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案例绝不是细节出了问题这么简单,而是品牌信誉意识是否深入人们的内心。
占小便宜吃大亏!
这是一个典型的危机公关的案例。很多企业可能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这种事情一旦处理不好就会酿成大祸,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们不妨先从案例本身开始分析,先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再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当事人是典型的“甩手掌柜”型管理者,喜欢让别人替自己干活,讨厌部下拿着鸡毛蒜皮的小事来问自己,不注重细节,不愿意履行管理者的审核义务。而且在部下面前很强势,缺乏起码的平等意识。
第二,问题暴露出来后,当事人没有立即向上级汇报,而是采用了中国人惯用的方式,尽量压下来,尽量捂住,希望自己能设法解决掉,神不知鬼不觉,能够瞒天过海、息事宁人。这种思维往往令企业错失良机,把事情搞砸。
第三,当事人企业还处于“人治”的阶段,和代理商联合搞这样一个促销活动,去印刷跟钱有关的彩票,居然不签协议或者合同,不知道这家大企业不签合同怎么可以付款出去?这种粗放式的管理令人汗颜。
第四,为了节约成本,当事人企业给代理商的印刷预算太少,代理商只好找没有资质的小厂去印刷,这是很多中国企业价格导向的通病。要知道: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中国企业如果不改变价格导向的思维误区,产品质量就无法保障,出问题是早晚的事。
第五,当事人内心深处并没有把公司品牌信誉放在第一位,出了问题首先考虑的不是品牌的信誉,而是金钱的损失,属于典型的“占小便宜吃大亏”。尽管最后少付给客户70万的费用,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是不可取的,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症结不在细节,而在“品牌信誉”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才是上策呢?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也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给大家一些启发。很多年前,IBM公司和策划公司一道搞过一个类似的促销活动,通过电子商务渠道热卖电脑用DVD刻录机,本来应该是优惠价100元一台,可是策划公司发布出去的却是1元一台。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几万个客户下订单,尽管发现后马上撤下来错误的信息,但是已经下订单的客户怎么处理?
IBM公司没有像本案例中的主人公那样处理,而是马上召集最高层开会,集体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公司的品牌信誉,为了几百万元而损失公司的品牌信誉是绝对不行的。所以既不能出面给客户去解释,更不能跟客户打官司。因为不管哪种方式都意味着公司失信,客户会认为IBM公司不愿意承担责任,不愿意履行义务。
于是,很快就做出了决策:按照一元一台的价格给所有已经下了订单的客户发货。然后,召集几十家媒体开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通报公司的决策和处理办法,让等着看笑话的竞争对手和媒体大吃一惊。几天之后,媒体出现了几十篇赞扬IBM公司的报道,把坏事变成了好事,让大家对IBM刮目相看。尽管这样做看起来是损失了几百万资金,却换来了业界一致的好评,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得到了媒体的正面报道,可谓名利双收。
可见,这个案例绝不是主人公最后明白的那个细节问题那么简单,而是品牌信誉是否深入员工的内心,当出现问题时,员工站在什么立场上去看问题,用什么样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这才是关键。
(本文作者系北京汇智卓越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原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责任编辑:李 靖
占小便宜吃大亏!
这是一个典型的危机公关的案例。很多企业可能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这种事情一旦处理不好就会酿成大祸,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们不妨先从案例本身开始分析,先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再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当事人是典型的“甩手掌柜”型管理者,喜欢让别人替自己干活,讨厌部下拿着鸡毛蒜皮的小事来问自己,不注重细节,不愿意履行管理者的审核义务。而且在部下面前很强势,缺乏起码的平等意识。
第二,问题暴露出来后,当事人没有立即向上级汇报,而是采用了中国人惯用的方式,尽量压下来,尽量捂住,希望自己能设法解决掉,神不知鬼不觉,能够瞒天过海、息事宁人。这种思维往往令企业错失良机,把事情搞砸。
第三,当事人企业还处于“人治”的阶段,和代理商联合搞这样一个促销活动,去印刷跟钱有关的彩票,居然不签协议或者合同,不知道这家大企业不签合同怎么可以付款出去?这种粗放式的管理令人汗颜。
第四,为了节约成本,当事人企业给代理商的印刷预算太少,代理商只好找没有资质的小厂去印刷,这是很多中国企业价格导向的通病。要知道: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中国企业如果不改变价格导向的思维误区,产品质量就无法保障,出问题是早晚的事。
第五,当事人内心深处并没有把公司品牌信誉放在第一位,出了问题首先考虑的不是品牌的信誉,而是金钱的损失,属于典型的“占小便宜吃大亏”。尽管最后少付给客户70万的费用,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是不可取的,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症结不在细节,而在“品牌信誉”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才是上策呢?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也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给大家一些启发。很多年前,IBM公司和策划公司一道搞过一个类似的促销活动,通过电子商务渠道热卖电脑用DVD刻录机,本来应该是优惠价100元一台,可是策划公司发布出去的却是1元一台。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几万个客户下订单,尽管发现后马上撤下来错误的信息,但是已经下订单的客户怎么处理?
IBM公司没有像本案例中的主人公那样处理,而是马上召集最高层开会,集体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公司的品牌信誉,为了几百万元而损失公司的品牌信誉是绝对不行的。所以既不能出面给客户去解释,更不能跟客户打官司。因为不管哪种方式都意味着公司失信,客户会认为IBM公司不愿意承担责任,不愿意履行义务。
于是,很快就做出了决策:按照一元一台的价格给所有已经下了订单的客户发货。然后,召集几十家媒体开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通报公司的决策和处理办法,让等着看笑话的竞争对手和媒体大吃一惊。几天之后,媒体出现了几十篇赞扬IBM公司的报道,把坏事变成了好事,让大家对IBM刮目相看。尽管这样做看起来是损失了几百万资金,却换来了业界一致的好评,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得到了媒体的正面报道,可谓名利双收。
可见,这个案例绝不是主人公最后明白的那个细节问题那么简单,而是品牌信誉是否深入员工的内心,当出现问题时,员工站在什么立场上去看问题,用什么样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这才是关键。
(本文作者系北京汇智卓越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原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责任编辑:李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