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疗体会

来源 :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策略 ,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本文对 2 8例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进行了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2 8例均行单纯胆囊切除术。术后随访 1~ 2年 ,症状缓解率可达 96 .4 %。结论 我们认为 :有长期“胆石症”或“慢性胃炎”的症状 ,但 B超检查提示胆囊内无结石的患者 ,应该选择口服胆囊造影、纤维胃镜和胃肠钡餐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同时排除胃、十二指肠等疾病。症状轻、年老体弱或伴有其它疾患者 ,应选择非手术治疗 ;症状发作较为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经过严密的非手术治疗无明显效果者应选择手术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对无法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经化疗泵植入术行肝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28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化疗泵植入术.术中及术后经泵注入肝动脉化疗药物,其中20例
我院在640例次ERCP诊疗患者中发现恶性胆道梗阻38例,采用内镜下放置内支架术(ERBD),现就其治疗情况作一分析.
近10余年来,肝癌手术切除技术有较大提高.难切部位肝癌一期切除报道日益增多,肝门部肝癌切除和单独尾叶切除也不再是手术“禁区“;对侵及下腔静脉及肝静脉肝癌,也有用体外静
目的对比分析在不合并肝静脉损伤的情况下采用填塞缝扎法治疗近第二肝门肝损伤的止血效果;以及在合并肝静脉损伤的情况下采用肝静脉缝扎法治疗近第二肝门肝损伤的止血效果.方
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实质性脏器损伤除脾破裂外肝破裂最为常见,以往对肝破裂多采用剖腹控查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是目前治疗壶腹周围癌的标准术式,但因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高,不适于高龄、一般情况差、有严重合并症的高危因素患者.笔者1992年以来施行壶腹癌
胆漏是肝脏切除术一个重要的并发症,是导致膈下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1].国外大宗病例报道胆漏的发生率为4.8%~7.6%[2].1996年5月~2001年5月我院6年共施行肝脏切除术82例,其
原发性肝癌(PLC)术后复发率极高[1],其形式绝大多数为残肝内复发.随着对肝内复发灶的再切除、介入化疗(TACE)及瘤内局部注射术(如PEIT,RF等)综合疗法的进展,已使复发后生存时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加32磷-玻璃微球(32P-GMS)内照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3例(A组)采用TACE加32P-GMS内放射进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1999年12月~2000年11月共施行原位肝移植7例.结果6例获得成功,1例术后死于脑出血.结论肝移植术后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受体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