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重要的阅读学习平台,拓展性阅读教学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获取阅读信息和资料的途径增多。学生以教材为中心,博览群书,开展广泛阅读。当前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存在诸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拓展途径和形式单一,迁移不足,无法满足小学生阅读需求。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拓展阅读形式,丰富阅读方式,激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思维,已经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搜集文本资料,奠定阅读基础
感知是认识的基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想实现对文本内涵的感知,必须广泛搜集与文本相关的阅读资料。为了丰富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在授课之前,要搜集相关背景资料,充分了解文本内容,开展教学设计,让学生愿意主动阅读。学生的自学也是提升阅读效率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文本相关资料,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对文本的感知,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奠定学生阅读基础。
在学习《沉香救母(一)》之前,教师搜集沉香个人资料,同时搜集《宝莲灯》相关知识,教师充分了解相关内容,进行备课。教师上课之前,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教师利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导入新课:“小蝌蚪在水里快活的游玩,可是它们为什么还要历尽千辛万苦去寻找妈妈?”学生纷纷回答:“因为小蝌蚪对妈妈很有感情,虽然它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可是它们要努力寻找,妈妈在哪,家就在哪里。”教师接着引导:“每个人都有妈妈,可是课文的主人公沉香却没有妈妈?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学生课前已经搜集了相关资料。有的学生说:“在动画片《宝莲灯》中,我了解了一些关于沉香的事情,沉香的母亲是传说中的女神,因动了凡心,被压在了华山脚下,永远也不能离开华山,所以沉香从小没有母亲。”还有的学生说:“我也听过沉香救母这个故事,现在我特别想知道,沉香一个凡人,他将如何救出自己的母亲,赶快让我读课文吧!”通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学生阅读热情被点燃。
二、精选材料主题,提供阅读保障
阅读主题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语文教学的成败。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主题丰富,既有爱国主题的文章,也有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文章。教师要把握住单元主题,整合单元内容,使单元阅读形成一个整体,体现单元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和针对性。教师要以单元主题为轴心,选择与单元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教师对学生开展拓展性阅读,极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阅读提供了保障。
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内容时,教师在学习完《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每一课基本内容:“这三课课文内容我们都了解了,谁能为大家总结一下每节课的基本内容和主旨?”有的学生说:“《第八次》讲述了布鲁斯王子为了抵抗外国的侵略,带领部队抵抗外国军队,然而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了,这让他非常沮丧,几乎失去了抵抗的信心,当他看到蜘蛛八次结网终于获得成功后,他重拾信心,终于获得了胜利,本文赞颂了布鲁斯王子不懈奋斗的精神。”有的学生说:“《卧薪尝胆》中,越王勾践虽然战败,但他没有放弃,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文章赞颂了越王勾践励精图治的精神。”……接着教师总结本单元主题:“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我们了解到,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坚强不懈的奋斗精神和永不言败的精神。”教师以此为中心开展主题阅读。
三、整合参考信息,把握阅读关键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关阅读信息。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于语文教学实际,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年龄特征开展阅读活动。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存在很多问题,阅读兴趣低下,阅读能力有限。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知识积累不够,理解能力较差,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点拨,他们很难完全理解文章寓意和内涵。教师要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提供相应参考信息,增加学生信息积累,为学生阅读指明方向。
在学习《秦兵马俑》时,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本内容。在合作探究部分,学生探究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学习各种不同形态的兵士形象。有的学生提出疑问:“老师,我最想知道是谁创造了这千姿百态的兵马俑?”教师顺势出示背景材料。有的学生说:“老师,古代实行人殉,人殉过于残忍,春秋战国时期,人殉被俑殉葬代替,兵马俑是被制成各种形状的殉葬品,今天,我又学到了一个知识点。”还有的学生说:“原来秦始皇兵马俑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而且还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真是太神奇了,古代人真是富有智慧,我希望有一天能亲自到西安去参观秦兵马俑。”学生通过了解背景知识,对阅读产生了极大兴趣。
四、适度拓展留白,彰显阅读意蕴
阅读学习是语文教学最关键的内容。每一篇课文都存在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难点是解决文本内容的关键。学生要想准确掌握,必須及时进行拓展延伸。教师的拓展延伸对学生阅读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有“留白”。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将这些“留白”补充完整,一定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文本内容。在文本空白处进行适当拓展,必定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升华学生情感。
在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教师谈话导入:“作为一名元帅,彭德怀德高望重,这样的人与一头大黑骡子之间能产生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本内容。”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内容:“彭德怀非常喜爱大黑骡子,哪些句子体现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情?”学生寻找。最终彭德怀元帅决定杀掉大黑骡子,教师问道:“‘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文章运用了省略号,言有尽而意无穷,你能感受到彭德怀元帅当时在想什么吗?揣摩彭德怀当时的内心活动。”这样的“填白”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通过填补空白,学生准确把握了文本情感。
拓展性阅读是一项集信息搜集、整理、加工为一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它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创造了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搜集各种阅读材料,丰富材料主题,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保障。搜集到的部分信息有可能是无效的,教师要对参考信息进行整合、优化,并在拓展延伸时适度留白。这样才能凸显学生思维特点,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实验小学(223700)
一、搜集文本资料,奠定阅读基础
感知是认识的基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想实现对文本内涵的感知,必须广泛搜集与文本相关的阅读资料。为了丰富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在授课之前,要搜集相关背景资料,充分了解文本内容,开展教学设计,让学生愿意主动阅读。学生的自学也是提升阅读效率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文本相关资料,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对文本的感知,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奠定学生阅读基础。
在学习《沉香救母(一)》之前,教师搜集沉香个人资料,同时搜集《宝莲灯》相关知识,教师充分了解相关内容,进行备课。教师上课之前,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教师利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导入新课:“小蝌蚪在水里快活的游玩,可是它们为什么还要历尽千辛万苦去寻找妈妈?”学生纷纷回答:“因为小蝌蚪对妈妈很有感情,虽然它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可是它们要努力寻找,妈妈在哪,家就在哪里。”教师接着引导:“每个人都有妈妈,可是课文的主人公沉香却没有妈妈?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学生课前已经搜集了相关资料。有的学生说:“在动画片《宝莲灯》中,我了解了一些关于沉香的事情,沉香的母亲是传说中的女神,因动了凡心,被压在了华山脚下,永远也不能离开华山,所以沉香从小没有母亲。”还有的学生说:“我也听过沉香救母这个故事,现在我特别想知道,沉香一个凡人,他将如何救出自己的母亲,赶快让我读课文吧!”通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学生阅读热情被点燃。
二、精选材料主题,提供阅读保障
阅读主题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语文教学的成败。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主题丰富,既有爱国主题的文章,也有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文章。教师要把握住单元主题,整合单元内容,使单元阅读形成一个整体,体现单元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和针对性。教师要以单元主题为轴心,选择与单元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教师对学生开展拓展性阅读,极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阅读提供了保障。
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内容时,教师在学习完《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每一课基本内容:“这三课课文内容我们都了解了,谁能为大家总结一下每节课的基本内容和主旨?”有的学生说:“《第八次》讲述了布鲁斯王子为了抵抗外国的侵略,带领部队抵抗外国军队,然而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了,这让他非常沮丧,几乎失去了抵抗的信心,当他看到蜘蛛八次结网终于获得成功后,他重拾信心,终于获得了胜利,本文赞颂了布鲁斯王子不懈奋斗的精神。”有的学生说:“《卧薪尝胆》中,越王勾践虽然战败,但他没有放弃,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文章赞颂了越王勾践励精图治的精神。”……接着教师总结本单元主题:“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我们了解到,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坚强不懈的奋斗精神和永不言败的精神。”教师以此为中心开展主题阅读。
三、整合参考信息,把握阅读关键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关阅读信息。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于语文教学实际,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年龄特征开展阅读活动。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存在很多问题,阅读兴趣低下,阅读能力有限。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知识积累不够,理解能力较差,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点拨,他们很难完全理解文章寓意和内涵。教师要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提供相应参考信息,增加学生信息积累,为学生阅读指明方向。
在学习《秦兵马俑》时,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本内容。在合作探究部分,学生探究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学习各种不同形态的兵士形象。有的学生提出疑问:“老师,我最想知道是谁创造了这千姿百态的兵马俑?”教师顺势出示背景材料。有的学生说:“老师,古代实行人殉,人殉过于残忍,春秋战国时期,人殉被俑殉葬代替,兵马俑是被制成各种形状的殉葬品,今天,我又学到了一个知识点。”还有的学生说:“原来秦始皇兵马俑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而且还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真是太神奇了,古代人真是富有智慧,我希望有一天能亲自到西安去参观秦兵马俑。”学生通过了解背景知识,对阅读产生了极大兴趣。
四、适度拓展留白,彰显阅读意蕴
阅读学习是语文教学最关键的内容。每一篇课文都存在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难点是解决文本内容的关键。学生要想准确掌握,必須及时进行拓展延伸。教师的拓展延伸对学生阅读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有“留白”。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将这些“留白”补充完整,一定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文本内容。在文本空白处进行适当拓展,必定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升华学生情感。
在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教师谈话导入:“作为一名元帅,彭德怀德高望重,这样的人与一头大黑骡子之间能产生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本内容。”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内容:“彭德怀非常喜爱大黑骡子,哪些句子体现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情?”学生寻找。最终彭德怀元帅决定杀掉大黑骡子,教师问道:“‘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文章运用了省略号,言有尽而意无穷,你能感受到彭德怀元帅当时在想什么吗?揣摩彭德怀当时的内心活动。”这样的“填白”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通过填补空白,学生准确把握了文本情感。
拓展性阅读是一项集信息搜集、整理、加工为一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它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创造了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搜集各种阅读材料,丰富材料主题,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保障。搜集到的部分信息有可能是无效的,教师要对参考信息进行整合、优化,并在拓展延伸时适度留白。这样才能凸显学生思维特点,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实验小学(22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