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迎寸口脉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zhen0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人迎寸口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人迎寸口脉针法治疗,一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对VAS评分的改善程度及愈显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迎寸口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关键词】针灸疗法;脉诊;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R27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8-0117-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灸科临床常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腿部的疼痛麻木不适,多伴有肢体活动受限。针灸疗法是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有效手段之一。为探寻更好的针灸疗法,笔者将“人迎寸口脉”针法用于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原湖南省马王堆疗养院)针灸理疗科门诊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就诊顺序查询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5±14)岁;病程2d至20年,平均病程(15±8)个月。对照组35例,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3±16)岁;病程3d至18年,平均病程(16±6)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1]相关内容。
  1.3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依从性好,愿意停止其他治疗。
  1.4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慢性疾病者;不能完成规定疗程或有其他治疗干预者。
  1.5治疗方法
  1.5.1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选用汉医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30mm×45mm),主穴取腰夹脊、阿是穴,根据下肢牵涉痛的部位选取配穴:下肢后侧痛取秩边、委中、承山等,下肢外侧痛取环跳、阳陵泉、绝骨等,下肢前侧痛取伏兔、足三里、解溪等,针刺得气后留针2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5.2治疗组①脉诊:诊脉原则:人迎寸口辨阴阳,寸口浮沉辨手足,寸口力度辨三阴三阳。一辨阴阳:通过人迎寸口脉对比确定病位之阴阳。人迎脉力度明显大于寸口脉者为阳,病位在阳经;寸口脉的力度明显大于人迎脉者为阴,病位在阴经。二辨手足:通过辨寸口脉之浮沉确定病位之在手在足。浮则病位在手,沉则病位在足。三辨三阴三阳:通过辨别寸口脉的力度大小来判定病位之三阴三阳。寸口脉一盛为厥阴或少阳,二盛为少阴或太阳,三盛为太阴或阳明。②方法:通过脉诊确定病位在哪条经脉,即在哪条经脉上进行针刺。选用汉医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30mm×45mm),以阿是穴为针刺点,针刺得气后留针2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6观察指标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1.7疗效判定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的疗效评定。治愈:疼痛麻木症状消失,感觉肌力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显效:腰腿痛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日常工作和生活影响不大;有效:腰腿痛症状减轻,活动轻度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无法坚持工作。
  1.8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一般资料和VAS评分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VAS评分组内比较采用两样本配对设计的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临床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VAS评分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作时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治疗上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手术治疗创伤大,风险高,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故大部分患者倾向于保守治疗。针灸疗法是保守治疗中治疗该病的主要有效手段之一,在临床中笔者发现,常规针灸疗法有效率偏低,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究其原因,可能与针灸治疗辨证论治不够精准有关。
  人迎寸口诊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终始篇第九》[3]中记载:“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阴……”根据以上论述可以得知:人迎候阳,寸口候阴。然后根据脉“盛”之程度不同区分所在三阳三阴;而病位在手还是在足是根据脉“躁”与否来区分的:不躁在足,躁则在手。①关于盛的解释。原文中“一盛”、“二盛”、“三盛”指的是脉的三种不同力度,是人迎脉或寸口脉自身三种不同力度的描述。不同的力度,代表病位在不同的经脉。故将上文理解为:人迎脉一等力度时,病位在少阳,二等力度时在阳明,三等力度时在太阳,寸口脉一等力度时,病位在厥阴,二等力度时病位在少阴,三等力度时病位在太阴,人迎脉与寸口脉皆为四等力度时,为关格。②关于“躁”的理解。《释名》[5]:躁,燥也,物燥乃动而飞扬也。从《释名》之意,将“躁”理解为“浮”更为适宜,“浮躁”与“沉静”相对,脉躁者即为浮脉,不躁者即为沉脉。“躁”者浮,在手;不“躁”者沉,在足。根据脉的“躁”与否即可判定病位是在手或是足。故笔者认为,人迎寸口诊法应理解为:人迎候阳经,寸口候阴经;寸口浮沉候手足;人迎寸口力度候三阴三阳。根据此脉法确定病位,再在相应经络上进行针刺,由此形成了人迎寸口脉针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痹证”范畴,多与跌扑损伤、风寒湿邪或气血瘀阻相关,其本为“肾虚”。常规治疗的辨证一般是經络辨证,多局限患者主诉所涉及的疼痛部位,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该病所涉经络。而脉象是全身气血最真实的反映,通过脉诊也最能反映疾病的本质,故“人迎寸口脉”针法通过探查人迎寸口脉力度的变化来感知病变的经络,辨证较之常规针法精准。腰椎间盘突出症,从人迎寸口脉诊来看,人迎脉等于寸口脉的情况最为常见,人迎脉小于寸口脉次之,人迎脉大于寸口脉最为少见;而寸口脉上,“二盛”而沉的情况较为多见,“一盛”而沉次之,余亦可出现反映其他经络的脉象。人迎寸口脉诊辨证较常规针法精准,故而针刺疗效也较好。但人迎寸口脉诊对于医者脉诊要求也更高,如果对于脉象把握不准,疗效也不佳,故而要求医者要经常练习诊脉,提高脉诊的精准度。
  综上所述,人迎寸口脉针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亦可应用于其他针灸科常见疾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7-9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田代华,刘更生.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
  [4]刘熙.释名[M].北京:中华书局,2016:51.
  (收稿日期:2019-02-15编辑:杨希)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建立以绿原酸为内参物,测定降脂宁颗粒中君药山楂所含的3个有机酸类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含量的一测多评(QAMS)方法。方法:采用ThermoUltimate3000液相色谱仪,以WatersX-bridge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6nm,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0℃进行测定。以绿原酸作为内参物,建立制剂中其他2种指标性成分的相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灵芝养肝丸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猪苓、大黄、赤芍、黄连、厚朴、甘草进行鉴别,用薄层色谱法对大黄、黄连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赤芍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芍药苷在0.06~1.8μg(r=0.9999)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41%(n=6),RSD为0.63%。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灵芝养肝丸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外踝理筋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陈旧性关节扭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熏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外踝理筋手法治疗。观察疗效、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优良率为88.10%,高于对照组的6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壮、瑶医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地域优势突出,以其独特的医药理论和疗法流传至今,临床观察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壮、瑶医优势病种之一,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文章就近年来壮瑶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疗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壮医药;瑶医药;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R593.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8-0072-03  Abst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肋骨骨折伴血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肋骨骨折伴血胸72例患者(实施奇偶数分组模式),对照组36例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6例进行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并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两周后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TT、APTT、PT高于对照组(P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针刀联合推拿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使用推拿正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针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NDI评分及VAS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1%,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NDI评分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晚期结肠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XEL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化肝解毒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HB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7例)及观察组(57例)。对照组以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肝解毒汤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3%,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治疗后,观察组HBeAg转阴率、HBsAg转阴率、H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风寒湿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4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风寒湿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差异有統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溃疡洗剂联合归芪通脉汤加减治疗臁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臁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应用溃疡洗剂塌渍疗法,观察组应用溃疡洗剂塌渍疗法联合内服归芪通脉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创面症状体征(疮面面积、肉芽颜色及形态、分泌物、气味、皮肤瘙痒感、创周状况、疼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