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视域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及其启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再解读

来源 :湖南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xuaner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生态危机引发的反思,在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共生”的问题上似乎已形成普遍共识;但实际上直到今天,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实践还远未达到应有的高度.因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为什么”和“如何可能”的问题,仍然是理论及实践上一个亟待破解的全球性、时代性课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创新的视角和方式展开深刻阐释和科学解答,揭示了人与自然的“三种关系”及其生成的“三种意识”,对于科学解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为什么”和“如何可能”的时代课题,自觉践行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2019年,在河南省鲁山县望城岗冶铁遗址发掘的汉代遗迹土样中,共浮选出炭化植物种子31粒,其中农作物遗存包括粟和小麦,杂草类种子涉及马齿苋、苋属、藜和蓼属.出土的炭化农作
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的一个重要内容.完善的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主要包括土地产权
《民法典》第1234条规定的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实践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不过,新增的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条款,在一些法律术语、归责原则、请求权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