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小组合作学习,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200902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最好的选择,只要强化好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打造高效课堂,从而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组 合作学习 合作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161-01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很多老师上课时自己感觉课前准备充分,课上激情四射,课下意犹未尽,但是在批阅学生的讲学稿时,却经常被气得暴跳如雷。其实这就是我们对“有效教学”,在理解上存在着偏差。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讲授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学到了什么或学到了多少。因此,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有效教学的唯一指标。
  学校的电子显示屏上,每天都滚动着“全力打造高效课堂”的字样,确实,“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但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的课堂真的体现出“高效”了吗?新课程下的课堂一定就是高效的吗?带着这些问题,我陷入沉思: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旋律,这一主旋律的核心就是“爱”和“会”,即教师要爱教书,学生要爱学习,教师要会教书,学生要会学习。
  根据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爱”和“会”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既可以让老师教得轻松,也可以让学生学得快乐,更重要的是便于打造高效课堂,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2011年秋季开学,我担任初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开始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先把全班分成13个小组,每组4人,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分配小组,每组中学习成绩好,认真负责的为总组长,是一号,负责组内全盘工作。成绩较好,较认真负责的为二号,负责组内讨论记录,三号是本组中较弱势的,可以把小组中交流的结果让他来汇报发言,或完成较容易的问题。四号是本小组中最弱势的一员,需要全组同学的帮助,最简单的问题可让四号完成。组内的分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授课内容,组长可以对组员角色做出临时的调整。在一个小组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给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研究的时间,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相互学习、共同探索,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互出谋划策,集中集体智慧。
  经过一年的实验总结,我认为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1]
  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可用以下三种方法:
  (一)建立固定合作小组
  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首先,要选好总组长,并对其进行培训,明确他是组内第一责任人,组内所有活动由他负责安排分解任务。小组成员控制在4人最佳,组内成员保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就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若不能按时交作业、课上不能主动发言,就是给小组“抹黑”,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进行学习方法培训
  教师针对小组合作,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培训。一般的操作方法是:较简单的问题由同桌合作完成,值得探究的问题由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合作前,每人需要在文本上做好批注,合作时,组员要把发言人的重要信息也做记录,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三)举行小组竞赛活动
  定期对小组进行评优选先,每一个小组针对每一节课、每个组员都实行加减分制,根据教师问题的难易程度,分别给表现优胜的小组加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此外,把学生平时的纪律、卫生,还有讲学稿完成情况以及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都纳入考核,每月统计一次小组的成绩,前三名的小组颁发“优秀小组”台签,给组员颁发奖品,并且该小组可以自由选择座位。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小组的凝聚力。
  二、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训练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2]要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还应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写讲学稿时要千方百计地创设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空间,提出自学要求,设计精练問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自学,为学生自主尝试创造条件。自学文本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自认为有价值的地方写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学习的平台,以调动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意识。
  三、洞察学生需要合作的时机
  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抓住时机,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最好的选择。只要强化好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打造高效课堂,从而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洪涛,吕长岐主编.特级教师谈教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225页.
  [2]李怀源著.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著名教师李怀源教学方法.漓江出版社,2010,133页.
其他文献
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推动公安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培养高素质公安人才,提高公安学员文化品位,促进公安高等院校教育目的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重要
作者简介:张甜甜,女,天津,天津港公安局助理工程师。  【摘要】有学者认为,无因管理是合法的事实行为,而侵占属于不法的事实行为;无因管理是阻却违法性制度,而侵占罪具有违法性。笔者认为类似阐述虽然指明了无因管理与侵占罪的不同性质,但并没有能够从根本上界定区分无因管理与侵占罪。无因管理确是干预他人事务的行为,本应构成侵权行为,但无因管理同时又是社会互助行为,其管理有利于行为受益人,并不违反其意思,或者
在发酵池底部建立了以PPR通气管道和一定间距的通气螺钉为基础的高压通气有氧发酵系统和自动化监控系统。以牛粪为堆肥原料,掺入适量的秸秆、羊粪调制原料湿度,增加堆体通气性,
【摘要】就食品安全渎职犯罪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应对的对策  【关键词】食品安全;渎职犯罪;难点和对策  近年来,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急剧增多,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等大案、特大案件层出不穷,使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犯罪问题。然而,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犯罪行为为何屡禁不止,大有燎原之势、一发不可收拾之态,不能不令人深思,其背后的渎职犯罪问题亟需我们研究探讨。  一、查办危害食品安全渎职犯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不稳定因素也逐年增多,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信访数量长期居高不下,集体访、重复访、多头访、缠访闹访等疑难复杂信访案件比例增大,检察机关信访工作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检察机关如何做好涉检信访工作,不仅关系到检察机关在群众中的形象,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稳定大局。  【关键词】涉检信访;息诉;化解  一、完善预防机制以从根源上预防和减少涉检上访的发生  (一)建立案
[摘要]体育与游戏有着不解之缘,游戏是体育运动的基础,是体育活动诞生的灵魂。而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的思想是“快乐体育”,最能在体育中体现快乐的便是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作为一种发展中学生的体力和潜力以及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锻炼方法和辅助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手段,深受中学生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大多数体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工作经验,重点
【摘要】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不仅是党和政府沟通人民、了解下情、联系群众的途径,也是百姓向党和政府发表意见、提出建议、投诉批评的渠道,担负着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历史使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信访;特点;对策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解决群众疾苦,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途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作者简介:朴云晶(1972-),女,朝鲜族,大学本科,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研究方向:侦查监督实务。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人民检察院,辽宁沈阳110141  【摘要】今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了总则,而四位一体的讯问模式是检察机关审查逮捕阶段对立法宗旨的体现。  【关键词】新《刑事诉讼法》;四位一体讯问模式;尊重和保障人权  2013年1
【摘要】2011年12月,武汉发生“12·1”银行爆炸案。案件发生后,警方首次利用微博公布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的视频及截图,发动群众提供线索,最终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这是2011年度中国电子证据十大案例之一。  【关键词】基层法院;角度;民事诉讼;电子证据;司法适用  电子证据(Electronic Evidence)就是在诉讼中被当作证据形式呈现的、能够证明案件相关事实的电子信息文件。司法实践中,对
【摘要】随着涉检信访案件的不断发生,目前,在涉检信访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作为检察机关,如何立足本职化解社会矛盾,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涉检;信访;问题;对策  近年来,涉检信访案件不断发生,在涉检信访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作为检察机关,如何立足本职化解社会矛盾,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新挑战。笔者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从涉检信访的特点,引发涉检信访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