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背诵课文与大学英语教学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环境下,传统的语言学习方式——背诵课文似乎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主要探讨背诵课文的重要作用及背诵方法。
  [关键词]背诵课文 内化 语感 语境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211-02
  
  引言
  古人先贤十分重视背诵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忠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至理名言说明了背诵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一种,背诵的法则自然同样适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电子书、MP3、MP4等电子设备日趋流行,学生获取英语学习资料的渠道多样化,方式灵活多变,可以方便快捷地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模仿英语对话,但是,背诵这种传统有效的方式逐渐被冷落,疏远,甚至遗忘。许多人开始急功近利地追求所谓的“高效”学习法,看懂听懂就心满意足,结果在开口表达和下笔写作时才发现并未真正地学会这门语言,方才大梦初醒,意识到背诵的重要性。本文针对这一现象探讨一下背诵在现代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方法。
  一、背诵的作用
  (一)增加知识储备
  首先,通过背诵大量优美的对话或短文,能使学生快速有效地记忆和掌握词汇,这是因为在语境中学词汇是一种最佳最实用的方法。吕叔湘先生(1975:9)指出:“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反之,如果单纯地去背诵词汇表,孤立地去记忆词汇,则效率低下,而且学不能致用。其次,通过背诵文体各异、题材多样的文章可以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这是因为语言文字是思想的载体,是文化的载体。
  (二)增强语感
  “背书破万卷”以后,语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语言本身就是约定俗成的表达和交流工具,有些句子是用语法或语言规则无法解释的,例如“Long time no see”,对于这样的句子没有必要去深究其语法规则,只需熟练背诵,牢牢记在脑海之中。背诵文章记忆的不是孤立的词汇,而是有特定语境的句子和语篇,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整体掌握,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三)提高语言综合能力
  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有利于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能力的提高。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始终贯穿朗读教学,增强背诵训练,学生有足够的朗诵材料做基础,在听听力材料时,能够迅速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增强听力效果。通过背诵大量的日常口语对话、交流习语、经典演讲、优美散文等,即所谓的语言输入,学生就能够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当然,有了大量的语言输入,快速有效的阅读和准确贴切的翻译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激发兴趣,增强自信
  学生在背诵了大量的文章以后,会有“胸有成竹”之感,表达是犹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从而形成了主动表达的欲望。当准确流利的英语脱口而出时,当生动贴切的文章跃然纸上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便油然而生。这种成就感便激发了学生“更上一层楼”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多年以来的“My English is poor”被彻底消灭,取而代之是“Yes, I can.”
  二、背诵的方法
  (一)扫除障碍
  “没有记忆的意图,就不易有清晰的记忆”(曹日昌,1964:234)。牢记背诵的好处,为清除背诵之路上的绊脚石做好准备。第一大绊脚石就是课文难背,我们要用“万事开头难”安慰自己,然后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攻克这一障碍。第二大绊脚石则为背完就忘,我们要把其归因于重复的遍数不够,功夫未下到,要勇往直前,继续努力。第三大绊脚石就是没有时间。鲁迅先生曾经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二)透彻理解
  要背诵,首先要准确透彻地理解背诵的材料。如果连材料的意思都不能准确理解,背诵就无从谈起了。另外,实验表明,受试者在记忆句子时,开始保留的是句子原话的信息,但他们很快就忘掉这些信息,保存下来的只是句子的意义信息(桂诗春,1991:133)。由此可见,记忆中保存的不是语言的形式,而是语言的意思。所以,只有对材料进行充分的理解,才能高效地去背诵。
  (三)各个击破
  适应材料的长短,在识记方法上有整体识记和部分识记法(曹日昌,1964:241-2)。前者是整篇文章一遍一遍地反复朗读材料,直到成诵为止。后者是逐句逐段地背诵,最后合成整篇背诵。短时记忆的记忆量是有限的,部分记忆法更有利于记忆,所以,逐句逐段地背诵,最后再整篇背诵是比较科学的。
  (四)彻底背诵
  许多同学的背诵与彻底背诵相距甚远,属于“似背非背”,背诵重复的次数相差太多,当然学习效果并不明显,而且浪费虚度了光阴。要背诵就要彻底,“彻底背诵”就是重复一百遍,甚至一千遍,做到脱口而出,滔滔不绝,刻骨铭心,终生难忘。一遍一遍的反复重复,日积月累,功到自然成,脱口而出的梦想终将实现,真所谓“只要主义真,铁杵磨成针”。
  (五)少食多餐
  一次背诵的时间可以是短短的五分钟,一次少背一点,但一天要多背几次。不要逼迫自己一次性背下一篇文章,只要利用好零碎时间就能成功。当然,最好一天能利用零碎时间重复背诵20遍以上。出差途中、会议间隙、三顿饭前后等等都是可以利用的零碎时间。
  三、结语
  本文的写作目的旨在说明背诵一定量的对话和文章对于学习英语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提供了几项背诵的方法。背诵绝不只是简单地机械地记忆,绝不是古板的死记硬背,背诵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习者把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因此,应该对背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充分利用它来进行英语学习。背诵对于某些学生来说是一个枯燥单调的过程,只有运用正确的背诵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做到脱口而出,倚马千言。因此,我们在引进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积极发挥背诵课文这种传统的语言学习方式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中国人学英语[M].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75.
  [2]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3]莫雪,等人.现代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4]桂诗春.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5]龙献平,黄光大.背诵强度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6]董卫,付黎旭.背诵式语言输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界,2003,(4).
  [7]胡安琪.浅谈朗读式背诵输入对大学英语听力技能培养的影响[J].黑龙江史志2009,(20).
  [8]索尔索.认知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9]吴道存.怎样教好英语[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哈尔滨地处松辽盆地王府凹陷上地慢相对隆起部位,具有高热流(60.42mw/m2)及高地温梯度(4℃)/100m)特征.根据大量地质、物探、浅层测温、卫片及热勘探等资料分析,预测哈尔滨地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前,对于检察机关举报线索初核制度的研究还大多停留在对工作机制的总结创新,鲜有该制度相关理论基础问题的研究,本文认为只有一项具有理论深度的制度才能够在实践中通过不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表达成为及时、直接和真实的民意表达之一。但是由于还没有真正实现网络言论的实名制,人们有些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往往会引发一些道德问题,甚至是法律问题。因此,公民表达自由权作为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在网络时代应当而且必须得到切实保障、引导和规范。本文通过对网络表达自由的概述,分析网络表达自由在我国法治建设时期存在的问题,对保障网络表达自由权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网络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获得通过,其中证据部分改革幅度之大、力度之强颇受法律界关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此次新刑事诉讼法中得以确立,这标志着我国程序合法性审查时代的到来,人权保障时代的开启。但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证明责任问题并没有在法律中得以明确规定。究竟什么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其证明责任究竟应该由哪方承担,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部分思考。  【关键词】刑诉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
高等院校是培养国家高级专业人才的场所,其培养能力的高低、教育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受专业人才培养资质认证的影响。通过对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资质认证国内外现状的认识与
摘 要:针对位移加载时的非线性材料结构,本文采用ESO方法进行塑性拓扑优化设计。通过对算例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改进的棋盘格抑制方法在位移加载时的有效性。为相关研究人员在以后进行有关问题的研究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位移加载,塑性设计,棋盘格抑制方法,有效性  1 引言  结构的轻量化研究现如今已变得日益重要,尤其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结构自重的减小,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承载空间
本文从法社会学视角对中国东南沿海一个经济组织的日报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该文在描述制度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对制度无法得到100%执行的原因进行了实践与理论两方面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盈利,而全面预算管理正是使这一目标得到实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它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与职能一体化来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佳配置和降低成本,为提高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