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妈妈”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jin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普普通通社区志愿者,却有200多名失足青少年喊她作“妈妈”。她就是孟繁英,长沙市雨花区廖家湾社区志愿者、长沙孟妈妈青少年保护家园园长。这位“孟妈妈”,先后获得“中华慈善人物”“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中国好人”“全国优秀盟员”“全国最美志愿者”“湖南省杰出金牌义工”“湖南省最具影响的法治人物”等荣誉称号。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称赞她“为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孟繁英今年58岁,2000年从原工作单位退养后,她走进社区做志愿者。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视禁毒节目中看到一位与自己女儿同名的孤女讲述自己年幼丧父、母亲因她吸毒而绝望自杀的不幸经历,那一刻孟繁英心潮澎湃,想帮帮这个可怜的孩子。几经打听,孟繁英走进了湖南省黎托戒毒所,找到了这名在这里强制隔离戒毒的女孩。在此后两年多时间里,风里来雨里去,她一直陪伴着这位姑娘,把她视作亲生女儿,嘘寒问暖,使她重新扬起了生命的风帆。
  “阿姨,我能叫你一声妈妈吗?”又一次去看望这名孩子,她突然动情地问孟繁英。“当然能。”孟繁英一口答应。过了几天,当她以“孟妈妈”身份再去看望这位孤女时,没想到正在操场上军训的戒毒学员齐声呼唤“孟妈妈”。从此,孟繁英义无反顾地关爱起这类特殊孩子,创办了全省首个社区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2008年注册成立民间社团“长沙孟妈妈青少年保护家园”,走上了支持禁毒之路。
  7年前,小新因憧憬城市生活,从偏僻乡村来到省会长沙,因交友不慎走上邪路,伙同他人贩毒,获刑8年。孟繁英了解案情后,意识到要感化他必须走入小新内心,让他重新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否则他出来后很容易重蹈覆辙。小新到未成年犯管教所后,孟繁英经常看望他,一直以书信、探视、帮教会等形式,对其进行延伸帮教。长达3年的交心鼓励,点点爱意融化坚冰。小新从母爱的温暖中看到了希望,有了改过自新的勇气,在一次文艺汇演中唱出了自己谱写的歌曲《妈妈我想你》。
  平江县南江镇集义村小燕小毛姐弟,一个12岁、一个10岁,父亲因染上毒品,一年前被送到湖南新开铺戒毒所戒毒,母亲离家出走失去联系。去年5月,孟繁英带着志愿者走进他们的家,橱柜里只有几个饭碗和一碗长了霉的油渣,地上仅有一袋土豆,孩子们说一个多月没吃过肉了,平时吃的菜是邻居接济的。她和志愿者把带去的牛奶、饼干和学习用品等物品送给他俩,还分发了助学奖、生活费,满足了小毛“想在学校搭中餐”的心愿。在“孟妈妈”的关心下,小毛进步很快,英语由最初的48分提高到了96分。孟繁英无比开心,她动情地说:“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像小毛这样的孩子,他们太需要帮扶和关爱了。我们应该挤出一点时间,用心陪一陪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让他们少些孤独寂寞,多些亲情陪伴。”
  孟繁英的助人之路却并不平坦,她被毒贩围追恐吓过,家也被恶意盗窃过。同时繁重的帮教任务使她得不到休息,有一次因体力严重透支摔得鼻青脸肿。家里还有重病缠身、瘫痪在床的老父和年过八旬的老母,她只能早晚挤时间去照顾。大爱让人产生大勇,困难、挫折没有阻止她的脚步,只要听到孩子们亲切地叫一声“孟妈妈”,她就风雨无阻、无怨无悔地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
  受孟繁英感召,一批又一批志愿者加入到她的行列。近年来,文花枝、任菲莉等近2000名社会爱心人士成为“青护园”爱心园丁,“孟妈妈”和她的爱心团队先后帮扶弱势群体3000多人,举办普法、禁毒、教育演讲320场,参与受益者达10万人次。她哥哥弥留之际,将治病余下的5000元钱交给她,希望作为义款帮助别人,并嘱咐去世后捐出自己的眼角膜,这对眼角膜后来使得两位农民工孩子重见光明;减刑释放后的小新找到“孟妈妈”要求做“青护园”义工,像“孟妈妈”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
其他文献
线粒体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细胞器,它对调控细胞凋亡及坏死起着重要作用.近年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各种肝损伤(肝功能衰竭、肝纤维化、脂肪肝等)发生的重要机制
社区健康档案的利用,是反映全科医疗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服务的重要特点,健康档案是对病人、亚健康人群一生中所有医疗资料的记录.通过健康档案的利用经每年一次区域健康
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特点,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长期以来一直复制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模式,没有形成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体育能力,立足于高职学生未
文章主要根据宿州市2000-2003年妇幼卫生年报和监测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我市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和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率忽高忽低,波动较大;2000年至2003年我市5岁以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