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侵权纠纷中的有限表达

来源 :中国版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ds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作权保护的是“思想”的表达方式,而非“思想”本身,在著作权侵权案件中,根据“接触”加“实质性相似”的原则,如果当事人双方的表达方式同一或者是类似,基本可以认定为著作权侵权.但若被控侵权人主张“有限表达”进行抗辩,我们需要对有限表达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司法实践中,对于作品是否构成有限表达的判断标准过于原则,为准确认定有限表达,我们在判断时需围绕以下标准:有限表达是一种原创表达,区别于表达形式固定,作品在创作时作者的表达受到限制,或者由于表达形式极简而无法与思想、功能、技术相分离,此时应认定构成有限表达,排除侵权可能.
其他文献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0年11月18日印发《关于知识产权民事侵权纠纷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指导意见(试行)》,对深圳两级法院在知识产权民事侵权纠纷中如何适用惩罚性赔偿提供详
2021年4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对“甲骨文诉谷歌案”作出判决,认定谷歌为了使程序员在转换性的新程序中利用其积累的经验,使用Java应用程序接口代码的行为构成合理使用.法院采用
人工智能实施的非主体性创作颠覆了现代著作权法的基础,在著作权归属方面,人工智能生成物存在“有作品而无作者”之困境.本文认为, “作者”作为现代著作权制度的逻辑起点,在
云游戏是以云计算为基础,所有运行在服务器端进行,将游戏画面压缩后通过网络传送给用户,同时反向传输用户操作的新兴游戏运行模式.云游戏不以游戏引擎和本地存储数据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