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魅力彰显的策略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nipishiwo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什么样的教学才是高效教学?教师的教学策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的出发,启发学生从不喜欢到喜欢,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笔者就自己所执教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展开分析和研究,就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行为的适度延伸展开实践与研究,在活动的延伸中优化了课堂效率,彰显了学科的魅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以趣激趣,激发学习动力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教材的内在兴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借助信息技术所特有的光、电、声等多种视听趣味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借助这些趣味展示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大千世界,真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信息技术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它的工具性。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基于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让信息技术所特有的趣味性、新奇性、刺激性等趣味元素服务于课堂活动,充分服务于学生兴趣的投入。
  比如,在《修改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导入环节就可以给学生快速的播放修改图形前后的视觉差异,让学生感受到修改图形带来的震撼效果。比如,将学生最喜欢的光头强的形象,通过图形的修改让他的几个搞笑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怎样才能达成相应的效果,就是本节课的主题,这种以趣激趣的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启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思维。
  在兴趣的激发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信息技术所特有的视觉刺激效果,更要注重学科的工具性、实用性等效果,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真动力,促使兴趣的可持续生长。
  以研促学,确保学习分层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虽然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是小学生,而且小学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都不是太高,但是,在当下的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途径是丰富多样的,学生家长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更是无法估量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所要传递的知识与技能必须做好充分地分析,并对学生的学情做好充分预设。教师要吃透各单元章节,对新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疑点要了如指掌。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情况,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各阶段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知识基础等因素考虑进去,了解各起点不同的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
  比如,在《画方形和圆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学会画方形与圆形以后,怎么将这两种基本技能灵活地应用到作图中是关键所在。学生的技能存在差异性,教师要想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就举行了画气球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画圆技能得到充分训练,而且画气球,不仅要追求画的个数,还有追求画的质量。
  这个课堂训练效果充分融合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差异性客观存在。而这个效果的取得需要大家深入研读教材要求、剖析学生实际学情,真正用教师研修的深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
  以驱带动,提倡方法实用
  任务驱动是以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相应的问题或目标,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在问题渐进解决的前提下,建构新的认知,掌握新的技能。在整个环节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高的,兴趣是可持续递增的。
  Scratch軟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造型及案例,十分直观,操作也简单,学生容易上手,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具体操作有很大的问题,他们只是在随意的拼凑素材,没有掌握动画的制作方法,于是笔者在教学中提出小任务:①让一只小猫从左跑向右。②两只小猫赛跑,同时起跑。③两组小猫接力赛。这三个任务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从加入一个动画角色到加入两个动画角色,到能控制角色的时间,再到改变动画角色。学生在这一连串的任务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激发更大的求知欲,培养了独立探索、开拓进取的能力,达到了良性循环。
  任务的驱动不仅达成对相应技能的巩固与训练,还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学习的价值性、实用性,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必修课程,更是一项基本技能。
  以合启学,倡导团队力量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摸底,把学生分成好、中、差几类,然后进行好中差三人一组进行小组划分,学生上机操作时,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优势,辅助老师教学,指导其他学生操作,利用他们的优势,带动差生,互相协作,共同进步,让40分钟的课堂尽可能的使所有学生学习信息知识。这样的合作模式不仅可以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升,更能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合作中解决学习问题,提升学习效果。
  比如,在《下载和播放音视频文件》的教学中,笔者在教学完成后,就布置几个下载任务,而且把任务传达到每个合作小组,而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也是以小组完成的数量、质量、速度为评价标准。这样的任务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相应的训练之中,并带动学生合作模式的自发开启。真正在激发团队力量的同时,达成学生能力的有效训练和适度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学习阶段是一种学习的形式,而在今后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形式相互转换为一项工程,只有团队智慧得到充分的凝聚,才能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以情生智,启发学生潜能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与其他动物相比,最重要的就是情感元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更是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充分显性的关键所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调解器。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爱生如子,以高度的责任感去接受、了解和理解、尊重学生,用真心诚意与他们沟通,让他们热爱、信任我们,从而能让他们在课堂上以饱满的精神、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利用绘图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制造一些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在制作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充分发挥了学生敢想、敢做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PPT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动手做一个关于校园风光或班级同学的展示课件,通过自己制作幻灯片,激发灵感,既熟练操作又培养创新能力。又比如,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教师利用画图工具给每个小朋友送上一张电子贺卡,传递教师对孩子们节日的祝福和问候,还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巧妙地呈现给学生,在构建亲切、和蔼的师生关系下,巧妙的激发了每个学生参与相应技能学习的兴趣。
  在课程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用好这个“情”字,用“情”感动学生,用“情”引领学生,用“情”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情”中生根发芽,最终促进学生智力提升,真正达成情智共生的效果。
  把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变得高效,不是一件容易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生活实践,面对不同基础层面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施教方法,真正落实多元课堂延伸、多元策略优化,以此充分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辛庄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论文从当前高职责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以"模拟公司制"建设为载体加强高职学生责任教育的建设理念。同时,文章采取了"理论研究、试点推进、公司运营、实践分析"的研究
1 家畜用药的原则1.1 掌握好家畜不同疾病的特点家畜患不同的疾病都有不同的特点,要想合理科学的治疗疾病,就必须掌握其特性。如家畜脑部患细菌性疾病,可选用磺胺嘧啶。此药副作
1冷熏法将原料鱼盐腌一段时间,至盐渍溶液的波美度达18~20,进行脱盐处理,再调味浸渍后,在15~3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1~3星期烟熏干燥,这一熏制方法称为冷熏法。冷熏法生产的冷熏品贮藏
近几年,我市一些规模化养猪场(户)的育肥猪耳部患蜂窝织炎的比例越来越大,有的1栏育肥猪发病率达60%左右,2.5~3.5月龄育肥猪多发.规模饲养越大,发病率越高,发病无季节性.
8不同发情情况的最佳授精时间8.1发情持续期
教龄在30年左右的教师都知道,20世纪八、九十年代,师范院校招的学生都是“尖子生”,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才能上师范。然而,时过境迁师范院校招收的学生分数逐渐开始了下滑。新教师
双语课程将专业学习与外语习得融合起来,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双语课程中英语是专业知识的载体之一,同时专业学科为英语的运用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文化语境。借鉴二语
滩羊是国家二级保护地方品种,也是具有竞争能力的优势农产品之一。滩羊裘皮是羊裘皮中的上皮;滩羊羔肉质细嫩,无膻味,是宁夏羊肉的代表,已享誉全国。同心县是宁夏滩羊的生产主产区
鸡舍内带有硫化氢、氨气、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如果浓度超过允许范围,不但易使鸡发生角膜炎、结膜炎、角膜溃疡、失明等,而且会破坏呼吸道绒毛,降低抗病能力和生产能力.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