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互动方式初探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inti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互动是在一定背景与具体情境下,学习的一方认识新的事物,获得新的技能,或者,探索以往不具备的现象等等的过程。教学互动不能独立完成,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构成,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有效的教学互动可以使课堂活跃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互动,使教学互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
  [关键词]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精彩的课堂离不开教学互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要做到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把数学学习做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对数学奇境的探索和渴望,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手段,恰当把握时机,使课堂气氛活跃,发挥学生主动性,发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学生思考之情,使学生积极探讨知识的源泉,自掘知识的宝藏,师生真正实现互动。
  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教学互动的主要方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人格地位也是平等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根据互动主体的不同,有效的互动方式主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 、师生互动
  传统的教学观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权威,教学中的每一步都由教师领着学生走,提问被看成是激发学生思维、进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的教学缺乏创造性,学生没有一定的自由思维空间,不能开展自主的数学活动,没有切身的情感体验。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和互动。
  2 、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即单个个体之间的互动。生生互动必须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实现。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都是一个知识源,他们有自己的认知方式、有自己的选择能力、有自己的人格特征,并且蕴藏着巨大的可开发与发展的潜能。
  因此,生生互动涉及竞争性、个体性和合作性三种课堂教学情境。在这三种课堂教学情境中,最重要的是合作性课堂教学情境。在合作性课堂教学情景中,满足个体性的发展及课堂交往的需要,让学生体验自己有能力作出影响同伴的决定的需要,使个体可以获得更高的自尊、社交能力与心理调适能力,在互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教学互动的源泉
  要实现有效的数学课堂互动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探索的积极性,使更多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要做到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把数学学习做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对数学奇境的探索和渴望,给学生一双用数学眼光洞察世界的慧眼,透过现实世界的表面现象,看到一个高度抽象的数学化的科学世界,从而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教师呈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两个也许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学生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因为“猜一猜”这样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说出是什么三角形,还要说明理由。这一过程无疑是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三、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沟通时机是师生互动的支柱
  1、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是数学课堂的灵魂,教师创设的问题要做到为课堂互动服务,紧凑而简练,有针对性。所谓“跳一跳摘果子”,问题的设置要接近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范围,问题设置内容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不能太浅显,也不能太深,要接近学生的实际,好的问题设置能够启迪思维,让课堂更精彩。做到了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握,最重要的就是问题设计与课堂互动的联系了,问题必须是与知识点、课堂互动紧密相连的,并为解决重难点服务,作为教师要善于总结重难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究意识,当问题有一点难度时,教师可以用巧妙地语言引导,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较难时就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善于变通,将课堂互动的注意力放在重难点,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到知识认知,获得自身能力的提升。
  2、把握好沟通时机
  教师要把握课堂中抛出设计问题的时机。如有些问题学生讨论后还是似懂非懂的,这时的点拨他们会更深入的记忆,这就是教师进行引导启发的好时机,抓住时机,恰到好处的引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疑难问题,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逐渐领悟,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结果更有意义。还可以将问题分解成不同层次的小问题,由简及易,或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大家一起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有效达成师生互动。
  总之,数学课堂不再只是教师的单方面传授知识,教学互动不再是老师的独角戏,师生互动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或是情境、或是活动(动作、表演)、或是巧设问题,使课堂变得与众不同。另外,教学互动不是只有课堂引入或偶然的时机才出现,它贯穿于整个课堂,正如“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迎春来”课堂互动使教学更精彩。教师作为教学的执行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加强教学基本功锻炼,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多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到知己知彼,从学生角度去研究教学策略,这样的师生才能相互配合,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其他文献
采用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探究系列实验中“学中做”“做中学”,以达到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动态构建”。探究实验教学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物理实验教学的重点和新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情景引入,是在探究活动的初始,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引入手段,其最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景产生好奇心,进而转化成学生积极求知的
目的 观察间歇性低压低氧预适应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及肺动脉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PH组、间歇性低压低氧预适应组,每组8只.对照
[摘 要]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关键词]数学 学习方式 转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和以“听讲—记忆—练习—知识再现”为主的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较弱,学生的才华和智慧得不到应有的展示。因此
姿势性驼背是一种常见的脊柱变形,是胸椎后突所引起的形态改变。它不仅影响美观严重时还影响心肺及消化系统的机能,降低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本文在分析总结姿势性驼背的成因及
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 必需的。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来看,三年级学生人小,较之高年级学生心理障碍和怕羞感少。这正是培养大 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教材为"说"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所选内容均来源于学生学习及日常生活,为学生所熟悉的。教材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亲近性、实用性,为广大师生所欢迎。这 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又一个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得抓住时机,充分运用教材,从起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分子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物1(MALAT1)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实时定量PCR检测高糖(30mmol/L)刺激HUVECs不同时间后MALAT1的表达水平;在高糖条件下,利用siRNA技术沉默细胞中MALAT1的表达,或加阿托伐他汀处理,检测MALAT1、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表达水平
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册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三、四年级结合单元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一般都是安排在第一个课例之后,我们在教学中把这样的安排称为小综合性。自从五年级上册开始,综合性学习又有了新的呈现方式:除了结合课文学习安排的小综合性学习以外,又安排了独立成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我们把它称之为大综合。  尽管教材中对综合性学习进行了编排,但是教学中由于教师们对综合性学习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4(DPP4)在人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中的钙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茜素红观察DPP-4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钙化的影响,并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通路是否涉及DPP4诱导HVSMC相关钙化蛋白的表达。结果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DPP4组钙化结节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多,与阳性对照组相当;且DPP4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促进钙化相关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