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楷书基本笔画趣味教学浅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z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引导学生理解书法线条的美,了解基本笔法的美,理解楷书基本笔画的美,增强学生的楷书笔画的质量与内涵。
  关键词:笔画;笔法;内涵
  一、 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书法笔画的内涵和意趣
  1. 给学生介绍笔法中的哲学意义与运动内涵
  中国书画的最高境界都源之于“道”,道理、天道即自然的规律。太极图就是我国古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对自然认识的体现,其寓意之一,就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运动的,矛盾对立统一的。先人也将这“哲学意义与运动内涵”融入了书法之中,便有了富有意味的笔法。书法运笔讲求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行笔路线走了一个“S”型,如图:
  可以看出点画发展过程中“周而复始的运动”这一内涵没变,点画挥写符合宇宙万象生生不息的运动态势没变。运笔的“无往不复、无垂不缩”的特点使笔锋内藏,使得点画看起来更圆浑有力、含蓄唯美。
  2. 给学生介绍笔法中的生命趣味与自然美感
  书写之初,例如甲骨文时代,人们刻字记事,在书写实践中不断加强书法的形式美感。随着毛笔、纸张的发明运用,点画渐渐具有温润华滋之美,结合古人“天人合一”思想,自觉地将生命意味和自我意识融入点画之中,使点画具有了“筋、骨、血、肉、神、气”等生命特征。关于笔法的自然美感,东晋女书法家卫铄在《笔阵图》中说:“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撇如陆断犀角,折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横折弯钩如劲弩筋节。”这些描述既直观又很传神,很形象地说明了点画的自然美感。
  二、 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常见的基本笔法之美:中锋、侧锋、藏锋、逆锋
  1. 中锋之美:中锋运笔是毛笔书写时的主要运行方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笔画边线光洁平整,如刀切的一样,古称“古钗脚”;另一类笔画边缘毛涩不平,如万年枯藤,古称“屋漏痕”,或称“金石气”。
  2. 侧锋之美:侧锋顾名思义就是将毛笔倾斜,毛笔笔尖的中心位置偏于侧面。缺点是比中锋用笔显得单薄浅显。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称:“正锋取劲,侧笔取妍。”
  3. 藏锋之美:藏锋较之露锋更为重要。“藏锋以包其气”,藏锋起笔能使笔画深厚圆润;“露锋以纵其神”,露锋能使笔画俊秀生动。在书法创作中一定要在起笔用笔时做到藏的巧妙,露的恰当,方能使作品气韵生动,放逸舒展。中国自古就有“藏”文化,《易经》有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机而动;无此器最难,有此器不患无此时。”讲究做人要谦虚谨慎。善藏锋者成大器。
  4. 逆锋之美:会逆锋起笔才能真正做好藏锋。逆锋行笔,行笔不可过速,行笔的前方似有千斤阻挡,只有克服阻力艰难前行,才能挥笔书写。正如艺术评论家卡斯特维特罗所说:“欣赏艺术就是欣赏困难的克服。”
  三、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楷书的基本笔画的美及书写技巧
  下面结合王羲之的“永字八法”和卫铄的《笔阵图》来给学生剖析楷书的点画之美。
  1. “点”画之美:点如高峰坠石。永字八法中称“侧”,如鸟之翻然侧下。虽然是写一“点”,但要表达出“点势”,“摇摇欲坠”“势大力沉”“磕磕然实如崩”。有“势”就有运动,有运动才不“死”,不死才活,“活”才有神采,才成艺术。所以简单的一点也要写的有形态之美,又有动态之美。
  2. “横”画之美:横如千里阵云。永字八法中称“勒”,如勒马之用缰。横要写出像千里阵云那空灵而深远,大气而磅礴。永字八法中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原意指马缰的末端衔在马口,取其不平不直,形状相似。
  3. “竖”画之美:竖如万岁枯藤。永字八法中称“弩”,力如弯弓强弩,取内直外曲之势,如弓弩直立,虽形曲而质含无穷之力。要写得苍劲而有力,强韧而坚持。竖画不宜过直,须曲中见直,过直如枯木立地,虽挺直而无力。
  4. “钩”画之美:永字八法中称“趯”,有踢出的样子。作钩时,先蹲锋蓄势,再快速提笔,然后绞锋环扭,顺势出锋,力聚尖端。如人要跳跃,需先蹲蓄力,然后猛然一跃而起。
  5. “提”画之美:永字八法中称“策”,如策马之用鞭。挑画多用在字的左边,其势向右上斜出,与右边的点画相策应,形成相背拱揖的形势。
  6. “撇”画之美:撇如陆断犀角。永字八法中称“掠”,有拂掠之意。唐太宗《笔法决》说:“为撇必掠,贵险而劲,掠须笔锋左出而利。”长撇出锋,形要微曲,力要均匀,势要婉而畅。出锋之处不易飘忽乏力。
  7. “短撇”之美:永字八法称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啄笔的书写宜锐利而迅疾。清代包世臣亦称:“啄如鸟之啄物,锐而且速,亦言其画行以渐,而削如鸟啄也。”
  8. “捺”画之美:捺如崩浪雷奔,状如曲折的水波。又称“磔”。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捺画承隶书的波磔而来,而隶书的波磔正是为了解散小篆屈曲裹束的形式,使字体向外开张。其二是说这一笔直要写得刚劲、利刹、有气势。
  9. “折”画之美:折如劲弩筋节。意思转折处要有如强弩筋骨一样遒劲。横与竖画的连接叫做横折竖,其连接处叫做折,有方折和圆折之分。
  10. 在了解和掌握常見的9个笔画基础上,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延伸出来的其他十多个基本笔画,如钩除了有竖钩外还有横钩、戈钩、竖弯钩等。熟练了解和掌握这些笔画为盖好楷书这座大厦就做好了准备。
  综上所述:让学生理解书法线条的美,了解基本笔法的美,理解楷书基本笔画的美,结合理论认识去学习和临写楷书的基本笔画,对“永字八法”不断锤炼,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笔画的规律之后就为学习结构和章法打下一个强而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方既,杨祖武.书法美辨析[M].华文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张祖峰,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江宁区桃红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写作成为小学生一个沉重的负担。如何改变这一种现象,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想写作文,我总结了一些教学作文的经验。  关键词:立足生活;下水文;积极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見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摘要:启发式教学就是带着学生从已知探索未知的教学方式。找出学生的已知部分,针对设计出问题,通过预习反馈的方式就能使学生达到未知领域。语文教学中批注、复述、举例、摘要、对比、讨论以及各种语言活动都具有启发的功效,而“问”是启发最重要的形式。真正践行启发式教学,就必须坚持多用归纳法,尽量少用演绎法的原则。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问;归纳法  一、 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启发,就是从已知到未知、从所学到将
摘要:王荣生教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教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源于体式特征。这里的体式特征,一是指文本作为特定体裁类别的特征,二是指文本作为“这一篇”所独有的特征。教师结合各种文体特点和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这一篇”个体的独特地方和价值来设计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努力的方向。教师通过自己的文本解读,找到“这一篇”文章解读的切入口,也就显得尤为必要。复旦大学附中黄玉峰老师说得好:“课堂教学的成功,必须有两个基本条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到极致,才能使教育教学趋于优秀。高品质的数学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都要为学生考虑,只有真正的付出,才能换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有效提升  以生为本是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它的主要含义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利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深入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