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结构:把握文章主干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ll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主义学者认为:“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感觉到的那种关系。即世界是由各种关系而不是由事物构成的。”文学作品也必然存在着某种“不变的语法”,每篇课文在其布局谋篇上也都有一定的特点。文本细读,“结构”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点”.它是作者对主题和材料深刻认识的外在结果,是体现作者构思的一种手段。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如果能把握好文章的篇章结构,就会对文本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文本的解读也就会更大气。
  《安塞腰鼓》是一篇让人怦然心动的课文,处处是佳句,处处有风景。但让你无从下手,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觉得怎么读都无法让学生体会摄魂夺魄的力量。然而细细品读,从读者、教者、学习者的角度细细品读,发现全文整体布局为“静——动——静”。在“动”这个主体里又用“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贯穿始终。文章开头布置了一个安静的场景——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呆呆”一词,通过拟人的手法,把腰鼓的普通写到极致,为下文它的震天动地埋下伏笔.同时“呆呆”也将高梁地里这群茂腾腾的庄稼汉的淳朴、实在体现了出来。此处的“静”与结尾处“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遥相呼应,一静一动,在动静的辉映下,通过声响效果渲染了腰鼓敲击时那种震耳欲聋的热闹和震撼之力。
  教师细读文本,了解了“静——动——静”的结构,才能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文章的结构千变万化.但都必然会围绕文章的中心展开。因此,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从开头到结尾,时刻都要紧扣主题进行分析、感悟,要建立起文章各部分的互相联系及具体演变,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主题。教师在教学前静心揣摩文本结构,教学中才能凸显文本的主干,课堂也就会变得疏密有致、驾轻就熟。
  引导学生品读细节,它看似平常简单,却蕴含着智慧的光芒和深厚的底蕴。品读细节,也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上乘的教学,必定是把细节做好的教学。
其他文献
近两年,“副业刚需”成为网络热词,拥有多重职业身份的“斜杠青年”日益增多。对29位“斜杠青年”进行深入访谈发现:“斜杠青年”的职业选择动机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包含了社会
针对现有航天器测试不具备流程化、自动化程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载人航天器自动化测试系统;该系统以测试项目模块化思想为依托,提供了测试子项目设计平台,自动生成测试程序、
WMN(wireless mesh network)络环境中,网络拓扑结构的改变或无线冲突的发生,都可能导致作为信任值评估证据的样本空间不一定完整和可靠,使得现有的信任评估模型不能应用其上.为了
教育资源网格是解决目前分布式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的有效手段.针对中小学教育资源共享问题,提出了层次式的教育资源网格模型,定义了各层节点的功能.通过与欧洲数据网格对比,分析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