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文化公园改造设计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z7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公园的改造从以人为本、传承文化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解决日益增长的使用人群对公园活动的需求的同时,提升和重塑富有特色的公园景观环境。通过改造使公园的布局更趋合理,在提高公园景观美感的同时,提升公园历史文化内涵,增加公园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
  【关键词】风景园林;老公园;改造;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1、项目概况
  铁岭文化公园原名铁岭公园,位于铁岭市中心城区占地2.7公顷,始建于上世纪初是铁岭第一座城市综合性公园。2002年由政府出资对其进行全面改造,取消部分功能,变成仅供市民休闲娱乐活动完全开放式场地,同时在园内修建铁岭籍名人雕像园,故改名为文化公园。
  文化公园由于服务设施陈旧、老化、年久失修、地面破损严重,部分已经失去其使用功能和景观效果,严重影响游人活动。加之公园功能分区不够明确,园内各种文体活动杂乱,相互干扰,特别是棋牌类活动人群遍布整个公园,使绿地大面积斑秃并威胁到园内的古树名木。基于以上原因现对铁岭文化公园进行总体和长远规划,主要包括功能分区、人文景观、绿化设计、完善基础设施等。
  2、公园改造设计
  2.1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及人性化的服务设施,以最大限度满足游人活动需求;突出特色,合理保护与利用现有资源,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提升环境质量;尊重自然,满足生态要求,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2.2改造设计内容
  2.2.1规范、整合娱乐活动
  2.2.1.1棋牌娱乐区:将园内分散、凌乱的棋牌类活动场地进行集中成片并加以分类管理,借此机会取缔该项经营活动,退还被侵占绿地。在规划中了解到此项娱乐活动以老年人为主,应考虑如厕方便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将棋牌区分别设置在公园中部东西两侧的林下(图1)。
  东侧设置可以用来玩麻将等(800×800)活动的固定桌椅50套;西侧设置可以用来打扑克、象棋等(600×600)活动的固定桌椅60套,活动场地采用透水砖铺设。游人可以自带扑克、麻将(公园免费保管)或租用麻将等进行娱乐活动。从而解决了乱占绿地,商贩摆摊设点等给公园管理带来的不便。这些棋牌桌椅都布置在林荫树下,在不降低绿化覆盖率的同时,大大改善了游人的娱乐环境。
  2.2.1.2中心娱乐区:该区位于公园中部(图1),主要用于开展不同时间段的广场舞和东北大秧歌等活动。为解决活动人员自带音响相互干扰;乐曲声音过大扰民和影响周围单位办公问题,改造中在广场两侧设立4组独立音响,由公园办公室工作人员定时为活动人员播放曲目,以满足活动市民的需求。
  2.2.1.3综合活动区:为吸引、疏导游人,解决中心娱乐区文体活动项目集中的问题。在公园南部的东、西两侧各新建一组面积为120平方米的亭廊组合,南侧林下新建60米长座椅一条,花坛一个,形成新的方便、舒适、综合性活动场所。场地一经建成立即吸引跳交谊舞、唱地方戲、做晨练操、踢毽等项目的人群。经过调整改造后,园内游客分布趋于合理,尤其是6.00-10.00游客锻炼早高峰期,大量的人流分散到这里,缓解了中心娱乐区的压力,游人被分流,锻炼游客的空间宽敞了,矛盾少了,锻炼气氛和谐了。游客更加珍惜自己的活动空间,把公园当成自己的家,从而解决公园游人过度集中问题(图1)。
  2.2.2历史文化保护
  公园最初为上世纪日本神社,园内6株古树均为建园之初所栽[2]。古树承载历史,见证了城市和公园百年沧桑变化,是历史的见证。改造中一方面对古树采取施肥、剪枝、修补树洞等综合性技术措施加以更新复壮;另一方面扩大古树名木保护范围、清理周边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树木、摊点、拆除硬铺装、调整保护围栏,加强和凸显古树在公园中地位。让人们在这百年古树下乘凉、聊天的同时,更能激发对这座公园的美好回忆。
  公园中有一尊赵本山刚出道时摔三弦雕像,他的背后是曾经的公园二人转小剧场。看到他就会让人们想起曾经来过这里,后来成名和没有成名的那些二人转演员,以及发生的故事,这些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和永久的记忆。现在这块场地仍然是二人转爱好者经常光顾的地方(图2)。
  公园中另外一尊是航天科学家王永志雕像,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是铁岭人的骄傲。改造时对基座进行维修,简介重新描红。将周围植物进行重新梳理,修剪背景树、移走遮挡树木、清理林下灌木,栽植四季草花、草坪加以衬托,使主题雕像更加高大突出。
  2.2.3绿化设计
  2.2.3.1优化绿化空间结构:公园原有绿化骨架基础良好,除了有几株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外,还有成片的大树,总体上布局合理,但是灌木品种较为单调,没有特色。在梳理、优化绿化空间过程中,根据季相构图和风景连续构图需要,依靠原有植物,栽植相应乔木、灌木及地被,组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形成新的植物景观。新栽植植物以当地乡土品种为主,主要有油松、云杉、桧柏、枫树、京桃、卫矛、丁香、连翘、马蔺、玉簪等。
  通过清理绿地中打拳、棋牌等活动场地,使原有的零碎绿地连片,化零为整,形成整体。芳草园是公园中惟一的一片花卉种植区,此次改造将棋牌类活动场地迁出,通过梳理、调整原有树木、补植球类植物、制作微地形、修建小径、,安装围栏等,使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区域。在芳草园内将四季草花或成片种植或与灌木、宿根花卉、草坪组合形成花镜。该处成为文化公园中一个绚丽花卉景观。
  2.2.3.2、强化公园边界绿化:公园南侧与城市主干道之间只有一道铁围栏相隔,园内栽植少量的乔木使行人视线非常通透,从人行道上看公园一览无余。此次改造在这一侧修建一条3-5米宽绿带,栽植乔木灌木绿篱等形成封闭的绿带。使公园局部空间得到围合的同时和外围绿化有了明显联系使公园景观街道景观融为一体。
  公园的东南侧原本与商场之间只有一条防止车辆进入而行人随意进出的铁围栏相隔,公园和商场停车场连在一起,并没有明显的边界。改造中在这一侧修建一条3米宽绿带,栽植乔木灌木绿篱等形成封闭的绿化空间。使公园在该处空间得到围合,和外界有了明显界限。   2.2.4完善基础设施
  2.2.4.1重新规划公园出入口:由于公园是完全开放式,各种车辆、游人因此有诸多通道都可以进入,给公园管理带来诸多不便。此次改造对不合理的通道进行封闭、绿化,重新设置公园入口,使游人有序入园。
  北入口:该入口为公园的主入口,设游人通道和残疾人通道。为突出主入口的地位,改造中在入口广场设计一个标志性花坛,花坛中摆放景石一块,上面刻有“文化公园”四个字作为该公园的标志。
  西入口:該入口以游人进入为主并设残疾人通道,入口处用可移动石墩拦挡,防止社会车辆进入。
  东南、西南各设一个人车混合入口,以满足公园绿地养护、设施维护等作业以及消防安全需要。
  2.2.4.2改造硬质铺装,提升景观效果和使用功能:公园内原广场、园路铺装多数已破碎,无法使用。这次改造对其进行全部更换,建设中充分利用大多数原有基础,只更换面层,减少工程造价。铺装材料以火烧板和透水砖为主,铺装面积8000平方米。
  2.2.4.3重新铺设塑胶健身步道:园内有环形塑胶健身步道 650米,市民对其一直钟爱有加。但由于年久失修多数地段破损严重,绿地中低洼地段因积水冻胀使步道高低不平无法正常使用。这次改造对其进行重新铺设,重点是针对绿地积水冻胀情况进行综合治理,具体方法是①降低周围绿地高度,让步道周围不再积水。②结合地形在步道两侧设置排水沟,将水排出③在步道两侧边石外埋设排盐管将地下水引出。通过采取以上三种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绿地中健身步道雨季积水问题,从而保证冬季冻胀现象不会再次发生。
  2.2.4.4优化给水系统:为了保证绿化养护需要,园内新增加绿化用取水井5个,铺设主、次给水管线200米,同时分别在芳草园、北入口缀花草坪内设置自动喷灌系统。
  2.2.4.5建设音响、监控系统,改造照明系统:园内音响设施一方面用于公园宣传活动;另一方面为固定地点的广场舞、集体操、东北大秧歌等活动播放音乐。考虑到园内游人大多数为老年人,突发情况时有发生。为了游人安全和便于公园管理,改造中在人员集中的地方都安装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在公园南北的两处长廊内分别安装了报警器,以便于发生突发状况时使用。
  2.2.4.6新建自行车、电动车停车场:原来公园内外停车十分杂乱,没有统一的秩序和规范场地。改造中在公园外围入口附近采用生态处理方式设置自行车、电动车绿茵停车场3处,有效的解决了自行车,电动车存放问题。
  2.2.4.7健身广场改造:将已有的健身器械进行重新整合、分类摆放,增加新的种类,丰富健身内容,为市民提供更舒适便捷的健身场所。
  3. 改造前后对比:通过从整体到局部,从空间布局到景观节点,铁岭文化公园经过改造之后,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历史文化得到加强,绿地生态效益得到发挥,景观效果有所提升,游人活动需要得到满足,公园景观更适合游人游憩、娱乐、健身等活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缩影(改造前后对比见图3、4、5、6、7)。
  结语:
  人们需求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在满足人民大众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突出地方特色,公园才能有长足的发展和永恒。对于公园改造来说需要注意自身的延续性,保留园内原有可回忆的历史、有价值的景观;注重公园内景观的整体性,给予使用者们创造更多积极的交流空间是本项目的关键所在。文化公园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它为今后市区其他公园改造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本项目获市优质工程奖;年省风景园林协会优秀设计奖。
  参考文献:
  [1]顾芳,曹宏伟,朱铭莺.用人文和谐的理念重放老公园的光彩[J].中国园林,2009(9):65-68.
  [2]徐天新.铁岭花园[M].铁岭文史质料汇编,1985.8
其他文献
【摘要】住宅区园林景观是小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关系着小区的整体环境效果,又关系着居民的日常生活与身心健康。本文主要针对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助于提升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水平。  【关键词】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施工;管理策略  在現代化住宅小区的建设过程中,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是一项重要内容,可以说一个小区中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水平,直接反映了该小区的
【摘要】经济发展推动我国工业发展,并且在目前已经实现了巨大的进步,但在工业发展中,仍然会出现很多问题,电气火灾就是其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电气火灾在我国工厂中发生的频率日益严重,对我国工业发展表现出了极大的威胁。而且现如今的工业发展越来越自动化,大型电气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开始广泛应用,而随之而来的电气火灾的发生频率也在逐年增加,不仅给工厂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也对内部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生命财产安全的
【摘要】目前,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加速,城市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大,这样就会导致污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多。为加强对污水的有效处理,就要采取电气自动化技术。本文主要就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说明污水处理的必要性、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势,以及这一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污水处理;应用  污水处理厂主要承载的是城市污水的处理改造,是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排水系统
【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高,在电气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以节约资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避免产生的电力资源浪费,促进社会更好发展。因此,现阶段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探究过程中,需要对智能无功补偿技术进行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各个事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智能技术;无功补偿;电力自动化  在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是一种通过建立电磁场的方式,保障电网稳定运作的技术,该项技术在现代
【摘要】在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积极进行景观园林的建设能够提升城市建设的绿化效果,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优良的户外活动环境,美好的园林景观还会成为城市新名片,为城市形象升级提供助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城市规划中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原则,而后就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就其优化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运用  园林景观是当前很多城市建设中都在进行的工程,园林景观设计应根据城市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植物景观设计与施工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本文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站在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方法等不同的角度上对教学改革策略展开了研究,旨在为教学品质的提升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實基础。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施工;教学改革;策略  在我国的园林教学体系中,植物景观设计与施工这门课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对这门课程知识进行传授的过程中,需要关注植物搭
【摘要】本文介绍了人性化设计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特点,对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了阐述,同时探讨了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理念运用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人性化理念;运用  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社会对风景园林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国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都面临严峻的挑战,而风景园林设计标准通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