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是党和国家赋予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是实现党对企业领导,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国有企业 参与 重大决策
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是党和国家赋予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是实现党对企业领导,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径。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如何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质,重新对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研究,对于加强新时期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范围
《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党组织参与国有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主要内容:一是经营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包括经营方针,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投资方向和重大技术改革、技术引进方案等重大事项;二是财务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包括财务预、决算,以及资本运作中的重大事项;三是企业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包括用工、分配、人事制度改革,资产重组,兼并、联合、改组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及调整,基本管理体系的调整、变更,重要管理制度的制定、修改等重大事项;四是人事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使用、奖惩等重大事项;五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包括收入分配方案、劳动保护、福利等重大事项。
二、现阶段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之所以在地位、作用和机制方面受到不利影响,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一)思想认识方面
在许多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中,很多党组织负责人普遍认为:《企业法》明确规定企业作为经济组织,企业自负盈亏,企业法人对生产经营的过程和结果负全责,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是多此一举。基于这种认识,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国有参股企业中,党组织负责人普遍存在怕越权、越位的思想,对重大问题决策敬而远之。有些企业对重大问题认识不清楚,造成主次不分,参与不到点子上。
(二)党组织负责人自身素质方面
现阶段,国有或者国有控股的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对党组织负责人的素质依赖性很高。有调查显示,有部分党组织负责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专业知识缺乏,长期处于“外行”的状况,驾驭市场的能力较差,在工作上满足于开几次会,搞几次活动,找不准党的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因而参与决策的点子不多、方法不活,直接影响了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水平和效果。
(三)参与方式方面
目前许多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一个弊端,就是参与方式的不规范。在实践中,许多企业把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看作个人行为,在做出某项重大决策时,只让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参加讨论就算是党组织参与了决策,决策前党委会没有进行讨论,更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因而大大减少了参与的有效性。
三、建立健全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制度机制
相关制度机制的建立健全是参与决策的重要保证。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领导体制、经营机制、内部管理模式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必须要有明确的制度和机制做保证。
(一)强化中心组学习制度,提高班子的决策水平。通过中心组学习制度,可使国有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加强世界观的改造,能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提高把握全局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能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更有效的落实。国有企业党组织通过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思想,统一认识,加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企业的重大问题决策,把握国有企业的正确发张方向。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班子的集体力量。在涉及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时,党组织要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进行讨论、研究,注意把握好企业的发展方向,使企业重大决策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之上。
(三)加强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强化决策的群众基础。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是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很多重大决策涉及到方方面面,与群众利益密不可分,广大职工群众也有对企业的知情权、参与权,让代表职工群众利益的工会等群众组织参与到企业的一些重大决策会议,既能集思广益,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而制定出更为科学的决策,也能体现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四、把握“三个原则”,确保党组织参与决策行之有效
一是依法办事的原则。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必须在不违反《公司法》等各项法律法规的原则下,依据《党章》和党的方针政策开展工作,尊重和支持董事会、经营班子、监事会的法定权力,积极认真参与决策,做好董事会决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并组织党员带头落实决策提出的各项任务,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二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要求。企业党组织参与决策,必须注重调查研究,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实事求是地分析市场,正确估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实力和存在的优劣势,抓住主攻方向,正确、客观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是勇于创新的原则。企业党组织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的情况和复杂尖锐的矛盾。这就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对决策方案中提出的一些新的复杂问题,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要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及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就应支持行政领导在实践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并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加以总结,不断丰富提高党组织参与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五、党组织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党自身素质
目前,在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实践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是既有不能喝不愿参与的问题,也有不会参与的问题。分析两个问题的成因主要源自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因此,要保证企业党组织全过程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就必须重视党组织建设,并且把素质和能力建设摆在党组织建设的突出位置。
一是不断提高企业党组织的思想政治素质。公司组织每年开展不少于四次的党支部中心组专题学习,通过纪律教育学习月、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党组织成员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在工作中发扬勇于攀登、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以身作则、不计名利的负责精神,树立政治意识、机遇意识、大局意识、效益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是企业党组织增强亲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保证经营管理决策贯彻实施的关键。
二是不断提高企业党组织的业务素质。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具备参与决策的能力和水平,这是党组织取得参与决策的发言权和主动权的基础,也是对党组织战斗力的实际考验。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在企业改革发展实践中,企业需要决策的重大问题涉及许多新的知识领域,面临许多新的课题,而且需要决策的大多是管理方面的问题,这对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党组织自身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委成员,特别是党委书记,不仅要懂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有用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而且要懂经济、会管理,熟悉企业生产规范,要有会抓、会管、会领导的能力。只有这样,参与意见才有可行性,说话才有权威性,才能取得参与的主动权。
三是不断提高企业党组织的协调能力。首先,党组织要提高协调党政领导班子的能力,善于协调解决决策层与执行层、总经理层及党政内部相互之间的意见分歧。其次,要提高协调企业与职工利益的能力,善于协调解决集体利益和职工个人利益的矛盾。第三,要提高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的能力,善于调动工会组织、共青团组织等各方面的力量,为凝聚职工,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 参与 重大决策
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是党和国家赋予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是实现党对企业领导,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径。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如何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质,重新对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研究,对于加强新时期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范围
《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党组织参与国有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主要内容:一是经营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包括经营方针,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投资方向和重大技术改革、技术引进方案等重大事项;二是财务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包括财务预、决算,以及资本运作中的重大事项;三是企业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包括用工、分配、人事制度改革,资产重组,兼并、联合、改组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及调整,基本管理体系的调整、变更,重要管理制度的制定、修改等重大事项;四是人事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使用、奖惩等重大事项;五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包括收入分配方案、劳动保护、福利等重大事项。
二、现阶段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之所以在地位、作用和机制方面受到不利影响,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一)思想认识方面
在许多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中,很多党组织负责人普遍认为:《企业法》明确规定企业作为经济组织,企业自负盈亏,企业法人对生产经营的过程和结果负全责,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是多此一举。基于这种认识,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国有参股企业中,党组织负责人普遍存在怕越权、越位的思想,对重大问题决策敬而远之。有些企业对重大问题认识不清楚,造成主次不分,参与不到点子上。
(二)党组织负责人自身素质方面
现阶段,国有或者国有控股的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对党组织负责人的素质依赖性很高。有调查显示,有部分党组织负责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专业知识缺乏,长期处于“外行”的状况,驾驭市场的能力较差,在工作上满足于开几次会,搞几次活动,找不准党的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因而参与决策的点子不多、方法不活,直接影响了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水平和效果。
(三)参与方式方面
目前许多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一个弊端,就是参与方式的不规范。在实践中,许多企业把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看作个人行为,在做出某项重大决策时,只让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参加讨论就算是党组织参与了决策,决策前党委会没有进行讨论,更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因而大大减少了参与的有效性。
三、建立健全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制度机制
相关制度机制的建立健全是参与决策的重要保证。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领导体制、经营机制、内部管理模式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必须要有明确的制度和机制做保证。
(一)强化中心组学习制度,提高班子的决策水平。通过中心组学习制度,可使国有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加强世界观的改造,能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提高把握全局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能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更有效的落实。国有企业党组织通过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思想,统一认识,加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企业的重大问题决策,把握国有企业的正确发张方向。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班子的集体力量。在涉及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时,党组织要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进行讨论、研究,注意把握好企业的发展方向,使企业重大决策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之上。
(三)加强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强化决策的群众基础。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是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很多重大决策涉及到方方面面,与群众利益密不可分,广大职工群众也有对企业的知情权、参与权,让代表职工群众利益的工会等群众组织参与到企业的一些重大决策会议,既能集思广益,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而制定出更为科学的决策,也能体现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四、把握“三个原则”,确保党组织参与决策行之有效
一是依法办事的原则。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必须在不违反《公司法》等各项法律法规的原则下,依据《党章》和党的方针政策开展工作,尊重和支持董事会、经营班子、监事会的法定权力,积极认真参与决策,做好董事会决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并组织党员带头落实决策提出的各项任务,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二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要求。企业党组织参与决策,必须注重调查研究,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实事求是地分析市场,正确估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实力和存在的优劣势,抓住主攻方向,正确、客观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是勇于创新的原则。企业党组织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的情况和复杂尖锐的矛盾。这就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对决策方案中提出的一些新的复杂问题,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要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及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就应支持行政领导在实践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并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加以总结,不断丰富提高党组织参与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五、党组织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党自身素质
目前,在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实践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是既有不能喝不愿参与的问题,也有不会参与的问题。分析两个问题的成因主要源自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因此,要保证企业党组织全过程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就必须重视党组织建设,并且把素质和能力建设摆在党组织建设的突出位置。
一是不断提高企业党组织的思想政治素质。公司组织每年开展不少于四次的党支部中心组专题学习,通过纪律教育学习月、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党组织成员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在工作中发扬勇于攀登、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以身作则、不计名利的负责精神,树立政治意识、机遇意识、大局意识、效益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是企业党组织增强亲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保证经营管理决策贯彻实施的关键。
二是不断提高企业党组织的业务素质。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具备参与决策的能力和水平,这是党组织取得参与决策的发言权和主动权的基础,也是对党组织战斗力的实际考验。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在企业改革发展实践中,企业需要决策的重大问题涉及许多新的知识领域,面临许多新的课题,而且需要决策的大多是管理方面的问题,这对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党组织自身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委成员,特别是党委书记,不仅要懂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有用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而且要懂经济、会管理,熟悉企业生产规范,要有会抓、会管、会领导的能力。只有这样,参与意见才有可行性,说话才有权威性,才能取得参与的主动权。
三是不断提高企业党组织的协调能力。首先,党组织要提高协调党政领导班子的能力,善于协调解决决策层与执行层、总经理层及党政内部相互之间的意见分歧。其次,要提高协调企业与职工利益的能力,善于协调解决集体利益和职工个人利益的矛盾。第三,要提高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的能力,善于调动工会组织、共青团组织等各方面的力量,为凝聚职工,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