殚精竭虑“守业人”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2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句老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在守“国家”这个大业上,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众多佳话。下面,让我们一起读经典,知故事,得智慧,立品行。
   古文赏读
  【甲】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①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②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乙】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③。是时范文正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⑤,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⑥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⑦,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⑧于公私者,日无虑⑨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⑩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11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12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表:作标记用的木杆。②偾(fèn):推倒。③殍殣(piǎojìn)枕路:饿死的人遍布在路上。④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⑤募民存饷: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⑥敖仓:粮仓。⑦荒政:救灾的政事。⑧仰食:依赖……吃饭。⑨无虑:大约。⑩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11岁饥:年景饥荒。12著:制定。
   能力测评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有一人徙之           (2)自是之后
  (3)日役千夫             (4)嬉游不节
  2.用“/”标示出文中画横线句的朗读停顿(限两处)。
  两 浙 唯 杭 州 晏 然 民 不 流 徙 皆 文 正 之 惠 也
  3.选出下面对词语用法和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于:介词,“在”)
  B.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C.希文乃纵民竞渡(乃:副词,“竟然”)
  D.荒政之施,莫此为大(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1)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
  (2)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5.两段选文都表现出了人物处理政务的能力,细读选文后回答问题。
  (1)商鞅为了在全国推行变法,运用了怎样的智谋?
  (2)范仲淹是怎样解决饥荒之年老百姓的生活问题的?
  (3)从这两则故事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 (1)搬走 (2)这(件事) (3)每天 (4)节制
  2.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3. C(不是副词而是连词,“于是,就”)
  4. (1)(那人)就去推倒了木杆,然后来拜见吴起,吴起果然让他当了长大夫。
  (2)(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些都是先王的功绩。
  5. (1)他效法吴起,在老百姓搬走“三丈之木”后兑现奖赏的承诺,取信于民,让老百姓相信他推行的法令,变法得以施行。(2)范仲淹在饥荒之年除了募捐赈灾外,还让寺庙大兴建筑,让官府翻修粮仓,这样老百姓就有活干,就能养活自己及家人;同时,举办各类比赛,发展旅游,促进消费。赈灾又兴利,一举多得。(3)面对问题,需要用智慧来解决,一是学会借鉴,从前人的经验中得到启发;二是要言而有信;三是逆向思维,在困境中找到机遇。
   参考译文
  【甲】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他怕百姓不相信国家的改革法令,于是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公开宣布谁能搬走木杆,就赏他“五十金”。当有人搬走木杆后,商鞅马上兑现承诺,同时颁布了变法政令。魏国的吴起在担任西河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一天夜里派人在城南门外竖立一根木杆,并在城中公开宣布:“谁能将这根木杆推倒,就让他做长大夫。”百姓听到后纷纷说:“这一定不可信。”有个人却说:“不妨去试一试,最坏也就是得不到赏赐,有什么损失呢?”于是就去推倒了木杆,然后来拜见吴起,吴起果然让他当了长大夫。自此以后,魏国百姓对吴起实行的法令也不再有所怀疑了。商鞅本是魏国人,他“徙木示信”的做法大概是在效仿吴起,而吴起立木示信的故事却未流传下来。
  【乙】皇祐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当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政策很是完备。吴中百姓喜欢赛船,好做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他自己也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又召集各寺院主持僧人,告诉他们说:“灾荒之年人工费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兴盛。官府也翻修粮仓和公家房舍,每天雇佣役夫一千多人。
  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官府、私家兴建房舍,劳民伤财。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陈述之所以饮宴和兴造房舍,是要调发多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以及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每天大概可達几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这一年,两浙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仲淹的功劳。饥荒年打开司农寺的粮仓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建工程,近年来已定为法令。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些都是先王的功绩。
其他文献
有两个年轻人觉得工作压力大,就去找大师开解。大师只说了一句:“不过一碗饭。”其中一个人想:对呀,这份工作不过就是一个“饭碗”嘛。于是,他辞职回家创业,几年后小有成就。另一人想:对呀,这份工作可是我的“饭碗”,我得好好干。于是,他勤奋努力,几年后事业有成。他们又去见了大师,大师又只说了一句话:“不过一念间。”  故事的启示是什么呢?心态不同,感受不同,行为不同。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压力,这是难以避免的,
写好记叙文,设计故事情节必不可少。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情节曲折生动,自然深受读者喜欢。曲折的情节能使内容更充实,主旨更鲜明。那么,如何设计故事情节呢?著名作家曹文轩给出了两个字:“折腾”。按照一定的章法,把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折腾”起来,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就形成了。  【课文学习】  同学们学过莫怀戚的经典美文《散步》,我们一起来看看作家是如何“折腾”故事情节的。文章写的是一家祖孙三代早春散步的
严文井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尤以儿童文学创作著称。他的童话作品充满浪漫色彩,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正能量。下面,一起阅读《小溪流的歌》,聆听小溪流的歌唱,感受作家带给我们的积极乐观、执着进取的精神。  【名篇在线】  小溪流的歌(节选)  严文井  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哼哼唱唱,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山谷里总是不断响着他歌唱的回声。太阳出来了,太阳向着他微笑。月亮出来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将领,豪放派词人。因与主和派政见不合,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终年68岁。辛弃疾一生渴望建功立业,却命途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寄寓在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下面一起走进他的词作。  一、豪士的劲曲与欢唱——豪情词  
[实验要点]  (1)把玻璃砖放在印有量角器的白纸上,玻璃砖一定要轻拿轻放且紧贴白纸。(2)实验时,激光笔随用随开,激光笔发出的光不要对着人的眼睛。(3)整个实验过程中,需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重复实验,目的是为了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意义,避免结论的偶然性。(4)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斜射入一束光,如果被射入的介质是透明的,交界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两种光现象;如果被射入的介质是不透明的(如钢板等),只发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教养,是我们呈现给社会的一张名片。教养,往小了说能使个体散发魅力,往大了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体现。  【重拾经典】  【重拾经典】  孔子在《论语》中告诫弟子做人要守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弟子规》用朗朗上口的句子阐述了对待父母、师长和朋友的态度。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中的“蒲柳之姿,望秋
11月1日(1923年)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上海书店”,出版发行中共中央的宣传刊物,如《向导》《新青年》《前锋》《中国青年》等。  11月2日(1948年) 东北解放军攻占沈阳,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结束,东北全境解放。  11月3日(1964年) 中国科学院宣布,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一个猿人头盖骨化石。这是中国发现的第二个猿人头盖骨。世界上第一个猿人头
一切美好,皆源于感恩的心。感恩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智慧。一个心怀感恩的人,会懂得珍惜、尊重和付出。常怀感恩之心,感恩他人的帮助,感恩自然的馈赠。  素材快递  被养孤儿奉献青春回报养育之恩  电视剧《国家孩子》以“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历史为背景,讲述了4名“国家的孩子”从七八岁时来到内蒙古,被当地家庭收养,长大后在内蒙古扎根的故事。剧中的哥哥朝鲁,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马倌变成商人;妹妹通嘎拉嘎
历年中考试题中光现象作图题是必考类型题之一,光学作图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光学部分的基本概念(如光线、实像、虚像)、基本规律(如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规律、折射规律)的掌握与理解。现将中考光现象的一些常见题型归纳总结如下。  一、光的反射  1. 根据入射光线作出反射光线  例1(2021·江苏·盐城)在图1中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  解析:确定入射点,过入射点作与反射面垂直的虚线,标明垂足,即得
旋转和相似是初中数学图形变换的重要内容,两个知识点经常同时出现在综合题中,称为“旋转型相似”.这类问题中,图形在变,旋转角度在变,对应点的连线的长度也在变,具有一定的难度.解题思路为:寻找变换规律,以不变应万变.下面举例说明,希望能为同学们提供帮助.  例1(2020·广东·广州)如图1,正方形ABCD中,△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AB'C',AB',AC'分别交对角线BD于点E,F,若A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