可,自然也就无法约来好稿。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副刊编辑多读书、多写作,多联系读者作者,走进基层生活,感受时代变化,就像《人民日报》副刊编辑袁鹰那样做一个“一只脚踏进新闻界,一只脚踏进文艺界”的“两栖人”。
(作者单位:锡林郭勒日报社)
责任编辑:邰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