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良英先生是对我的思想影响最大的人之一。他2013年1月28日去世以后,我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全打乱了,好像只有写点东西才能平复我激动难抑的心情。
在许先生九十寿辰纪念文章中,我初次提出他的五大贡献。这次又进一步做了梳理,我认为许良英的五大贡献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以爱因斯坦研究促进中国改革开放、研究民主理论和促进中国民主化、对“反右”运动的历史反思、在中国全球化进程中传播普世价值。
一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许良英从小就对科学十分着迷。1957年,许良英与范岱年合著的《科学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80年7月24日,胡耀邦总书记提议中共中央书记处组织科学家为书记处成员和国务院领导讲授科学技术知识,第一讲由钱三强讲授科学史,讲稿是许良英和李佩珊起草的。讲稿反复强调的一个论断就是“科学和民主是现代社会赖以发展、现代国家赖以生存的内在动力。”1983年,许良英和李佩珊主编的《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许良英被美国物理学会授予萨哈罗夫奖,许良英被认为是科学家履行社会责任、捍卫人权的典范。
二是以爱因斯坦研究促进中国改革开放。许良英从小就十分崇拜愛因斯坦,初中二年级就为爱因斯坦的故事所吸引。18岁时就精读了爱因斯坦的文集《我的世界观》。书中很多思想对许良英的一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1957年“反右”运动时,许良英被定为极右分子,他选择回乡务农“自谋生路”。1962年于光远邀许良英参加《关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重要著作选译拟目》的编译工作。从此,许良英走上了研究爱因斯坦的道路。后来,许良英成为了中国乃至全世界不可多得的爱因斯坦研究学者之一。他编译的《爱因斯坦文集》迎合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需求,引起了读者的高度重视。据说胡耀邦看完此书后,也向人们大力推荐此书。
三是研究民主理论和促进中国民主化。许良英上世纪80年代初关于民主的代表性的文章是《论科学与民主的社会功能》。1989年1月,许良英与老同学施雅风发起42人签名的联名信,要求政治民主化,这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1992年,许良英发表在《未来与发展》上的《没有政治民主,改革不能成功》一文,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1989年以后,许良英与夫人王来棣全力以赴研究民主的历史与理论。这些研究成果必将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对“反右”运动的历史反思。1986年,许良英等3人发起“反右”30周年学术讨论会,这个倡议引起了全国的轩然大波。由于政治的干预,这个会议没有如期进行,但是理清“反右”运动的历史真相,一定是走向民主的基石。
五是在中国全球化进程中传播前瞻性的价值观。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使得价值观的讨论骤然热了起来。许良英积极参与了这场讨论,澄清了许多混乱的概念。2008年8月7日,一位西方国家领导人来北京参加奥运会的路上,途经泰国曼谷时发表演讲,在演讲中引用了许良英的观点:“正如中国科学家许良英所说,‘向往自由、平等,是人类的普遍人性’”。
在许良英的追悼会上,我献了一篇悼词:“许良英和爱因斯坦一样,是一个纯粹、率真的人。他对科学民主不懈追求,他的努力在于使中国融入世界。”
全球化有若干层级,最低层次的是货物在全球流动,其次是资本和技术在全球流动,最高层次的是价值在全球流动。许良英的贡献就在于从价值层面推动了中国的全球化。
在许先生九十寿辰纪念文章中,我初次提出他的五大贡献。这次又进一步做了梳理,我认为许良英的五大贡献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以爱因斯坦研究促进中国改革开放、研究民主理论和促进中国民主化、对“反右”运动的历史反思、在中国全球化进程中传播普世价值。
一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许良英从小就对科学十分着迷。1957年,许良英与范岱年合著的《科学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80年7月24日,胡耀邦总书记提议中共中央书记处组织科学家为书记处成员和国务院领导讲授科学技术知识,第一讲由钱三强讲授科学史,讲稿是许良英和李佩珊起草的。讲稿反复强调的一个论断就是“科学和民主是现代社会赖以发展、现代国家赖以生存的内在动力。”1983年,许良英和李佩珊主编的《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许良英被美国物理学会授予萨哈罗夫奖,许良英被认为是科学家履行社会责任、捍卫人权的典范。
二是以爱因斯坦研究促进中国改革开放。许良英从小就十分崇拜愛因斯坦,初中二年级就为爱因斯坦的故事所吸引。18岁时就精读了爱因斯坦的文集《我的世界观》。书中很多思想对许良英的一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1957年“反右”运动时,许良英被定为极右分子,他选择回乡务农“自谋生路”。1962年于光远邀许良英参加《关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重要著作选译拟目》的编译工作。从此,许良英走上了研究爱因斯坦的道路。后来,许良英成为了中国乃至全世界不可多得的爱因斯坦研究学者之一。他编译的《爱因斯坦文集》迎合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需求,引起了读者的高度重视。据说胡耀邦看完此书后,也向人们大力推荐此书。
三是研究民主理论和促进中国民主化。许良英上世纪80年代初关于民主的代表性的文章是《论科学与民主的社会功能》。1989年1月,许良英与老同学施雅风发起42人签名的联名信,要求政治民主化,这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1992年,许良英发表在《未来与发展》上的《没有政治民主,改革不能成功》一文,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1989年以后,许良英与夫人王来棣全力以赴研究民主的历史与理论。这些研究成果必将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对“反右”运动的历史反思。1986年,许良英等3人发起“反右”30周年学术讨论会,这个倡议引起了全国的轩然大波。由于政治的干预,这个会议没有如期进行,但是理清“反右”运动的历史真相,一定是走向民主的基石。
五是在中国全球化进程中传播前瞻性的价值观。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使得价值观的讨论骤然热了起来。许良英积极参与了这场讨论,澄清了许多混乱的概念。2008年8月7日,一位西方国家领导人来北京参加奥运会的路上,途经泰国曼谷时发表演讲,在演讲中引用了许良英的观点:“正如中国科学家许良英所说,‘向往自由、平等,是人类的普遍人性’”。
在许良英的追悼会上,我献了一篇悼词:“许良英和爱因斯坦一样,是一个纯粹、率真的人。他对科学民主不懈追求,他的努力在于使中国融入世界。”
全球化有若干层级,最低层次的是货物在全球流动,其次是资本和技术在全球流动,最高层次的是价值在全球流动。许良英的贡献就在于从价值层面推动了中国的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