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拜读了高中华先生著的《和谐教育的追求与理想》一书,仿佛看到了教育的梦想已经实现。从我们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开始到今天我们提出了和谐教育,和谐是和平与发展之后的又一主题。
和谐教育是笔者一直追求的教育梦想,更是我们教育第一线教师的梦想,而实现这个梦想有多难、有多久是我不敢想的。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孔子强调“和为贵”,而孟子强调“天人合一、天时不同、求同存异”的思想,可以说我国古代多位思想家的思想中,也是以和谐为贵。我们受孔孟思想熏陶这么久,那么中国应该是一个很和谐的社会呀!为什么有藏民暴动、新疆动乱,那是因为我们有不和谐的因素存在。而在教育界又有哪些因素阻碍教育的和谐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 中国的教育形式
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中国教育存在弊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拔上仅仅以考试为唯一的标准,十二年寒窗苦读,就看高考一卷成绩,这就逼迫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只追求卷面成绩,而忽略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从而使教育工作者忘记了学校教育的本质,忘记了教育的初终,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哪种教育总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针对一定问题出现的,我认为现代教育迫切需要教育学生怎样去与人相处,以便适应现代人际关系的需要,怎样去吸收知识、怎样去谋生。对家庭、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在国外18岁出门独立是很正常不过的,而在我国大多数而且是绝大多数人都在依靠父母供养上大学。当然并不是说中国的孩子不知道独立,不想独立,而是有时家长不让,心疼孩子,而学校、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条件、环境让他们谋得生存的工作隧道,中国人是最爱面子的民族,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自己吃糠咽菜也要让孩子吃穿体面的思想大有人在。
2 来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压力
前几天看一篇文章说中国人对金钱、财富的追求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的人民,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有着很深的传统观念“光宗耀祖、荫蔽子孙”,钱越多越好自己够花,还要挣出孩子够花的,可以说中国人对金钱的追求令世界人民惊叹,正是因为这种执着的观念,许多家长节衣缩食供自己的孩子上高中,考大学,一部分是望子成龙,一部分是光宗耀祖。可以说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具爱心、最能吃苦、任劳任怨、对孩子付出最多的父母,而他们之所以这样除了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有关外,也与社会制度、人才选拔制度、就业制度、中国社会就业压力有很大关系,我们不能说家长不对,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苦处,而出现这种现象也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能解决的。
3 来自教师队伍的压力
目前评价老师的好坏、优秀与否的标准大多数还是看成绩,无论你认真付出了多少,只要成绩不理想,那么优秀永远与你绝缘。有人说教育工作者应该淡泊名利的,其实你错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利”已经很泊了,对“名”的追求往往更执着。物质得不到那么就追求精神吧!要想名利双受,教出好学生,怎样教出好学生?考出好成绩,高考有名牌进一个清华、北大多少奖金的诱惑,使我们抓两头的培养,尖子生重要名牌大学,问题生别出大问题,家长送孩子来学校是想约束孩子的行为,对他们学习上没有太大期望,而中间的学生也很认真、乖巧,老师也很喜欢,却心有余而力不足,除非你成绩某天突然突出了、名列前茅了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大吃一惊,这些你不要怨老师,老师的苦你也不知道,评职称需要优秀,而优秀需要成绩,教师与其他职业的人是一样的,也有家庭,也有父母、儿女要养,所以追求名利并没有错。只不过是社会给我们的压力和责任太大,“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是“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高帽子是不是要求教师不追求名利,只要无私付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我不反对当教师要淡泊名利的说法和要求,但前提是我们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和谐教育是我们教育的理想和梦想,它的实现需要我们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需要社会制度、体系的完善,人才选拔标准的改变、人们思想的改变、社会观念与压力的改善,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时刻保持梦想,社会的和谐才能构建教育的和谐,我们一定会实现。
和谐教育是笔者一直追求的教育梦想,更是我们教育第一线教师的梦想,而实现这个梦想有多难、有多久是我不敢想的。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孔子强调“和为贵”,而孟子强调“天人合一、天时不同、求同存异”的思想,可以说我国古代多位思想家的思想中,也是以和谐为贵。我们受孔孟思想熏陶这么久,那么中国应该是一个很和谐的社会呀!为什么有藏民暴动、新疆动乱,那是因为我们有不和谐的因素存在。而在教育界又有哪些因素阻碍教育的和谐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 中国的教育形式
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中国教育存在弊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拔上仅仅以考试为唯一的标准,十二年寒窗苦读,就看高考一卷成绩,这就逼迫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只追求卷面成绩,而忽略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从而使教育工作者忘记了学校教育的本质,忘记了教育的初终,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哪种教育总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针对一定问题出现的,我认为现代教育迫切需要教育学生怎样去与人相处,以便适应现代人际关系的需要,怎样去吸收知识、怎样去谋生。对家庭、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在国外18岁出门独立是很正常不过的,而在我国大多数而且是绝大多数人都在依靠父母供养上大学。当然并不是说中国的孩子不知道独立,不想独立,而是有时家长不让,心疼孩子,而学校、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条件、环境让他们谋得生存的工作隧道,中国人是最爱面子的民族,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自己吃糠咽菜也要让孩子吃穿体面的思想大有人在。
2 来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压力
前几天看一篇文章说中国人对金钱、财富的追求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的人民,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有着很深的传统观念“光宗耀祖、荫蔽子孙”,钱越多越好自己够花,还要挣出孩子够花的,可以说中国人对金钱的追求令世界人民惊叹,正是因为这种执着的观念,许多家长节衣缩食供自己的孩子上高中,考大学,一部分是望子成龙,一部分是光宗耀祖。可以说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具爱心、最能吃苦、任劳任怨、对孩子付出最多的父母,而他们之所以这样除了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有关外,也与社会制度、人才选拔制度、就业制度、中国社会就业压力有很大关系,我们不能说家长不对,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苦处,而出现这种现象也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能解决的。
3 来自教师队伍的压力
目前评价老师的好坏、优秀与否的标准大多数还是看成绩,无论你认真付出了多少,只要成绩不理想,那么优秀永远与你绝缘。有人说教育工作者应该淡泊名利的,其实你错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利”已经很泊了,对“名”的追求往往更执着。物质得不到那么就追求精神吧!要想名利双受,教出好学生,怎样教出好学生?考出好成绩,高考有名牌进一个清华、北大多少奖金的诱惑,使我们抓两头的培养,尖子生重要名牌大学,问题生别出大问题,家长送孩子来学校是想约束孩子的行为,对他们学习上没有太大期望,而中间的学生也很认真、乖巧,老师也很喜欢,却心有余而力不足,除非你成绩某天突然突出了、名列前茅了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大吃一惊,这些你不要怨老师,老师的苦你也不知道,评职称需要优秀,而优秀需要成绩,教师与其他职业的人是一样的,也有家庭,也有父母、儿女要养,所以追求名利并没有错。只不过是社会给我们的压力和责任太大,“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是“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高帽子是不是要求教师不追求名利,只要无私付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我不反对当教师要淡泊名利的说法和要求,但前提是我们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和谐教育是我们教育的理想和梦想,它的实现需要我们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需要社会制度、体系的完善,人才选拔标准的改变、人们思想的改变、社会观念与压力的改善,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时刻保持梦想,社会的和谐才能构建教育的和谐,我们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