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知识记忆法

来源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进步的核心动力来自于他们内心的感悟与转变,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技巧,借助学生的核心动力来个“顺水推舟”,从而帮助和引导他们不偏离正确的航道,最终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本文就生物课中如何巧妙灵活地应用口诀、谚语、诗句等语言问题进行教学阐述。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例如,在讲“果实和种子的发育”时,应用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麻屋子,红帐子分别指的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呢?”来导入,就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欲望。讲述“生物的遗传”一节时,我引用:“龙生龙,凤生凤,初生的老鼠会打洞。”这样一个有趣的谚语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使学生发生浓厚兴趣。然后结合所讲的具体内容,进一步追问,(1)什么是遗传?其途径是什么?(2)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为什么亲代性状能传给子代?(3)什么是遗传病?为什么我国禁止近亲结婚?把学生的兴趣引向深入。由此可见,教师根据所学的内容,有意识地利用“谚语”、“追问”,以启发式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互动交流,在较短的时间内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从而吸引学生步步深入,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引用熟语,化难为易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朗朗上口的口诀,谜语、谚语、诗句等形象化的语言能把深奥的事物形象化,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深入浅出地描绘有趣逼真的意境,生动地再现教材的思考内容,给学生简单明了的感觉。例如,进行“生物因素”教学时,举古书记载:“桔生淮南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考察环境对生物生长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描述的现象呢?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又完成了陶冶学生情操,增强他们热爱大自然,注重环保的情感目标教学任务。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在设置习题时也可巧妙引用各种成语、谚语等。如“童叟躬身棋边座,长此以往谁背驼”则着重考察骨的成分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例,决定了骨的硬度和弹性;“伤筋动骨一百天”,在此过程中,是哪一结构起的作用?从而阐述骨膜的再生作用(与骨的伤后愈合有关);用“一针见血”考察出血至少要伤及皮肤的那层结构,来考察皮肤的真皮中有丰富的血管;用“十指连心”来考察皮肤的真皮中分布着大量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刺激;在夏天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一种现象“蜻蜓点水”、“雌、雄蛙抱对”,请问这是什么现象?考察生物繁衍后代的方式;“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考察动物的保护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考察生态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还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要想水果长得好,还得蜜蜂花中跑。”来考察虫媒花知识;“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考察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考察遗传现象;“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考察生物的变异现象;“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图。”考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借助成语与谜语知识来考察生物学的概念。如:视而不见——保护色;望而生畏——警戒色;以假乱真——拟态;移花接木——嫁接;鹦鹉学舌——模仿行为;孔雀开屏——求偶行为;望梅止渴——条件反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竞争;无中生有——隐性;有中生无——显性。
  这样的题目的出现,即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考察了学生的生物学常识、帮助了学生的记忆。因此在平时多积累这方面的素材,并在平时的授课中及时的渗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抓住了特点,更利于知识的记忆。
  三、总结归纳,言简意赅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而画龙点睛式的应用口诀结束一节课,不仅能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加深其记忆。
  尽管灵活应用语言能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但需注意:所引用的语言要水到渠成,自然妥帖,避免信口开河,胡拉硬套,张冠李戴,否则会有“东施效颦”之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专业知识,全新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把握“追问”空间,让教材活起来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新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简练严谨,处处新意,给学者和教者都留有空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地开发和修改。在合理的膳食一节,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合理的膳食必须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想想自己午餐的食谱是否科学合理?在学习了本课知识后,你对生活有什么新的感想?通过追问,引领学生发掘生活,让学生惊叹生物知识无所不在,让学生在课堂结尾处再形成一次思维高潮,体现出“课已终,情犹存,意更深”的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充分运用生动灵活的语言。让学生热爱生物,热爱大自然。
  
  (作者单位:江苏靖江刘国钧中学)
其他文献
一、背景介绍我校是地处市郊的初级中学,学生的水平大体属于中等.本课题出自上海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课本九年级第一学期世界历史近代部分第二章第三节"南北战争".
着重介绍了技术审查的工作流程、内容以及过程中应引以高度注意的环节。
基于有限体积法,通过建立RNG k-ε湍流模型,仿真分析了迷宫间隙尺寸、空腔结构尺寸及迷宫齿形对机车牵引齿轮箱径向迷宫的密封性能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机车牵引齿轮箱径
高速切削淬硬钢已加工表面存在白层,对工件使用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已加工表面白层对改善工件表面质量和切削加工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使用PCBN刀具高速干硬切削GCr15 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