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vin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在人类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知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应现今社会,则必须要有较强的收集积累和整合运用各种信息的能力,这同时也是提高自身素质、个人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教育家张庆先生说过:“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学会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拥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可见积累对学好语文的重要。
  我们的语文教学,重课内,轻课外;重结论,轻过程;重理性,轻情感;重理解,轻积累的情况特别严重。其中,该记住的没记住,该积累的没积累是最大的失误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程标准》提出这样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一、阅读教学中常用到的方法及原则
  常用的方法
  (1)调查法。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发展和对积累的认识。
  (2)文献研究法:以书本、网络等多种渠道学习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用于指导课题的研究与实验。
  (3)课例研究:每月都有一个活动主题,学习相关理论后,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展开,把理论落实到课堂实践中。
  (4)反思总结法:不断反思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施方案的框架内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发现有效的积累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在常态课中运用研究成果,并不断完善形成新的认识。
  坚持的两个原则
  (1)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师针对每个学生各自的薄弱环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
  (2)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阅读与积累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的进步往往缓慢或有反复现象,教师要多鼓励,少训斥,激发其积极性,增强其上进心。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步骤
  1、从兴趣入手。我们不论是阅读文章,还是书籍,多少还是需要一点兴趣,就是对某个方面比较关注的多一些。当然学生对阅读兴趣的能力,需要人们给予一些引导和帮助,而不是硬性的规定阅读多少。当他们对阅读兴趣浓厚了,阅读能力自然就会逐步的提高。如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2、提出问题。当我们阅读文章或者书籍的时候,总会有一些问题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这对于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很有帮助的。对于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可以慢慢的给予解答,引导他们去思考。
  3、认识和理解。我们有时候阅读,会遇到一些关于古代的文章,总是会出现不太理解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古文不太容易使得学生感兴趣的原因了。对于这些来说,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讲这篇文章背后比较有趣的的故事和典故,一定会让他们感到挺有意思,不会觉得很枯燥和乏味。因此,认识和理解对于提高阅读能力还是很有帮助的。
  4、词典的使用。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总会有一本词典放在身边。词典对于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还是有些效果的,里面配有不少典型的例句,从中可以理解到词语的一些具体用法。此外,我们经常的查询词典,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还是有意义的。
  三、要提高阅读能力贵在坚持
  经常阅读文章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而且能够扩大阅读面,增长知识。在我们记录过程中的适当勾画和摘录,为写文章增添了不少优美的语言。
  人生阅读的起初阶段是从小学阅读开始的,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智力活动,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能力的高低,也影响对知识的获得,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关键的。有些家长看孩子语文成绩,其他都很好就阅读这出现了问题,这使得家长很头疼。要克服种种困难,家长需要坚持为孩子朗读。让孩子和文字做游戏。也可以把故事或诗歌编成儿歌,让孩子唱出来。你读一句,孩子也读一句,训练孩子学会跟读能力。只要先读起来,孩子紧随其后跟着读,就是了。另外多带孩子出游接触大自然,告诉孩子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不懂的就回家查。
  五、开展阅读成果展示活动
  1、在班级中,建立展示角
  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手抄报和积累本等作品。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设“文意盎然角”,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及作品;介绍有关的文学知识、读书方法和积累方法,使学生对阅读积累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2、将课外阅读积累融入到班级活动中
  我利用早读课、午间阅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好书推荐会”、“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賽”、“课本剧(口语交际)表演”、“《读后感》交流会”等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阅读积累,交流了积累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科技得进步,媒体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同时,从小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随着新媒体技术广泛的应用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也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行为习惯;多媒体;教育实效性  一、利用多媒体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理论根据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文明古国,被人们称为礼仪之邦。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古人已经认识到了
期刊
摘 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合作学习是以生生互动作为教学活动主要形式,以求在互动学习活动中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的发展,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体系。在中等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生生合作能够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培养平等意识、创新能力及提高合作交际
期刊
摘 要:初中的德育教育在初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推动素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的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越来越重视,初中德育教育作为初中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所以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践行者的班主任在初中德育教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初中德育;高效教学;教学策略  
期刊
摘 要: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提升学生的化学意识和化学应用能力,因而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趣味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能夠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本文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实验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且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应用策略,旨在为促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
期刊
摘 要: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传道授业解惑也。本文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家校合作以及班主任和学生的相处之道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能对班主任工作的有所提升。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对策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内心敏感又倔强,体现出来的就是心理不成熟且存在较强的叛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将
期刊
摘 要:英语作为初中教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素养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积极提升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责任意识,不断的去研究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与策略,让英语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学生高效的学习英语知识技能。本文将就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教法;探究  新课改为初中英语课堂的教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教学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使用微课。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加深和发展,致使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投入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去,微课在近些年来逐渐发展为最火爆的一种教学模式。针对课堂上课程的重点、难点等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当然,微课也可以帮助教师做课前导航和课后总结等一系列工作。微课的设计性及趣味性较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期刊
何为教育?教育并非局限于童年或者主要围绕着童年而进行的过程。教育是在一种环境里得以提升的过程,在这种环境里,每个个体,都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去追求个人生活的幸福。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努力发现自己。唤起每个人全部的内在潜能。而学校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或者是不具备充分技能的成人,在当今复杂的社会中,发现我们每个人,为生活所能做出的、有意义的、实现自身存在价值的机会。只要我们有这种机会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迎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出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是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在全球教育信息背景下,互联网连接了教育,深入应用与变革了传统教育,其产物也就是最近热度较高的“智慧课堂”,成为了政府、学校以及研究者积极探究的关键点。“智慧课堂”在为教育教学带来新方向的同时也带去了各种问题。“智慧课堂”是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多向思维和能力,这些都成为
期刊
摘 要:为了全面了解当前高中生数学观的现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影响高中生数学观的因素,就此提出培养高中生正确数学观的具体措施,并付诸实践。  1.数学观的界定  数学观,从字面上看,我们可以粗略地把“数学观”理解为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或看法。[1]在具体探讨数学观的含义时,由于研究领域、研究视角等方面的不同,研究者对数学观的内涵有着不同的分析和认识。例如,在探讨数学观问题的过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