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节选)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vm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起窑洞顶上的那些坟堆,还有那个空洞。此刻睡在我身旁的李老汉,填入那个洞穴以后会是个什么样子?还有我们自己……早在我们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像我们一样生活过。他们也曾像我们一样躺着坐着蹲着站着,在太阳下行走,为牙痛而烦恼,为多了一只玉米棒而欣喜,为一两句话逞气斗强甚至流血,因为磨粉而弄伤了手指,因为一个女子而发痴发狂,满周岁时请人吃过红鸡蛋,活到六十岁又有很多人赶来祝寿。他们也曾像我们一样,以为人生是一件很漫长的事情,也曾慨叹人生是白驹过隙……最后,他们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以致我们产生这样的错觉:似乎这个世界一开始就是我们的,并且将永远被我们占用。因此,我们有足够的时间为一些芝麻小事费尽心机。直到有一天,以一种顿悟的方式警醒:在我们以前,一代又一代人曾经像我们一样生活过。在我们过去以后,后面的人也会像我们一样,以为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过我们这些先人。人类的生活就这样不断地沉入地底,后面的时间一层一层压在前面的时间上。
  我想起了那些躺在泥土里的半坡村人。他们长眠的地方太像土炕了!当初,他们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睡在炕上,直睡得只剩一具骨架?……岁月剔净了他们身上的衣裳,也剔尽了那一层穿在骨架上的肌肤。六千年的岁月,足够他们褪尽铅华,褪尽一切表层性的东西——那些源于泥土的东西都已还原为泥土,他们睡成一种最本质的存在——睡成一具骨架,仍旧继续着当初的姿势:头枕得稍高一些,两脚直伸,两手交汇平放在腹部。那地方原本用来消化从泥土里长出来的东西,现在就干脆装上泥土。肋骨原是膨胀起来,一次次呼吸地面上的空气的。泥土既已经进入脏腑,它们便改为拥抱黄土。眼睛所看,无非是大地和天空。睡入黄土以后,天和地全都是黄土,眼窝里也就干脆盛下一抔黄土。
  在这些半坡人身边,我曾久久地徘徊,试图读懂他们。读不透他们本身,又去读他们身边的尖底瓶和鱼纹盆。那是他们的注脚。注脚又衍生一堆注脚的注脚。读到最后才明白,其实没有谁完全懂得这些黄土,这些成为半坡人的大地和天空的黄土,這些成为人的身体又用人体化成的黄土,这些一代代人几千年沉积下来的黄土。我倒是懂了,从那种叫做埙的东西吹出来的声音,为何如此深刻地打动了我;我倒是懂了,为什么一进入窑洞,我就感到如此亲切——因为这些黄土融入了无数先人的肉体和灵魂,融入了数千年的阳光。
  这一夜,在李老汉的炕头上,我整整活过了六千年。一个人活过几千年之后,会发现什么呢?他会发现气候由冷变暖、由暖变冷,大地像风吹过的水面在起伏,世事往复轮回,时间在黄土地上前进,人和庄稼是地面上泛起的波浪,黄河像是它的浓缩,成垛的秸秆和炕灶不过是河流的一次次小小停顿。尘土可以在风中飞上天去,但最终还是要落到地面。泥浆可以在一条河谷里奔腾,但最终还是要沉淀为大地。黄土可以变成庄稼和人在地面行走,但最终还是要还原为泥土。
  黎明时候,我到窑洞外面走了一圈:整个土坡上,那些曾经表明人醒在黄土里的灯光都已消失。没有灯光看守,山塬成了一种比黑暗更为沉重的黑暗,人则睡入山塬成了黑暗的一部分。这时候,人和他的窑洞跟周围的泥土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就在于他还不是泥土,他是泥土孔道里的一点火,一道气流,一缕醒着的梦——人是土地中带梦种子,到白天,就成了地面上行走的阳光——那些尚未收割的阳光。
  人吃了一辈子土,最后土又吃了人。吃了人的黄土又孕育出新的生命和新的人类,六千年的历史,生命不息,黄土不变,是人以黄土为物质依托,是黄土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的保证。人最终要化为黄土,但与黄土不同的是,从黄土上再生出来的人是土地中带梦的种子,是地面上行走的阳光。生命不息,历史不停,在人类和黄土的交替演变中成就了人类的历史和人类的伟大。
其他文献
拖泥带水爬上湖洲,风也跟着上了岸。风一上岸,就在遍地青帆草上跑开了。青帆草接过湖中的波浪滚滚向前,草叶子背面带些白色,翻动时就像掀起的浪花。  水沿着身子往下流,风一摸就摸到水留下的寒凉。两只拖鞋留在湖岸上,大概是在杉树林里。我打着赤脚,蹚着湖草往前走。前面是芦苇,齐刷刷地举着白花。阳光在那些白花上面晃来晃去,直晃得你眼花。和风和草浪一起往前走。听老马头说,湖洲中央有一块高地,有树和石头,那是我爷
期刊
无人驾驶,被视为人工智能的标志性技术之一。由于不仅提供更加便捷的用户体验,还能有效缓解城市拥堵、避免人工驾驶中酒驾和疲劳驾驶等安全问题,近年来,发展无人驾驶技术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规划,受到市场追捧。然而,从无人驾驶概念产生之日起,相关的担忧就如影随形。  优步自动驾驶汽车致死案件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根源恐怕在于击中了人们面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和焦虑。虽然无人驾驶已经被证实,其技术操作、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1:2017年各高校新生录取结果已相继出炉。据中国青年报社调查,绝大多数的高分段考生选择填报就业形势好、薪酬待遇高的财经、金融类专业。  材料2:两弹元勋、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曾有数易专业的经历,从天文转到数学力学,从数学力学转到物理学,再后来转向激光。他始终坚持个人的兴趣服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需要。他说:“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命运方有大成。人活在世界
期刊
1.睁眼,遇见  最近生活很糟糕。我開始厌倦两点一线的生活,日复一日的忙碌无法使我充实,带来的只有空虚和迷茫。睁眼试卷闭眼作业。我想到那句悲伤的歌词“经常忘记年岁也触不到天际”,何止是天际,连未来的边角都触不到!我终于体味到大人说的心累,原来心累呵,就是无论怎么付出,也看不到回报。我抬起手,盖住了酸涩的眼,千万只蚂蚁在轻轻咬噬着。  “在这儿躺着干嘛?不凉呐?”那是一道苍劲的声音。  “不,不凉。
期刊
我看着照片上那个身着浅蓝色校服,系著红领巾;脸蛋肉嘟嘟的胖男孩儿,心中感慨万千。我看着他澄澈单纯的眼眸,嘴角微抿着,不禁笑出了声。  1.追光者  “我愿意跟在你身后,像影子追逐着自由。”  自小,身后便有一个跟屁虫,蹦跶着小短腿,总是以身体向前伸的姿势想拉住我的手,想同我一起并肩,但我总是以灵巧的转身跑开,任他在身后气喘吁吁地喊着:“姐姐,我想和你一起走,等等我啊。”我却一个人快速奔跑开,找到小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辆奔驰轿车强行变道时,被一辆比亚迪撞翻,比亚迪车主唐先生把行车记录仪拍摄的事故发生过程放到了网上,一些网友认为他做得好,称赞他“干得漂亮啊,就应该撞他”,并向他求教经验。交警的事故认定书,更为比亚迪车主赢得了“马路侠客”的赞誉。  后来唐先生在微信群发语音说:“如果不是对方负全责,我一般不会去撞,只要是对方负全责我就去撞。”此话一出,有人开始指责他故意撞车、涉嫌
期刊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事物是纷繁复杂的,我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不能简单化,要看到事物的各个侧面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地分析事物,从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评价。辩证分析是议论文常用的一种说理方法。所谓辩证分析,就是要求作者在分析某一观点或事物时,用两分法的思维方式进行辩证思维,或一分为二地认识,或比较异同思索,或思考整体与个别、侧面与正面的关系。辩证思维可以避免作者认识上的片面、孤立
期刊
廉颇、蔺相如的故事,两千年来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元曲中有高文秀的《廉颇负荆》,京剧有《将相和》,这些剧本都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提供的素材写成的。《史记》作者司马迁匠心地组织、使用流传下来的资料,把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历史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安排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也都顺理合情,不愧为古代的文学名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
期刊
手法探究  从《蜀道难》看李白的浪漫主义  在现存的九百多首诗歌中,李白表现出了高度的自信、向往自由、追求理想、以及蔑视权贵的思想。其中《蜀道难》以大自然动人心魄的奇险与壮伟,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他浪漫的气质和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可以算是他的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在此诗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想象、夸张、排比、比喻等手法,一咏三叹,对峥嵘、险峻、高入天际的蜀道做了详细的描写。并就此抒发了
期刊
规范议论文是与议论性散文、杂文、随笔等相对而言的一种议论文体。规范议论文主要特点有三:一是论说三要素完备,部件合乎规范;二是论证结构严密,模式合乎规范;三是语言准确概括,语体合乎规范。其中结构严谨、逻辑鲜明,是这一类议论文的关键。下面以江西省高三大联考考场规范议论文作文为例,重点从结构严谨、逻辑鲜明两方面探讨优秀规范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一位创业者面临一次路演机会。当时其父病重,路演当日他收到病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