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和现实相联接的问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ddddaa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则明确指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做到历史教学与现实联接。
  一、历史教学为什么要联接现实
  1、让历史联接现实,才能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
  历史学科以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过去性是历史知识的特点之一。然而,历史又是过去与现在永不休止的对话,是过去和现在有着某种深刻联系的一门学科;是人们了解自己的社会,理解变化与延续的唯一途径。
  2、让历史联接现实,才能体现历史教育的功能,进一步实现历史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全新阐释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和现在,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中国与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还要了解中国与世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增强学生对民族命运和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历史责任感。
  3、让历史联接现实,有利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历史课堂富有生命力。
  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那些自己能意识到的对实际生活起作用的知识最感兴趣。而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注重课本知识点的讲授,就事论事,远离现实。这就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还有可能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影响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因为那些历史离他们毕竟太远了。今天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新时代,他们关注的事情的范围比较广,大到国际国内的时事,小到校园的小事,他们都想关注。
  二、历史教学中如何把历史与现实联接
  既然历史教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联接。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把历史与现实有机联接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
  1、在导入新课时设现实疑问,激发学生兴趣,激活课堂思维。例如,在讲授《古希腊民主政治》一课时,我借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古今奥运会的起源,奥运比赛为什么代表和平、橄榄枝的来历等内容导入新课。这样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让学生感到历史可以解决现实的疑问。
  2、在教学中把历史与热点问题相联接,探究根源,培养学生的历史预见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它们的形成不是瞬间的,而是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人们常常需要“以史为鉴”,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反省自我、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科学地预见未来。在教学中如能适时地引入一些国内外“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古今对照”“中外比较”,将会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他们开动脑筋,学会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在教学中把历史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接,使学生在历史中汲取养分。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从更广泛、更深刻的范围阐发阐发教材文本,使学生有所思、有所得。如在讲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可结合同学关系予以阐发,同学之间要互利双赢、理解尊重他人、宽容和谐;讲“克己复礼”时,可结合学生个人行为予以阐发,遵守学校纪律,建设和谐的就餐、上课、做操、就寝的秩序,保障每一位同学的学习和生活的正常开展。
  4、在巩固练习中利用现实材料创设新情景,学以致用。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现实材料创设新情景,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解决现实中问题的能力。
  三、历史教学中联接现实应注意的问题
  历史与现实联接虽然能让历史教学“活”起来,但如果运用不当,其效果将适得其反。因此,在采用历史与现实联接方式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自然不牵强附会。历史教学中的联系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不要“为赋新诗强说愁”。把握了这点,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2、不可喧宾夺主。引入现实问题虽然有助于历史教学的深入开展,但过分占用课堂时间来探讨现实问题,将会影响学生学习基础的历史知识。离开了这些最基础的历史知识,再去谈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无疑是纸上谈兵。
  3、必须立足于教材内容。社会现实问题层出不穷,必须要选择那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现实问题,不可将历史课变成“现实问题透视”专栏。
  4、引入方式应不拘一格。可在导言、小结中引入,也可在讲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引入。可以由教师直接引入,也可由学生的提问来引入。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完善,甚至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导入图片、录像、声音等各种资料,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5、要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有这样,学生迸发出来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才会放出耀眼的光芒。
  总之,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挖掘,那么,我们的历史课堂将不在单调,不在沉寂,而富有生命力,充满了乐趣。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基础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面对高中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和高中历史这一特定课程,决定了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进而转变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观念的更新,创新能力的培以及创新氛围的培养,从而带动整个高中生历史教学的创新进程。  【关键词】高中生历史教学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创新的原动力。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
地理学科教学,越来越重视地图,几乎无图不考题,地图成了地理学习的生命,学生对地图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读图能力较强的学生,他的地理成绩就比读图能力差的学生好,而且读图能力强的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准确、扎实、永久。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用好地图呢,下面以我在教学中对地图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如何阅读地图呢?首先要掌握阅读地图的要领:(1)先读图名。图名是一幅地
期刊
【摘要】课改是必然的,我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肩负着我校体育课改的重任。在课改时期作为中学体育教师的我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对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的更高、更严的要求。显然,中学体育教师旧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已经无法胜任改革发展的需要。因此,中学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需要中学体育教师的自我提升和反思。  【关键词】体育教师新课标教学策略培养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对刚跨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地图概念几乎没有,由于年龄的关系,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差,所以大多数学生看到地图就害怕,不知道从何下手。怎样在地理教学中合理使用地图,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对初中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  一、阅读地图能力的培养  学生进入初中第一节地理课,我没有急着上新课,而是让学生阅读手中的地理图册,要求学生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地图上的各种符
期刊
【摘要】要正确对待开卷考试,采用科学合理的总复习备考策略,讲究科学的解题方法,掌握有效的应试技巧,才能在中考中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  【关键词】开卷考试讲究方法有效应试技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程度在不断提高,初三毕业班老师和同学们面临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初三历史总复习内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对待开卷考试,采用科学合理
该课题利用MRI金标准研究TMJ疼痛患者MRI影像学特征,系统探讨盘突关系、盘变形、盘移位、TMJOA、关节渗出液、髁突髓腔信号异常与TMJ疼痛及疼痛程度的关系,从而使TMJ疼痛的治
新课程要求英语教学注重课堂教学改革,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精神,以对话为教学手段的课堂改革模式顺应了教学的潮流与需要,是一种非常适合英语教学的模式。对话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独白式”的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显著区别之一就在于,对话教学凸显了教学过程的沟通与合作的本质,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社会交往,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之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