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尔·豪斯曼
劳尔·豪斯曼于1886年6月12日出生于韦尔,父亲是学院派画家维克多·豪斯曼(Viktor Hausmann)。1900年,他搬到柏林,在那里致力于绘画研究,并帮助他的父亲为汉堡市政厅画壁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几年里,他的作品受到了在DerSturm画廊展出的艺术家的影响,特别是表现主义者和后来的立体主义者。
1918年,劳尔·豪斯曼与理查德·韦尔森贝克、乔治·格罗兹、约翰·哈特菲尔德、威兰·赫兹费尔德、汉娜·霍赫和汉斯·里希特一起创立了达达俱乐部,这是达达运动在柏林的核心。达达主义者在战后戏剧性的政治和社会气氛中都很活跃,他们具有坚定不移的反战立场。同年,劳尔·豪斯曼和他的同伴们组织了各种达达主义活动,发表了该组织的第一份宣言,达达主义者开始应用摄影蒙太奇技术。劳尔·豪斯曼被认为是这些技术的创新者之一。1919年,他创办了Der Dada 杂志,次年,他与乔治·格罗兹、约翰·哈特菲尔德在柏林的Nierendorf画廊组织了国际达达主义博览会(International Dada Fair)。在此期间,劳尔·豪斯曼接触到了建构主义者,并继续研究自我表现的新形式。




1933年是納粹主义到来的一年,劳尔·豪斯曼离开德国前往伊比沙岛,在那里他拍摄了许多照片,这些照片后来发表在瑞士杂志《相机》(Camera )和曼·雷(Man Ray)的Nus专辑中。1936年离开伊比沙岛后,劳尔·豪斯曼首先搬到苏黎世,然后搬到布拉格,最后在1938年搬到法国,在利穆日定居。
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劳尔·豪斯曼决定暂时放弃绘画,完全投身于摄影。之后,他发表了许多关于这项技术的理论文章。他曾与Der Sturm 杂志合作,撰写了许多理论和讽刺文章,这些文章后来被DieFreie Strasse 和Die Aktion 杂志发表。20世纪40年代,他与库尔特·施维特斯(KurtSchwitters)共同创办了一本名为Pin的诗歌期刊,并发表了许多关于现代诗歌的文章。
劳尔·豪斯曼最终还是恢复了绘画创作,1967年,斯德哥尔摩现代博物馆举办了他的第一次全面回顾展。1971年2月1日,豪斯曼在利穆日去世。


科学世纪的隐忧
19世纪被称作是科学的世纪,西方世界经过工业化与城市化,20世纪初期开始走向成熟的现代化时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稳定,使科学与文化获得了理想的发展环境。马克思·普朗克(MaxPlanck)的量子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相对论等科学发现,使20世纪进入了原子时代。最直观的体现便是汽车、飞机、电话、电影以及家用电器等进入大众的生活中。化学、生物与医学领域亦是进步显著,采矿、金属、冶炼等重工业成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重头戏,细胞结构、维生素、抗生素等也被发现。对艺术有重要影响的精神分析学,也在这一时期由维也纳心理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
但是未来的美好前景并没有到来,机械工程的进步也诞生了机枪、大炮、坦克、潜艇等高科技武器。国家之间争夺霸权,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度过20世纪20年代的黄金时代后,资本主义世界就陷入了大萧条的经济危机中,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逐渐走出泥潭,但是欧洲在法西斯主义的笼罩下,再次被世界大战的阴云笼罩。显著进步的现代化,并未使西方世界一切繁荣,反而一系列社会矛盾开始浮现。


乔治·格罗兹
乔治·格罗兹是德裔美国绘图家和画家,生于柏林,是与新客观主义(Neue Sachlichkeit)运动有关的主要艺术家之一,与奥托·迪克斯(Otto Dix)和马克斯·贝克曼(Max Beckmann)并驾齐驱,也是柏林达达主义集团的成员。他曾于1909年至1911年在德累斯顿学院,1912年至1914年在柏林的工艺美术学院学习绘画,1913年在巴黎的科拉罗西藝术馆学习了几个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乔治·格罗兹作为一名士兵观察了战争的恐怖之后,他将自己的艺术重点放在了社会批判上。他开始深入参与左翼和平主义活动,在许多讽刺和批评期刊上发表绘画作品,并参与抗议社会动荡的活动。在1917年至1920年的柏林达达主义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与约翰·哈特菲尔德和劳尔·豪斯曼合作发明了摄影蒙太奇,并于1920年在慕尼黑的汉斯·戈尔茨美术馆举办第一次个人展览。他的许多画作都发表在专辑(Gott mit uns, EcceHomo, Der Spiesser-Spiegel等)中,他还因侮辱军队和亵渎神明而受到起诉。他在魏玛时期的素描和绘画尖锐地批评了其眼中德国社会的腐朽。1932年,在希特勒夺取政权前不久,乔治·格罗兹移居美国教授艺术,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任教,并于1933年在那里定居。因此当作品被认为是“堕落的”时,他避免了纳粹的迫害。



由于对人性失去信心,乔治·格罗兹后来的风格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他职业生涯的后半段,他试图确立自己作为一名纯粹的风景和静物画家的地位,从政治宣传转向对纽约市居民和浪漫风景的漫画,但也画了许多世界末日式的和极度悲观的作品。乔治·格罗兹反对战争、腐败和不道德的社会的创伤经历,令其创造了一种特别感人和不可磨灭的艺术遗产。作为德国革命的象征,他的艺术有助于唤醒普通民众认识到社会压迫的现实。1958年,乔治·格罗兹回到柏林,但几个月后在那里去世。


对理性的质疑
社会态势的不稳定与分裂化,在艺术上也呈现变化多端的情况。起源于意大利的未来主义,出于对意大利社会状态的不满,尤其是政治与文化方面的腐朽衰败,因此未来主义非常着迷于现代技术,比如速度、动力、光等,提倡通过艺术推动社会改革。但是未来主义推崇战争,其创始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FilippoTommaso Marinetti)认为战争是改变意大利乃至世界的唯一途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未来主义艺术家开始分裂,战争并没有带来他们希望的积极的进步的变化。而且许多未来主义艺术家被迫加入意大利军队,他们的结果大都死于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死伤规模之大,所带来的破坏前所未有。战争的极度负面影响令社会上弥漫着对科学、进步、文明等价值观所代表的现代化的质疑。


对战争的反思与厌恶,使一些艺术家加入到达达主义的艺术运动中。达达主义是一种思想,有别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有独立艺术语言的流派,也不同于未来主义这样的政治文化运动。达达主义反叛了理性的现代主义逻辑,认为感性与直觉才是他们追求的艺术基础。达达主义艺术家的作品充满对艺术传统的蔑视,他们对一切既有的艺术概念持否定态度,甚至连达达(dada)这个名字都是从字典里随机翻到的。达达主义对感性与直觉的推崇,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精神分析学说对艺术的影响,达达主义艺术家相信潜意识中的艺术灵感。也因为其对艺术传统的彻底颠覆,达达主义的艺术作品对后世艺术创作影响深远。

达达主义最早诞生于纽约和苏黎世,随后在欧美主要艺术家聚集的城市流行,其中最著名的艺术家莫过于活跃在纽约的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泉》则是其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马塞尔·杜尚以现成品的方式让一个工业流水线生产的小便池成为了艺术品,而且是20世纪最具创造性的艺术品。喷泉是城市广场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装饰建筑,将一个小便池命名为泉,是对欧美艺术传统的嘲讽与决裂。《泉》的原作早已遗失,但是这并不影响其价值,因为是工业制成品,所以换一个同样的即可,艺术品原作的概念亦被消解。

拉兹洛·莫霍利-纳吉
拉兹洛·莫霍利-纳吉可以说是对美国战后艺术教育影响最大的人之一。這位匈牙利出生的艺术家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现代主义者和永不停歇的实验主义者,他受到达达主义、至上主义、建构主义以及关于摄影的争论的影响。当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邀请他去位于德国德绍的包豪斯学院任教时,他接手了学校至关重要的预科课程,并赋予了它更实用、更实验性和更技术化的倾向。后来他涉足各个领域,从商业设计到剧场设计,还拍过电影,担任过杂志艺术总监。但他最大的遗产是他带到美国的包豪斯教学理念,在芝加哥,拉兹洛·莫霍利-纳吉建立了极具影响力的设计学院。





拼贴艺术的探索
达达主义对艺术传统的挑衅,也体现在摄影领域中。彼时画意摄影希望获得艺术界认可的努力并未成功,但是作为19世纪的重要技术发明,照片成为传媒领域不可缺少的部分,真实图像的价值也开始受到艺术界的重视,柏林的达达主义艺术家们便将照片融入艺术创作中。柏林的达达主义艺术家主要包括劳尔·豪斯曼(RaoulHausmann)、汉娜·霍赫(Hannah H?ch)、乔治·格罗兹(GeorgeGrosz)以及约翰·哈特菲尔德(John Heartfield)。
劳尔·豪斯曼会把捡到的垃圾用来制作艺术品,比如《机械头颅》(约1920)。这种采用现成物品集合的创作方式,也被劳尔·豪斯曼用于平面创作中。他擅长将各种印刷品拼贴,比如报纸上的字母或单词、图像以及照片。在当时,拼贴并不是新的艺术品创作手法,但也是精致艺术品的代名词。显然达达主义艺术家的拼贴并不是精致艺术品,因此他们将使用技术上可批量复制的图像与文字制作的作品称为摄影蒙太奇(photomontages)。劳尔·豪斯曼的伴侣汉娜·霍赫同样是一位摄影蒙太奇创作高手,代表作品如《餐刀裁切的达达作品,德国最后的魏玛啤酒肚文化时期》(约1919)。她使用餐刀裁切并排列图像,作品中充斥着人物、机械、建筑、文字,魏玛时期的德国各方面均有所体现。乔治·格罗兹受立体主义风格影响,将人物粘贴在复杂混乱的背景上。由于在战争中身负重伤,以及对德国政府的不满,乔治·格罗兹的作品将矛头对准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腐朽与堕落。约翰·哈特菲尔德对于魏玛时期的德国制度深恶痛绝,他将摄影蒙太奇当做武器,猛烈地批判希特勒及纳粹。约翰·哈特菲尔德为《工人画报》制作的作品成为当时广为人知的摄影蒙太奇代表作,他也因此被纳粹当局赶出德国。
致力于将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包豪斯,对20世纪前半叶的艺术影响巨大。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ászló Moholy-Nagy)是该校最具影响力的教师之一,在绘画、摄影、电影、平面设计等领域都有非凡的理论建树。在《绘画、摄影、电影》一书中,拉兹洛·莫霍利-纳吉列举了七种照相机视觉的方式:抽象、准确、快速(抓拍)、慢速(延时)、强化(显微或红外摄影)、深入(X光摄影)以及扭曲(棱镜折射)。书中他还论述了广告、拼贴、X光、建筑摄影等类型的照片,探索了摄影语言的广泛可能性。拼贴照片也是拉兹洛·莫霍利-纳吉着重探索过的艺术语言,他甚至发明了光塑照片(photoplastique)一词用来形容自己的摄影蒙太奇作品。
在建成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构成主义成为新社会的艺术语言。亚历山大·罗德琴科(Alexander Rodchenko)与艾尔·利西茨基(El Lissitzky)都是使用新媒介、新材料与新艺术语言的艺术家,照片便是新媒介的代表。亚历山大·罗德琴科与他人联名发表过《构成主义宣言》,他在平面设计、插画、摄影蒙太奇、电影等领域都是重要的艺术家。艾尔·利西茨基既是画家也是建筑师,也是《构成主义宣言》的联名人之一。在自拍像中,他是一个工程师的形象,这张拼贴照片有明显的立体主义和构成主义的特征。



亚历山大·罗德琴科
亚历山大·罗德琴科可能是将自己的艺术服务于政治革命的最重要的先锋艺术家之一。因此,他的职业生涯是现代艺术与激进政治之间冲突的典范。最初他是一名相当传统的画家,但他与俄罗斯未来主义艺术家的接触,促使他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建构主义运动的创始人。作为献身俄国革命的一种方式,亚历山大·罗德琴科最初放弃绘画,然后是整个美术领域,转而将自己的能力用于为工业和国家服务,从广告到书籍封面,他的创作覆盖设计领域的一切。从绘画和雕塑到平面设计和摄影,他毕生的作品是对各种非凡媒介的无休止的实验,直至职业生涯的后期,他才重返绘画创作。





照片作為实验材料的时代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摄影在前卫艺术的影响下,尤其是达达主义、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拼贴/摄影蒙太奇、物影照片、抽象摄影、非常规角度等延伸成为摄影语言的一部分。这一时期,照片作为实验材料,摄影师和艺术家的探索,几乎发现了除全息摄影之外摄影的全部潜力。应用艺术的重要性也得以体现,照相机、印刷机作为可批量复制的技术工具,在视觉创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另一方面,摒弃个人体验,强调客观事实的直接摄影与新客观主义,分别由美国和欧洲的摄影家探索了摄影的本体语言,这两者与艺术家的实验影像创作,共同使艺术界认识到摄影的艺术价值,并认可了摄影的艺术地位。



勒博昂·坎耶
勒博昂·坎耶于1990年出生于南非约翰内斯堡,目前在那里生活和工作。她于2009年在约翰内斯堡的市场摄影工作室学习了摄影基础课程,并于2011年完成了摄影高级课程。2014年获得约翰内斯堡大学美术学位,目前正在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攻读美术硕士学位。迄今为止,她获得的奖项包括2020年的Paulo CunhaeSilva艺术奖,2019年的CameraAustria Award奖,以及入围2019年Rolex Men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