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瓦氏黄颡鱼的人工养殖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瓦氏黄颡鱼(嘎呀子)在分类学上属于鱼鲶形目,鲿科鱼类,在中国长江、珠江、黑龙江流域的江河、湖泊等水域中均有分布,均能形成自然种群,瓦氏黄颡鱼是中国江河流域水体中重要的野生经济型鱼类。瓦氏黄颡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丰富,极受消费者欢迎。养殖池塘以每口3~5亩、水深1.5~2.O米为宜,换水条件良好,并配套增氧机。放养前干塘每亩施放150公斤生石灰消毒,3天后注入新水,培肥后才能放苗。主养每亩投放5~8厘米规格的鱼苗1000尾,合理搭配一些鲢、鳙、鲩、鲫。饲料可投喂冰鲜小杂鱼,鱼苗期把小杂鱼绞成鱼糜,随着长大可剁成肉块投喂,每天2~3餐,日喂量是鱼体重的5~10%,投饵的方法在池塘的下风处设投饵点,用20目左右的网片围出5~1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网片高出水面、离塘底50厘米,饲料投放在其中,饲料浮起在网内时不致散开,黄颡鱼会从水下上来摄食。高温季节要注意防止水质变坏,适当更换新水,控制水色透明度20~30厘米;每10~15天施放一次生石灰,每亩15公斤兑水全塘,全塘泼洒;同时注意开动增氧机,保持水中溶氧。养殖一周年产量200~300公斤。
  
  一、成鱼池混养
  
  成鱼池混养黄颡鱼,对池塘主养的鱼类没有严格的要求。养殖四大家鱼的鱼池和主养吃食性鱼类(如鲤鲫鱼、罗非鱼、淡水白鲳)等鱼池均可混养黄颡鱼。鱼池面积20亩~30亩,水深2米~2.5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一般亩放黄颡鱼40尾~50尾,规格3厘米/尾~4厘米/尾,可亩增收黄颡鱼5公斤~8公斤。
  
  二、大水面混养
  
  大水面混养黄颡鱼,群体产量高,既不影响主养品种的产量,也不需另外投饵。一般亩放黄颡鱼40尾~60尾,规格3厘米/尾~4厘米/尾,可亩增黄颡鱼8公斤~15公斤。
  无论采用何种混養方式,在养殖管理中须注意如下事项:
  一、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黄颡鱼对池水溶氧要求较高,故混养时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生长季节要适时加注新水,高温季节要勤换水,如保持微流水则更佳。
  二、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根据水体饵料生物量,科学合理确定混养比例和放养规格,一般水体以混养30尾~60尾为宜,放养规格为3厘米/尾~4厘米/尾。若密度过大,规格过小,年底达不到上市规格。
  三、鱼池混养黄颡鱼后不再适宜混养其它肉食性鱼类,淡水沼虾、淡水螯虾的养殖池中不宜混养黄颡鱼。
  四、养殖过程中,如发现黄颡鱼规格过小,说明鱼池中天然饵料生物量不足,可适当补放小杂鱼虾,家鱼夏花或投喂人工配制的专用黄颡鱼饵料。投喂人工饵料时,应先喂主养品种(投入浅水区),后喂黄颡鱼(投入深水区)。黄颡鱼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投饵应以夜间为主。
  2、黄颡鱼常见疾病有出血性水肿病、水霉病、肠炎病、车轮虫病、营养性疾病、寄生虫病、机械损伤等。
  在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控制中,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切实做好预防措施:①彻底清塘,严格消毒。②苗种放养时,要用食盐等药物浸浴消毒。③放养体质健壮、无病害的苗种。④投喂新鲜、优质饲料,坚持“四定”、“四看”投喂方法,不施用未经过发酵的粪肥。⑤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注换水。⑥定期泼洒药物消毒水体与口服药物,坚持对活饵、饲料台、食场进行消毒。⑦发现鱼病,及时诊治。应注意:黄颡鱼为无鳞鱼,对硫酸铜、高锰酸钾、敌百虫等药物比较敏感,尤其要慎用。
其他文献
采用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处理富营养化的嗅味原水,由正交试验得出最佳试验条件和最佳药剂投加量。从而使处理后水体满足水质要求。
稀土元素掺杂对TiO2进行改性以拓宽其可见光响应范围,使其具有更高光催化活性,是得以实现提高光催化剂活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稀土元素掺杂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利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普遍增强,对环境的知情权和环境维权意识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作为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县级环境监测站,如何更好地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已是迫在眉睫。
自从通用变频器问世以来,变频调速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工业上由于其技术的可行性以及简单的维护和高效节能,所以在变频节能上面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胡锦涛同志论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
本刊讯(记者古春晓刘瑞芳)由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天津人民市政府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共同主办、天津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
现在电子元器件的封装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电路板上的元件越来越少,电路板越来越小。而且电路板上大量使用表面贴装元件,倒装芯片等元件,这无一例外的说明了电子工业已朝向小型化、微型化方面发展,手工焊接难度也随之增加,在焊接当中稍有不慎就会损伤元器件,或引起焊接不良,所以工作人员必须对焊接原理,焊接过程,焊接方法,焊接质量的评定,及电子基础有一定的了解。  电烙铁是焊接中最常用的工具,作用是把电能转换成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