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_lip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求异性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4(A)—0041—01
  
  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的教学就必须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 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只有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才能找出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方法.
  一、探索问题的非常规解法,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是实施创新教育 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因此,教师要启迪学生创造性地“学”,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善于找出新规律、运用新方法,从而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拓性和创造性.
  例1:已知p+q+1<0,求证:1位于方程x2+px+q=0的两根之间.
  解析:此题若按常规思路,先用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两根x1,x2,再求证结论,则将陷入困境,因此应另觅新路.
  证明:设y=x2+px+q,显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
  令x=1,则y=p+q+1,由已知p+q+1<0,即点(1,p+q+1)在x轴下方(如图1).
  故原方程有两根x1,x2,且1位于这两根之间.
  题目的新颖解法源于观察、分析题目的特点,以及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因此,教师应从开发智能、培养能力这一目标着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拓展,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开拓思路,诱发思维的发散性
  徐利治教授曾指出:创造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思维的发散性,表现在思维过程中,不受一定解题的束缚,从问题个性中探求共性,寻求变异,多角度、多层次地去猜想、延伸、开拓,是一种不定势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具有多变性、开放性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在教学中,教师的“导”: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活动,留给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充分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并“会学”,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2:如图2,在△ABC中,∠ACB=90°,CD⊥AB.由上述条件你能推出哪些结论?
  此题求解的范围、想象的空间是广阔的,思维是开放的.通过不断思考,互相启发,多数学生能找出7~10个结论.如果教师再诱导学生从边、角、相似及三角函数关系等方面进行归纳,则至少可归纳出15种结论:
  (1)∠BCD=∠A,∠ACD=∠B,∠ADC=∠BDC=∠ACB;
  (2)AC2+BC2=AB2,AD2+CD2=AC2,BD2+CD2=BC2(勾股定理);
  (3)AC2=AD·AB,BC2=BD·AB,CD2=AD·DB(射影定理);
  (4)AC·BC=AB·CD;
  (5)△ABC∽△ACD∽△CBD;
  (6)sinA=cosB,tgA=ctgB,sin2A+cos2A=1,tgA·ctgA=1.
  三、创新多变,探索思维的求异性
  求异思维是指在同一问题中,敢于质疑,产生各种不同于一般思维的思维形式,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诱发学生借助于求异思维,从不同的方位探索问题的多种思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本人在教授“§2.7平行线的性质”一节时,对一道例题是这样设计的:
  例3:如图3,已知a//b,c//d,∠1=115°.
  (1)求∠2与∠3的度数;
  (2)从计算你能得到∠1与∠2是什么关系?
  学生很快得出答案,并得到∠1=∠2.我正要向下讲解时,一位同学举手发言:“老师,不用知道∠1=115°,也能得出∠1=∠2.”我当时非常高兴,因为他回答了我正要讲而未讲的问题.于是,我让他讲述了推理的过程,并且借题发挥,将此题改变如下:
  变式1:已知a//b,∠1=∠3,求证:c//d;
  变式2:已知c//d,∠1=∠2,求证:a//b;
  变式3:已知a//b,问∠1=∠2吗?
  以上通过一题多证和一题多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这对初学几何的人来说,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几何的浓厚兴趣和创新精神.
其他文献
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分析了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对薪酬差距的影响,从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董事会会议次数、总经理任期、监事长任期四个方面来研究管理层权力对薪酬差距的影响,并给
〔关键词〕 新课改;教师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 G4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A)—0021—01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及时更新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从素质和方法等不同层面作出调整,真正保持与新课程同步成长。建立以学论教、以教促学的新理念,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师应当
“课外体育俱乐部”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外体育锻炼形式,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采用,较为普及.该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长沙市
文章通过对广州市地铁接运公交专线现状的调研,分析了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接运公交的现状特性及影响其运营性能的各种因素,探讨了提高运营性能的方法,为类似城市轨道交通接运公交
我国高校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的教学面临着教学与实践分离,学生对老年群体不了解,对课程学习不感兴趣等问题。笔者通过实践教学创新,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经历了十来年的发展。从最初单纯的记帐、算帐到现在的通用帐务及报表一体化。帮助会计人员逐渐摆脱了繁锁的工作劳动,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财务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9.105  摘 要:该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辽宁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影响学生课余时间参与器械健身锻炼的情况,并分析其主要因素,从而为完善我省高校健身馆的管理方法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更好地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习惯与思想。目前辽宁省各高校也顺应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奥运会的召开,国民的体育意识也不断地增强,体育运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而且人们发现运动不仅可以作为锻炼的手段,更是一种社交的手段,比如广场舞的普及等。现在人们对运动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场馆也越来越紧张,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共享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手段。该文则对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社会共享进行意义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为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共享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