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探究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_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中,在课前联系生活预习,开启阅读起点;在学文中联系生活理解字、词、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恩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样,方可让阅读教学从生活走向文本,再从文本走向生活,回归生活,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99-001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强调师生走进文本,品评词句,朗读感悟,却常常忽视阅读与生活的联系。没有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回归生活。作为教者就应该引导学生将阅读与生活这个大舞台相链结,体现阅读教学的时代与生活气息,进行立体化阅读。让阅读教学从生活走向文本,再从文本走向生活,回归生活,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笔者认为要实现阅读教学的生活化,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
  
  一、课前联系生活预习,开启阅读起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生动有趣,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但也有个别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离得较远。学生阅读理解起来显得吃力。那么,作为教学者就要创造条件或利用生活资源丰富学生生活阅历,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开启学生的阅读起点。
  例如教学《广玉兰》一课时,我先叫学生观察校内的广玉兰树,写观察日记。让学生亲近并解读广玉兰,发现了它身上独特的美。然后再学习课文,看看作者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为什么值得学习。最后再结合自己的日记,说说你有哪些优点值得作者或别人学习的。实现了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世界走进文本,又从文本走向生活。原来与学生存在距离的广玉兰,现在成了学生理解的起点,发现美的起点,寻求阅读乐趣的起点。
  结果出现了这样一些描写:
  在我的记忆中,敢与冬天叫板只有性格倔强的松柏。学习《广玉兰》一文后,我知道寒风凛冽的北风中也有我们的巾帼——广玉兰挺立着……
  我用手轻轻摸着这些绒毛,真细腻啊,好像是叶子给自己穿的保暖衣……
  叶子的表面像包着一层蜡,光亮光亮的,叶背上卻是铁锈色的绒毛。一位同学把绒毛刮去了,连叶子的血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想叶子会很疼吧,那可是他的外衣啊……
  
  二、学文中联系生活理解宇、词、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例如在学习《三亚落日》一文中,理解“掠过”一词时,就是让学生说说哪些隋景可以用上这个词。学生马上想到:翠鸟掠过湖面。扔扁平小石块使之轻轻地掠过池面。云彩掠过天空。他的手指在吉它的弦上掠过。飞机在空中掠过……又如理解《卢沟桥烽火》一课中“猝不及防”一词时,让学生说说什么情况下用上这个词:风暴快得令人猝不及防,造成严重损失。守门员猝不及防,球又飞进球门。红军猝不及防出击,日军被迫仓促应战……在生活情景中,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调动起来。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明白词语的意思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词语的使用语境,理解和体验自然加深。
  
  三、学文后联系生活,内化延伸课文,促进能力的形成
  
  一堂阅读课,在经历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后,大半学生对于文本内容所蕴涵的言语规律还可能是一知半解的。这样就必须安排适当的书面练习,以形成从听到读到说到写的完整系统,实现从文本走向生活,以整合学生在语言训练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思想、性情,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真实提高。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螳螂捕蝉》后,巩固练习是这样设计的:
  1 A天通过我们共同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螳螂捕蝉》的故事,还认识了一位有勇有谋,智劝吴王的少年。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心里一定都有很多想说的话,老师就给你一个一吐为快的机会吧!
  我从吴王身上体会到了——
  我从少年身上体会到了——
  螳螂捕蝉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
  少年智劝吴王这件事让我想到了
  2 那么如果请你给课文换一个题目,你会换什么题目?
  设计这样两道练习,不仅仅是为了巩固教学的训练,更是为了引导学生能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感悟,唤起学生原有生活积累与现时感悟的冲突,激活思维。并且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从多角度去评价课文,感受课文,理解课文。因为阅读教学中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材中的名家名篇,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感悟、欣赏比理解内容更重要。
  而本课的拓展小练笔又是这样设计的:
  请你来编故事:
  第二天,上早朝时吴王当即宣布:“攻打楚国一事暂缓不议。”众大臣听了大惊不已,议论纷纷。吴王扫视了一眼群臣,微笑着说:“事情是这样的……”
  你知道吴王会怎么和大家说吗?动动你的小脑袋,回家把故事写完吧!
  教师将简单的复述课文,稍加变化,实现从文本走向生活,从文本回归生活。以故事的形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以续编故事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以吴王自述的方式,提高了对学生复述的要求。
  而我在教学本课后,与学生共同追忆吴国的可悲命运,又分析了春秋战国当时局势。再联系当今国际情况,想想哪些人应该听听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怎样讲这个故事。例如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把这个故事讲给美国总统布什听,以任何理由让军队进驻别人国度都是在引火烧身。也有学生认为应该讲给日本人听,不要老跟西欧人屁后转,火烧大了,自己也没好果吃。有一个学生说:我们中国人首先要牢记这个故事,维护和平。更要提高警惕,不上任何图谋不轨的个人或国家的当,图一时之快,害国害民…一之后,又以“一个只顾眼前利益的国家、民族尚且如此,那么个人呢?”引导学生从自身谈起,从小事谈起。讲到撒把骑车的危害、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贪吃零食的后果……充分让课文与生活接轨,与时代接轨,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其他文献
摘要:文本解读,就是教师与课标、教材、编者、學生展开多重对话,找出蕴涵在文本之中的学生语文素养生长点的过程。本文探讨“多重对话”背景下文本解读的实施策略,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文本解读;教师;学生;课标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48-002    文本,是一个由语言符号或者非语言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
摘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助于打造高效課堂,为此要通过教学实践,创设思维情境提升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展示思雏活动提升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巧用思维布白提升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追求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高效性。  关键词:思维情境;思维活动;思维布白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51-001    李炳亭指出:“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
摘要:教师要更新观念,跳出题海,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加强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更要扩大知识面,扩充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关键词:跨学科;听课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53-00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又出现了综合化和整体化
摘要:本文对物理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沟通效果,结合苏科物理新教材使用体会,从几个方面讨论了提高课堂沟通效果的方法。关键词:课堂沟通效果;知识表征;知觉水平观察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63-001物理教学中,我们经常注意到这些问题:1 为什么有些物理知识学生容易记住,有些则较难。2 为什么同样的知识,有些学生能迅速掌握,而一些同学则掌握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消除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快乐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健康成长。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恐惧;原因;消除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67-001一、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1 一些运动项目比较枯燥或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有些项目不像球类、游戏那样具有竞争性、娱乐性和观赏性
摘要:本文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叙述了一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成长之路。关键词:亲身经历;语文教师;成长之路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80-002前言都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其实老师不仅水平要高,还要是源头活水。源头活水哪里来,首先是读书。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成长的阶梯,生存的力
摘要:为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精神,《江苏省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下称《纲要》)中,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少年科学院活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落实《纲要》要求,普厦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可以作为少年科学院活动的近期目标,同时我们还要继续坚持和发扬其在培养人格方面的积极作用。关键词:《纲要》要求;少年科学院中图分类号:G6451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又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要“乐于表达”,高年级学生在习作中关注自己的内心体验表达自己的见解。关键词:小学习作;表达见解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89-001一直以来,“习作教学难!”是一线语文教师的慨叹,更是不容忽视的教改研究课题。要么是“举着蜡烛走瞎路”式的习作指导,要么是“秋举御考”式的“自主习作
摘要:新课程改革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力提倡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键词:语文课堂;无效;自主;合作;探究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92-001新课程标准的诞生,给语文教育改革谱写了新的篇章,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在被摒弃,进而开始关注新的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一时间,课堂上的欢声笑语洒满
摘要:当前全国掀起了一阵古书诵读(简称读经)热,几百万少年儿童参加进这诵读古时经典的活动,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当年被一再批判的“封建糟粕”为什么今天又被一些人拾起来欣赏、利用、学习呢?仔细想来也有道理。这一举动体现出一些人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任务的重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被人们重新认识的表现。关键词:中华经典;启蒙教育;重要影响;指导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