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sAg+/HBV DNA-献血者的追踪检测及预后分析

来源 :中国输血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e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HBsAg+/HBV DNA-无偿献血者感染转归及发展预后。方法对常规血液筛查结果为HBsAg+/NAT-献血者进行6个月以上的追踪随访,采用巢式PCR及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 (QPCR)确认追踪血样HBV DNA存在,及化学发光方法复检献血者HBsAg,分析该类献血者的感染转归及发展预防后情况。结果常规血液筛查从40 851例献血者检出114/40 851例(0.28%)HBsAg+/NAT-献血者,经巢式PCR、QPCR及化学发光方法对HBV DNA、HBsAg确认,有96/114例(84.21%)确认为HBsAg+/HBV DNA-。对96例HBsAg+/HBV DNA-献血者追踪,获得30/96例(31.25%)献血者追踪检测数据。30例HBsAg+/HBV DNA-献血者有10例(33.33%)献血者转为康复状态(HBsAg-/HBV DNA-),13例(43.33%)献血者转为显性HBV感染(HBsAg+/HBV DNA+),7例(23.33%)仍维持HBsAg+/HBV DNA-感染状态不变。3种感染转归状态献血者(康复、不变、阳转),以康复组的抗-HBs由阴转阳比例更高(P<0.05)。结论 HBsAg+/HBV DNA-献血者存在自然康复及转为显性HBV感染的情况,建议对HBsAg+/HBV DNA-献血者定期多次采血检测,根据不同复检结果,进行献血资格淘汰或保留,有利于减少献血者资源流失,同时保证血液安全。
其他文献
疫情防控造成的复杂事态对我国社区治理的传统结构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等级制的权力结构、集中化的反应机制以及有限的治理资源,与疫情的扩散性、弥散性及与其
【正】肾嗜酸细胞瘤是近年来被确定的肾肿瘤,它是一种罕见的发生在肾近曲小管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与确诊率均较低,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肾癌而行根治性肾切除[1]。目前国内至今共
根据脉动热管薄液膜蒸发和凝结相变换热的特点,对基于体积分数法的VOF相变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单环路板式脉动热管的三维流固耦合仿真模型,对高充液率下的定向循环工作特性和传
近年来,由于国家颁布了新课程标准化制度,初中化学启蒙学的基础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认识周边物质及其规律;高中化学则更为重视所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对学生的要求也更多
脉冲中子氧活化测井方法是一种能测定井下水流速度的方法,它的非接触测量能力可以用于油水井监测中出现的查窜、找漏等工程技术问题。本文通过现场实例的应用分析,对氧活化测
以水为工质,在热管工况(真空减压条件)下对具有不同颗粒种类(电解粉和水雾粉)、颗粒直径和多孔芯厚度的铜粉颗粒烧结多孔芯进行了蒸发/沸腾换热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流
笔者在几年来的通识课教学实践中,认为在高校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是十分必要的。文中就此提出了几点认识,以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