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民争利,不得长久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mobing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厉王说荣夷公a,芮良夫曰b:“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夷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c。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胡可专也?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能久乎?夫王人者d,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犹日怵惕e,惧怨之来也。故《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尔极f。’《大雅》曰:‘陈锡载周g。’是不布利而惧难乎?故能载周,以至于今。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既,荣公为卿士,诸侯不享h,王流于彘。
  (《国语·周语上》)
  注释:
  a 说(yuè):宠爱,亲近。 荣夷公:荣国国君,谥夷。
  b 芮(ruì)良夫:周朝大臣芮伯。
  c 专利:专擅、垄断利益。
  d 王人者:作为统治百姓的王。
  e 怵惕:恐惧。
  f 匪:通“非”。
  g 陈锡载周:指文王能布施恩赐,创造周朝。陈,颁布。锡,赐。载,成就。
  h 享:诸侯向天子进贡以助祭祀。
  大意:
  周厲王亲近荣夷公。大臣芮良夫说:“王室大概要衰微了吧!荣夷公喜欢独占财利,却不知大祸临头。财利,是从百物中产生出来的,是天地自然拥有的,有人却想独占它,那么怨恨他的人就多了。天地间生成的事物,人人都可以取用,怎么能一人独占呢?一人独占,必然招致天怒人怨,却不知防备大祸患,荣夷公竟还用这种做法来教诲王,王业难道还能长治久安吗?作为统治百姓的王者,应该把利益分发给上下群臣百姓,使神、人、万事万物都能得到最大的恩惠,即使这样,还整日畏惧警惕,恐怕怨恨到来。所以《诗经·周颂·思文》说:‘后稷文德广大,功高可配上天。万民得以生存,仰赖你的恩惠。’《诗经·大雅·文王》也说:‘遍施恩惠于民众,成就周朝的天下。’这不正是说不仅要普遍地分配财物,而且要警惕祸患的来临吗?正是因为这样,先王才建立起周朝,直到现在。而如今,君王却学习独占财利这种事,这怎么可以呢?普通人独占财利,尚且被称为盗贼;如果君王这样做,那么归附他的人就很少了。荣夷公如若受到重用,周朝肯定要衰败。”最终,周厉王还是任用荣夷公为卿士,诸侯于是都不来纳贡助祭,厉王被流放到彘地。
  【点评】
  《国语·周语》还有一篇关于周厉王的文字,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召公谏厉王弭谤》,文末是意味深长的“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本文记载的是另一件导致“王流于彘”的事:周厉王重用与民争利的荣夷公,大臣芮良夫看到了这件事透露出的危险信号,忧心忡忡地发表了一段议论,结论是:“荣公若用,周必败”。结果,荣公还是受到重用,而周果然“必败”。重用贪利者,其实未必是“王流于彘”的直接原因,但结合前一桩“止谤”的记载来看,周厉王被流放,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弭谤打压令人不敢开口,专擅财利令人没有出路,这样的王朝没有道理不衰亡。(张亭)
其他文献
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只)是户口不明白俚……我这大军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做军……  这段通俗且有些粗糙的文字,出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诏书,与传统中国皇帝工整、典雅的文言文诏书差别巨大。即使在文言衰落的当代,朱元璋都因为诏书过于通俗而不时遭到网民耻笑。 圖片 编辑 删除  在很多人看来,这似乎并不难解释:朱元璋出身贫寒,做过和尚、乞丐
3G通信是移动通信市场在经历第一代模拟技术移动通信业务的引入之后,在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市场的蓬勃发展中被载入日程的新技术的创新。而3G元年的背后必定也预示着新一代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