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旱塬土壤的生化活性指标

来源 :西北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un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非缓冲液法,对渭北旱塬长武试区25个土样中影响碳、氮、磷、硫等循环的7种生化活性进行测定,并借助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土壤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大;脲酶、脱氢酶、呼吸强度变异系数较大,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较为敏感;转化酶、脲酶、磷酸酶、脱氢酶、呼吸强度和芳基硫酸酯酶与大多数理化性质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此6种生化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表征土壤肥力高低;对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土壤肥力信息系统也可较好揭示土壤肥力水平差异;土壤总体酶活性TEI与土壤性质
其他文献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由甜椒中分离出的一种过敏反应促进蛋白hrap基因导入马铃薯品种"Russet Burbank"和"大西洋"中。转化再生植株经过含卡那霉素培养基的生根筛选、PCR检测、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夏闲期种植并翻压不同绿肥和不同施氮量对后作冬小麦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夏季休闲相比,夏闲期间种植绿肥时消耗了较多的土壤水分,冬小麦
研究了盆栽用土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用土量为1.5 kg时,只能维持玉米苗期的生长,此时根系生长发育优先于地上部分,节的伸长受到抑制,甚至不能
从蔷薇科植物火棘的茎、叶、果中分离出内生真菌15株,其中茎中分离到4株(J1~J4),叶中分离到8株(Y1~Y8),果实中分离到3株(G1~G3);分别测定15株内生真菌的液体培养物(发酵液和菌丝体混合
为了进一步研究微生物菌剂对小麦秸秆腐解过程的影响,采用发酵罐处理方法,在静态通气条件下,研究了链霉菌接种对小麦秸秆腐解过程温度、含水量、pH、C/N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
用ISSR和AFLP分子标记手段,分析中国北方薯区主要育种亲本的遗传差异,初步构建中国北方薯区甘薯育种核心亲本。根据育种亲本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结合综合农艺性状,分别构建以
以郁金香的两个品种朱迪斯(Judith Leyster)和大笑(Big Smile)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其花芽形态分化过程。结果表明,郁金香花芽分化从6月中旬开始,到8月初形成三棱形的雌蕊结
采用南方长期施尿素20 a的严重酸化的第四纪红土做土培,以石灰作土壤pH调节剂,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不同酸性红壤下墨西哥玉米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石灰施用量
采用野外定点观察法,研究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的植物学特性、无性系生长特征;采用最小样方法研究不同地区鹅绒委陵菜生态学特征。结果显示,鹅绒委陵菜为多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