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习数学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n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途径及认知方式,在幼儿阶段,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学习大多建立在直观感觉上,是一种无意识的、被动的接受方式,没有很强的目的性,没有很强的学习目标。数学区域活动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孩子们将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使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激发孩子们兴趣,拓展数学思维。
  关键词: 幼儿学习路径 思维方式 数学区域活动
  一、引言
  幼儿身心处于发展阶段,对幼儿学习途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幼儿园数学区的设置是其在物理条件上对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支撑,既是幼儿园开展数学区域活动的必要前提,又是提高数学区活动质量的重要保障。数学区域活动的展开是适应幼儿学习方式特点的重要前提。
  二、幼儿学习路径的特点
  学者刘占兰指出:幼儿学习方式的特点在于兴趣占主导作用,其学习方式以直观经验为基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规律,大多数幼儿的学习缺乏自主性,学习随意性比较大,对任务的认识比较弱。钟启泉在其的研究中指出,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中一种是接受的、被动的、封闭式的学习方式,而另一种则是发现式的、主动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以前一种为主。此外,学者张博以幼儿学习本身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对幼儿学习方式做了划分。从感官角度,他认为幼儿学习主要可以分为操作学习、观察学习、倾听学习三种;从学习内容角度划分,则可以分为三维和二维两种学习方式;根据学习场所,则可以划分为户外和室内两种;根据学习教材的应用,可以分为继时和同时学习等;根据学习过程中,幼儿与身边人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分为模仿、交往、合作、冲突学习四种。简而言之,幼儿学习主要以被动、模仿、观察、倾听等方式为主。
  三、基于幼儿学习路径的数学区域活动实践的探讨
  根据前面对幼儿学习途径特点的归纳与探讨,笔者认为要实践数学区域活动,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一)差异化的策略
  幼儿在各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在实践区域活动的时候,必须采取差异化策略。首先,设立多元化教学目标。由于年龄差异,活动整体能力及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点、接受方式都有所不同,数学知识本身带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学过程中必须借助一定外在具体事物将其具体化,因此投放实物的时候,根据设立目标不同,教师投入的材料应该适应差异化目标。例如,如果是1~2岁的幼儿,他们的学习大多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对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以有趣、形象逼真、颜色鲜艳为主,材料份数应该多于活动区域内幼儿的人数,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活动经常不受控制,总是随意摆弄各种材料。而中班幼儿,即4~5岁的幼儿,他们的思维主要以直觉为主,且已经有了一定的想象力,因此提供的材料应以为他们提供一定可供想象的空间为主,材料相对简单,却可以有多种玩法,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幼儿兴趣,同时体现出层次化目标。而大班(5~6岁)幼儿的思维则不同,这个阶段幼儿一般比较喜欢略带挑战性的活动,因此设计的材料要有一定难度,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二)注意观察幼儿个体行为的差异性
  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是了解个体行为的差异性。每个孩子由于身心、家庭、社会等因素的不同,因此其学习兴趣、学习接受能力、学习思维等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开展数学区域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幼儿个体行为的差异性体现,允许孩子们根据自己学习方式的特征寻找不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答案。例如,笔者在开展“数的分解与组成”活动的时候,曾经做了这样的设计,提供给孩子不同价位的笔,有铅笔、毛笔、钢笔三种笔,这三种笔价位都不一样。我提出的要求是买任何两种笔花掉的钱不能超过10元;结果在这个活动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孩子选笔的方式是将三种笔进行不同组合,然后将价钱相加,最后选定要买的笔,而有的孩子则是先计算好每买两种笔要花的钱,最后才将要买的两种笔选出来,可见孩子们在行为上的差异性。
  (三)创设情境
  幼儿学习以直接模仿为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接受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围环境及自身生活的影响,因此开展数学区域活动时,应采取生活化策略,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创设学习情境,让孩子们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如学习数字“4”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具体形象进行表述。如将“四个小朋友”排排坐,让小朋友自己来数数;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让小朋友们计算“4 5”,那么老师就可以先在左边放4颗糖,然后在右边放5颗糖,最后将两边糖放在一起,让孩子们自己数,最后得出答案。
  四、结语
  幼儿学习方式有其自己的特点,大多以模仿、感觉为主,且受学习兴趣的影响比较大。开展数学区域活动的时候,必须适应幼儿学习方式特点的不同采取针对性措施,这样才能让幼儿数学思维得到真正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环境与幼儿行为和发展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7(6).
  [2]杨迎春.新《纲要》中幼儿数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研究,2007(7).
  [3]张晓琳,赵春梅,杨冬玲.浅论幼儿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互动[J].学前教育研究,2007(1).
其他文献
21世纪,教学越来越注重效率,不少学校为了提高效率进行补课,事实上,班级编制在教学效果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我们首先应该考虑改变班级编制。事实上早在2002年,我国中小学班级编制已经在教育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的实施意见中做了具体规定,呼吁全国中小学都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要求安排班额级人数,并且根据班额级人
1.培养音乐节奏  1.1模仿节奏训练  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模仿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模仿成人的活动,模仿各种小动物,他们都乐此不疲,老师要给学生多多示范。示范必须准确、规范、到位,在音乐声中完整地示范,使学生对音乐动作有完整印象。  1.2读歌词节奏训练  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在教学某首歌曲时,让学生随钢琴伴奏或伴奏带朗读歌词,使学生熟悉这首歌曲的节奏、歌词,为学唱歌曲做好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早在1921年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功效。”现代学校管理机制研究特别强调幼儿园与家庭关系的重要性,提出建立幼儿园、家庭互动机制,增强幼儿园与家庭的横向联系与沟通。如何利用家长资源,让幼儿园引领家庭教育方向,实现家园共育是当今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幼
摘 要: 多媒体教学以特有新颖、趣味、直观和艺术性,使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丰富有趣,为小朋友所喜爱。然而实践证明,多媒体与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活动完美结合并非易事,教师应更多地注意在语言课堂教学中遵循“适时、适当、适度”的原则,正确选择和恰当应用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特殊功效,全面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多媒体 语言活动 有效应用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当今幼儿教育的新课题
随着对知识经济的日益重视和社会发展不断加快,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不再需要那种高分低能的愚才,而需要具有创造力、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当今教育改革正朝着这一方向努力,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求,许多有识之士发出这样的呼吁,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让娃娃将来适应社会、挑战未来。幼儿园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抓:  一、重视诚实正直品德培养  诚实、正直是一种美德,也是绝大多数家长、老师祈求的。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