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消息业绩预告集中披露现象动因分析

来源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首先以A股上市公司2005—2012年各季度业绩预告消息属性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坏消息业绩预告存在集中公告现象。然后分行业选取样本,运用威布尔比例风险模型从归因理论视角对集中公告现象作出解释。研究结果发现:管理层披露坏消息业绩预告的时机选择受之前同行业发布坏消息业绩预告的公司数量影响,即近期同行业公司发布坏消息业绩预告数量越多,管理层越会迅速做出发布坏信息业绩预告的决策,从而形成坏消息业绩预告的集中公告效应,而好消息业绩预告不存在上述现象。
  关键词:业绩预告;信息披露;集中公告;威布尔比例风险模型
  文章编号:2095-5960(2014)02-0097-08;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识码:A
  一、文献回顾
  尽管对于信息披露所有资本市场均制定了相关的要求,然而管理层依然拥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层对信息披露进行时机选择的行为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国外研究支持管理层存在信息披露时机选择行为的观点。“提前披露好消息,延迟披露坏消息”就是典型的披露时机选择行为(Patell&Wolfson,1982)[1]。
  具体言之,坏消息总倾向于在星期五或休市后披露,好消息总倾向于在星期一至星期四披露(Damodaran,1989)[2]。此外,Penman(1987 )[3]、Bagnoli( 2005 )[4]和Dellavigna和Pollet( 2009 )[5]等学者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相对于国外较成熟的研究,针对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时机选择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多数是以盈余公告作为研究对象(唐松华,2004;唐跃军等,2006;谭伟强,2008;乔君等,2012)[6][7][8][9]。尽管目前存在少量文献研究业绩预告的时机选择问题(谢玲红等,2012;张馨艺等,2012;潘宏,2012;刘伟,2012)[10][11][12][13],但现有研究主要局限于业绩预告披露时间偏好的现象揭示,关于其背后动机的分析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本文通过对好、坏消息业绩预告披露时间的比较分析,发现坏消息业绩预告披露存在集中披露现象,而好消息则不明显。在此基础上,试图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解释此现象:管理层对坏消息业绩预告的披露决策是否存在时机选择行为,其产生的原因和动机是什么?实证中,采用威布尔比例风险模型,用业绩预告的生存时间(财政季度第三个月开始日到好、坏消息业绩预告披露日的天数)来估计在某时刻进行披露的可能性。研究结论为:管理层在特定的某天进行坏消息业绩预告披露的概率,与在其之前行业内发布坏消息业绩预告的数量正相关;而好消息业绩预告的发布,与其之前行业内发布好消息业绩预告的数量没有相关性。也就是说:在观察到其他同行业公司进行坏消息业绩预告披露后,管理层会通过快速发布己方坏消息业绩预告的方式来影响投资者,使投资者将坏消息产生的原因更多的归于外部因素的影响,由此保持管理层声誉,达到减少责任分担、避免股价波动的目的。相比于坏消息,好消息业绩预告的披露则不存在上述现象。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坏消息业绩预告集中披露现象分析;第三部分为研究设计,包括研究假设的提出、数据来源说明及模型的设定;第四部分为实证研究;第五部分为结论及研究意义。
  二、坏消息业绩预告集中披露现象分析
  (一)基于总体数据的业绩预告披露时间特征分析
  (二)分行业的坏消息业绩预告披露时间特征
  其次,我们选取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两个主要行业的业绩预告。对其披露时间进行研究,上述两个行业的坏消息样本数分别为5524和1042个,占到坏消息全样本的66.4%,因而具有代表性。
  由此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坏消息业绩预告存在集中公告效应,且披露时间和集中程度因行业差异存在不同,而好消息业绩预告披露集中公告效应并不明显。那么,管理层集中披露坏消息业绩预告的动机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将对管理层集中披露坏消息业绩预告的原因与动机进行研究。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从经济动因角度来看,上市公司管理层存在对信息披露进行时机选择的动机(Givoly&Palmon,1992)[14]。企业利润的下降是内部因素(生产设备落后、员工素质低下、生产效率较低、公司管理混乱)和外部因素(所处行业状况低迷、原材料价格上涨、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因素造成的利润下降会影响管理者的报酬支付,而宏观经济因素管理者无法控制,所以受外部因素影响而造成的利润下降管理层不会受到相应惩罚。因此,公司管理层在解释利润下降原因时,存在最小化内部因素而将其归于外部因素影响的动机,在利润上升时,则反之。
  Baginski(2000)[15]以盈利预测作为研究对象发现,管理层对利润变动的原因解释中,64%的管理者将利润下降的原因归于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仅有40%的管理者将利润上升的原因归于外部因素。谢玲红(2011)[16]以业绩预告为研究对象发现:管理层对业绩变化的原因解释中,将利润减少的原因归因于外部因素的比例高达52%,将利润上升的原因归因于外部因素的比例却只有17%。这就说明管理层确实倾向于将预期利润上升归因于自己的功劳,而将预期利润下降归因于外部因素,以减少由于坏消息而分担的责任。
  那么,在坏消息业绩预告披露的时机上,管理层会采取怎样的决策来尽可能的最小化内部因素以减少坏消息带来的责任分担呢?依据归因理论:当同时有相当多的人存在相似行为时,分析者往往会将他们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的影响(Kelley,1973)[17]。即管理者会倾向于在同行业坏信息业绩预告公告数量较多时披露自己的坏信息,从而使投资者用外部因素来解释坏消息业绩预告,以减少由于坏消息而分担的责任。本研究正想验证管理层是否存在上述动机,对坏信息业绩预告披露进行时机选择,从而造成坏消息的集中公告效应,而好消息的公布由于不存在上述动机而不会形成群聚效应。基于此,提出本文假设:   H1:管理层在特定的某天进行坏消息业绩预告披露的概率与在其之前行业内发布坏消息业绩预告的数量正相关。
  H2:管理层在特定的某天进行好消息业绩预告披露的概率与在其之前行业内发布好消息业绩预告的数量不存在相关性。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研究样本为深市、沪市A股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其他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检验区间为2005—2012年,并选取该区间的季报、中报和年报作为时间日。
  样本选取设定如下标准:一是选取房地产业和制造业两个行业的公司业绩预告,上述两个行业常被学者研究且具有代表性,其他行业样本数量较少或因行业特性不符合要求而未予考虑;二是删除同一公司在同一报告期进行两次及以上业绩预告的样本,因为多次预告内容会有差异,甚至存在变脸情况,会影响分析结果;三是删除业绩预告发布在该季度第三个月之前的样本,因为公布时间太早,预测的准确性会偏低。四是如果行业—季度—消息属性样本数小于3,则删除。经过筛选,本文采用的业绩预告样本总数为1274,其中坏消息业绩预告样本数为533,好消息业绩预告样本数为741。
  (三)模型设定
  基于好消息与坏消息分组,分别选取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中的先发者与追随者的业绩预告披露为样本,运用威布尔比例风险模型(WeiBull),从归因理论视角对管理层业绩预告时机选择的动机作出解释。
  五、结论
  本文以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时机选择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对好消息与坏消息披露决策的对比分析,发现好消息业绩预告披露更趋分散和随机效应,而坏消息却显示集中披露效应,并基于归因理论的视角对此现象进行解释。实证结果得出:管理层在某天进行坏消息业绩预告信息披露的概率受到行业内前十天发布坏信息业绩预告的公司数量影响,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好消息业绩预告的发布则与之没有相关性。这就说明,当发现同行业其他公司进行坏消息业绩预告信息披露后,管理层会迅速披露自己公司的坏消息业绩预告,以此方式来影响投资者。这就验证了管理层择时披露动机是使坏消息产生的原因更多的归因于外部因素,由此保持自己的声誉,减少责任分担。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丰富和扩展了信息披露的研究:首先,将好消息和坏消息的披露时机选择进行对比分析,并基于管理层坏消息披露时责任分担动机更强的视角,证明了相对于好消息,坏消息披露时机决策的归因效应更大,管理层更易将坏消息的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其次,基于管理层信息披露时机选择这一独特视角,避开了我国的业绩预告以强制性信息披露为主,管理层发布业绩预告的真实动机较难把握的难题,解释了管理层业绩预告披露真实动机这一广受关注的问题。最后,研究结论也能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识别上市公司管理层行为。如较多公司在同一期间内出现业绩下降,并不一定是所处行业状况低迷、原材料价格上涨或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等外部因素影响的结果。本文为管理层业绩预告信息披露时机选择影响因素及市场反应的研究做了铺垫,这也是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Patell, J.M. and M.A. Wolfson, Good News, Bad News, and the Intraday Timing of Corporate Disclosures.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82. 57(3): p. 509-527.
  [2]Damodaran, A., The weekend effect in information releases: a study of earnings and dividend announcements.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989. 2 (4): p. 587-606.
  [3]Penman, S.H., The distribution of earnings news over time and seasonalities in aggregate stock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7. 18(2): p. 199-228.
  [4]Bagnoli, S., M. Clement and S. Watts, Around-the-Clock Media Coverage and the Timing of Earnings Announcements. Working Paper, 2005.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 December ) .
  [5]Dellavigna, S. and J.M. Pollet, Investor Inattention and Friday Earnings Announcement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9. 64(2): p. 709-749.
  [6]唐松华.深市2003年年报披露及预约执行情况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4(6): 15-19.
  [7]唐跃军,谢仍明.好消息、坏消息与季报预约披露的时间选择——管理层的组合动机与信息操作[J].财经问题研究,2006(1): 38-44.
  [8]谭伟强.我国股市的“周历效应”与“集中公告效应”研究[J].金融研究,2008(2): 152-167.
  [9]乔君,宋海燕.业绩预告披露与盈余管理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2):63-71.
  [10]谢玲红,魏国学.投资者注意力分散与盈余预告的时机选择[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2(2): 107-120.
  [11]张馨艺,张海燕,夏冬林.高管持股、择时披露与市场反应[J].会计研究,2012(6): 54-60.
  [12]潘宏.投资者有限关注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决策的影响研究[J].投资研究,2012(11): 142-151.
  [13]刘伟.政府干预、盈余管理与信息披露质量——来自深圳股票市场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2):72-78.
  [14]Givoly,D.and D.Palmon, Timeliness of Annual Earnings Announcements: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2. 57(3):p. 486-508.
  [15]Baginski, S., J. Hassell and W. Hillison, Voluntary Causal Disclosures: Tendencies and Capital Market Reaction.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000. 15(4): p. 371-389.
  [16]谢玲红,魏国学,刘善存,邱菀华.业绩预悲披露“群聚”现象——基于管理者羊群行为的研究[J].南方经济,2011(10): 27-37.
  [17]Kelley, H.H., The processes of causal attribu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 28(2): p. 107-128.
其他文献
Abstract: Primula Hance (Gesneriaceae) is a group that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Its intricate species diversity and its endemic distribution among species have aroused great inter
期刊
一  他们找到了楼梯口的一处白墙,面积大,光线也够。柯黛娃斜倚着身子,望着镜头,咧开嘴。余建国偏一下头,示意她站直。对焦时他看见她的额角生了一颗小粉刺,紫红色,尖头有脓。  “好了,”他说,“等一会儿我拷给你吧。”  “你看!”她扬起手,差点触到他的鼻子尖,手心里攥着一个白色的优盘。“我现在就跟你去嘛……”  余建国的座位在靠墙的一个角落里,他拿出相机的数据线,插进电脑主机,手感里有细微的阻力和摩
期刊
1  一道黑光在裴太太面前一闪就不见了,裴太太吃完晚饭正坐在院子里面乘凉,手里的团扇被吓掉在地上。她在脑子里还原了一下当时的情况,那道消失的黑光先是贴着地,接着向上一跃,仿佛是朝着她家阳光房的房顶,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发出一点声响。她心里的负担就越发沉重起来,捡起地上的扇子赶快进屋,一时间忘了女儿下周就要考试的事:“菲子,刚才有个黑乎乎的东西在我面前一闪,可我眨个眼睛又不见了!”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
期刊
摘要:基于工序分工的视角,利用SFA方法,采用三要素超对数函数,将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通过研究其影响因素发现参与工序分工有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且与技术密集水平共同影响技术进步率;市场竞争有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研发投入对技术进步率的提高起到更为明显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的启示。  关键词:工序分工;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率;随机前沿方法;垂直专业化 
期刊
基于CGSS2008数据,将自评健康转化为基数性质的健康不良指数,进而应用Wagstaff等发展起来的集中指数和不平等分解方法,区分城乡考察中国居民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和农村均存在显著的偏富人的健康不平等。收入对健康不平等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贡献率在城乡分别为60%和37%。对城镇健康不平等产生正向贡献的其他主要因素还包括就业状况、年龄和教育等。对农村而言,则主
期刊
摘要:运用马尔科夫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研究中国近30年期间能源消费与金融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相比于传统的线性关系前提下的研究,此方法可以观测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即能源消费与金融发展的相互关系会随着区制的不同而不同。研究表明,能源消费在区制2和区制3都显著影响金融发展,而金融发展只在区制3会显著影响能源消费。同时在非线性框架下,能源消费与金融发展不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期刊
摘要:在考虑环境污染的条件下,基于DEA模型对2005-2011年中国省际工业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转移、技术水平对区域工业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效率的差异是造成综合工业能源效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地区工业能源效率存在趋同;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显著;除东部地区以外,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能源效率呈
期刊
摘要:基于1996年12月至2013年7月间的日度时间数据,并加入异常值对方差的结构突变检测影响,运用修正的ICSS算法探究中国股市波动的结构突变性。实证表明,异常值的产生往往与一些政策事件相关,这印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政策市”特点;剔除异常值的影响后,沪深股市收益的波动分别出现了5次结构突变,波动存在轻微的伪持续性现象,突变的时点也与一些重大经济事件相对应,这反映出中国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及政策效
期刊
摘要:  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结论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协调发展并不必然存在此起彼消的冲突。在贸易自由度较小时,区域一体化只提高效率,并不影响公平;当贸易自由度达到某一水平后,区域一体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扩大了区域间的福利差异;当贸易自由度达到某一临界值后,区域一体化在不断提高效率的同时,缩小着区域间福利差异;当实现完全贸易自由化时,区域福利差异将完全消
期刊
摘要: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分析范式,对中国15家商业银行2007-201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市场力量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市场集中度越高、市场份额提升对银行绩效的改善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而效率则对银行绩效无显著的影响。市场力量假说和效率结果假说都不适用于中国银行业。但是对15家银行进行分组分析时,发现8家股份值商业银行的绩效受到市场集中度和市场份额显著的积极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