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可调节袢钢板全内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dly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可调节袢钢板全内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7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集团澧县人民医院21例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关节镜下可调节袢全内技术ACL重建.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1~56岁,平均46岁,Lachman试验Ⅲ度阳性伴软性终止点18例,Lachman试验Ⅱ度阳性伴硬性终止点3例.观察移植物粗细、术前及术后影像学、术前及术后Lachman试验情况,比较术后健侧与患侧屈膝活动度以及术前、术后半年及术后2年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和Larson评分等指标,以综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21例患者随访时间24个月.术前Lachman试验Ⅲ度阳性伴软性终止点和LachmanⅡ度阳性伴硬性终止点的病例,术中均证实ACL完全或大部分断裂.术后半年Lachman试验阳性0例,阴性21例.术中所使用的移植物平均直径(8.59±0.44)mm,术后三维CT测量股骨粗骨道长度(21.66±2.51)mm,移植物进入股骨骨道长度(19.82±2.29)mm,胫骨粗骨道长度(19.67±1.02)mm,移植物进入胫骨骨道长度(17.69±1.26)mm.术后半年MRI显示:移植物固定牢靠,与骨道贴合良好,信号均匀.术后末次随访,健侧、患侧最大屈膝角度分别为(131.42±3.59)°和(130.71±3.6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Lysholm评分、IKDC评分和Larson评分分别为(88.19±1.97)、(74.05±2.36)和(67.52±2.23)分,术后2年分别为(97.76±1.97)、(88.62±3.07)和(90.57±2.46)分,均较术前的(22.00±3.35)、(41.67±1.85)和(39.81±1.81)分明显提高,术后半年和术后2年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可调节袢钢板全内技术重建ACL,肌腱利用率高,稳定性好,中远期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疗效肯定.
其他文献
目的 以家庭医生团队为主体对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多元化、连续性、全病程的健康管理,探索家庭医生团队对精神障碍患者综合康复管理服务新模式.方法 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明确家庭团队开展对精神障碍患者综合康复管理、采用德菲尔法制定技术规范和制度体系、确定成效评价指标和加强能力的培训,探索家庭医生团队对精神障碍患者综合康复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结果 初步形成由家庭医生团队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综合康复管理,建立起以家庭医生团队对精神障碍患者综合康复管理的新模式和运行机制.结论 家庭医生团队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及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群众对医疗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人口聚集众多的大中型城市,对院前急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5G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满足院前急救需求带来新的契机.相较于传统的网络,5G技术有较好的大宽带,低延时、高可靠的性能.若与现今的院前急救系统相结合,可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及服务质量.本文主要简述了国内外院前急救现状,描述院前急救联合5G技术在实时视频回传、医疗设备数据实时回传、5G无人机技术中的应用效果,阐述5G技术有望改变现有的院前急救模式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