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不良资产套牢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g1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禀赋效应


  有两位美国经济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参与者分成A、B两组,给A组每人一个杯子,并告诉他们:“这个杯子归你们所有了,你们可以选择把它带回家,也可以把杯子卖掉。”同时给B组一笔钱,并告诉他们:“你们可以把钱带走,也可以用这笔钱去购买A组的杯子。”
  实验的结果是,A组里面愿意卖出杯子的人,给出的定价平均数是5.79美元;而B组里面愿意购买杯子的人,给出的定价平均数是2.25美元。
  两组人给出的心理价格预期相差了3.5美元,也就是说,拥有杯子的人认为杯子更值钱,拥有钱的人则认为杯子不值钱。但杯子是同一种杯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案是禀赋效应。这是经济学中的概念,它源于一种人性本能:一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
  日常生活中,禀赋效应非常常见。我认识一位长辈,手里有一套房子,挂在房产中介网上一年多也没卖出去,主要原因就是他把房屋的价格定得太高了。他拥有房子,因此觉得房子更值钱,看到的都是这套房子的各种优点:南北通透、楼层适中、公摊面积小……而潜在买家们拥有钱,却觉得这套房子没那么值钱,看到的都是各种缺点:装修成本高、没有电梯、小区绿化少……
  仔细分析后,大家会发现这些优缺点基本是同一件事情的两面,如果懂得禀赋效应,也就能够更理性地对房屋的优缺点做出评判,更准确地把握买方的心态,从而更快地达成卖房的目标。
  很多时候,人们的行为是不理性的,经常会损害自己的利益,比如坚持不肯让价,增加了房屋的空置期;再比如卖掉那些赚了钱的股票,反而将亏钱的股票攥在手里……想要纠正这些行为,必须懂点经济学。

套牢与止损


  普通人学习经济学,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的各种行为,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还是拿卖房子来举例。
  我的那位长辈,房子是三年前花费180万元购买的,可三年过去了,该地区的房价却没怎么涨,现在行情还是180万元左右。这也是她标价过高的原因之一。180万元买的房子,绝对不接受以180万元的价格卖出,因为算上三年来的通货膨胀,就等于亏了——这种对损失高度敏感的心理叫“损失厌恶”。
  有人会说,挂了一年还没卖出去,可房子还是自己的,也不算亏吧?其实还是亏了,早点把房子卖了,拿着房款去投资沪深300基金,去年大概能获得30%的收益;就算存银行理财,也能获得约5%的收益——这种潜在赚钱机会的损失,就是“机会成本”的损失。
  没早点卖出去,发现自己的财富在通货膨胀中缩水了,还损失了机会成本,然后更不舍得降价了,甚至还想涨价,想把所有的损失一把赚回来,这是很多卖家的共同心态。但买家可不管这些。所以,这种涨价多半只会带来更多的机会成本损失——这种已经产生且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而改变的成本,就是“沉没成本”。
  可以看到,仅仅卖房一件事就包含好几个经济學概念。我们只有彻底理解这些概念,才能理解自己一些本能行为的逻辑根源,从而知道如何纠正。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其他文献
提到美国的南方文学,人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乱世佳人》。其实,这部惊世之作的出现得益于另一部作品的引荐,那就是南方文学的启航之作——同样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上帝怀中的羔羊》。  这本书的故事背景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20年左右,那时的佐治亚州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們既不是拥有奴隶的种植园主,也不是高喊解放黑奴的资本家,历史的卑劣和进步与他们无关,他们只希望扎根于这片沃野,找到归宿和财富。  第一代垦
期刊
张南燕(右二)在检查材料  写资料、做宣讲,火灾防患于未然;苦口婆心解决起诉纠纷,只为守护人民群众安全;当灭火的消防救援人员离开火场后,立马进入火灾现场,在烟尘弥漫的火灾废墟中寻找证据、还原真相……她文武兼备守护人民平安,细致敏锐查找火灾漏洞,被称为“火场福尔摩斯”。满腔热血入消防  “消防和每个人息息相关,能为大家服务,我很自豪。”2010年6月,张南燕从地方大学生成为一名消防军人。保家卫国,勇
期刊
今夏,河南遭遇暴雨汛情,城市、乡镇、农田陷入一片汪洋。危急时刻,江苏消防救援总队489名指战员星夜启程,奔赴暴风雨中心。他们温柔地抱起熟睡的婴儿,有力地背起蹒跚的老人,紧紧地抓住呼救的人们……那一抹明晃晃的橙,是黑暗中照亮生命的颜色。  奔赴而来的还有一群志愿者——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当集结号吹响,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他们脱下工作服,换上蓝色戎装,冲向灾难现场。他们有的是理发师,有的是车间工人,有
期刊
丁良浩  2021年7月1日,南京市鼓楼区方家营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丁良浩作为消防救援英模代表受邀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并观看庆祝演出,“内心非常激动,作为一名消防员,我感到光荣和自豪。”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  2000年,怀揣军旅梦的丁良浩经过层层筛选成为一名军人。初入军营,他想得最多的是刻苦训练,早日成为一名“神枪手”。当被分配到消防部队时,丁良浩不禁疑惑:“不打枪的兵,能做什么
期刊
吴振业(右一)  上午9点,结束了两天两夜的站点值守,吴振业终于可以安心地接受采访。身为一名急救医生,他必须保持精力充沛和反应迅速。这是吴振业在连云港市急救中心工作的第十八个年头,虽然苦、脏、累、险,但从选择成为一名医生开始,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从未减少过一分。做医生,要去最需要的地方  吴振业曾是连云港市东方医院一名急诊外科医生。2003年非典期间,连云港市急救中心紧缺急救医生。领导找到吴振业,希
期刊
救援現场  河南暴雨,洪水肆虐,无数人被困,生命岌岌可危。一支绿色先锋队,依靠两车、三艇、七人,累计转移人员一千两百余人次。从出生二十六天的婴儿到七旬老人,一个个爱心救援的感人故事,由他们书写。他们是南通市崇川区绿舟应急救援队,共有发起人五名、正式队员三十二名。哪里有险情,他们便吹响爱心救援的集结令,即刻出发奔赴一线。他们因为爱心公益理想走在一起,并用心中的光和热向更多人普及应急救援知识。爱心公益
期刊
石光銀  他扎根大漠40余年,一家三代都奉献在毛乌素沙地,在沙海里筑起“绿色长城”,彻底改变了“沙进人退”的历史;他治理荒滩25万余亩,植树5300余万株(丛),还创办治沙公司,将荒沙治理与沙区资源开发相结合,让“沙漠绿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他就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立志长大后治沙  1952年2月,石光银出生在陕西省定边县海子梁乡,他的家乡位于
期刊
日本作家写随笔向来以情感真挚、语句简朴而闻名,《山之四季》堪称典范。  高村光太郎生于1883年,卒于1956年,一生经历了明治、大正和昭和三个时代。作为诗人和雕刻家,他本应潜心专研在英美各国习得的西洋画技法,学为所用。谁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国内高涨的战争情绪所感染,写下了一些“愛国主义”的诗歌。直至1945年,美国轰炸东京,他的家被毁于一旦,所有雕刻艺术品和诗稿化为灰烬。他才幡然醒悟,战争
期刊
餐饮业一直是竞争厉害的生意,不少餐饮业的聪明人开始另辟蹊径,在做好口味的同时,把惊艳的点子也做到了极致,只为了让食客们记住自己。“说菜”说旺淮扬菜餐馆  郑河的家乡淮安是名扬海内外的文化古城,更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他从家乡淮安和扬州请来专门做淮扬菜的厨师,在西安开起了餐馆。开业后由于顾客对淮扬菜没有很深的了解,所以生意很差。郑河便以“说菜”为应对方法,使生意出现转机。  “说菜”
期刊
孙建东  “真正的宝剑,它的锋芒在历经磨砺后愈显闪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以下简称8511所)第四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孙建东认为成功没有坦途,每个人都要在困境中提升自我。应急攻关的尖兵  2007年,孙建东从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怀着“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理想,迈入了航天军工的大门。从普通的技术员做起,他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历经十余年的打磨,成长为电磁蓝军专业领域的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