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旦如:“小人物”的担当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me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靠”的小人物
  1931年,瞿秋白被解除了一切职务。作为一个职业革命家,他没有其他工作,只靠党派发的微薄津贴过日子。离开中央后,他化名林复,剪去长发,留了一个板刷头,换了一身工人装,搬到了大西路(今延安西路)两宜里一个工人聚居区过生活。但无论怎样乔装打扮,都改变不了他浓浓的知识分子气息。更要命的是,他的夫人杨之华从小家境富裕,现在既要出去打工,还要操持家务,与左邻右舍打交道,几乎天天发生矛盾,时时发生争吵,被国民党当局发现、被捕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谢旦如青年
谢旦如中年

  4月下旬的一个傍晚,茅盾夫妇来到瞿秋白家,杨之华忙着炒菜,他们刚刚坐下准备开席,突然交通员匆匆赶来,交给瞿秋白一封信,信很简单,只有一行字:你们的母亲病得很厉害,快回去看看。瞿秋白知道,这是中央出大事了,让他们立即转移。于是难得准备的佳肴也顾不上吃,便匆匆送走了茅盾夫妻,与杨之华一起提了个小皮箱,搬到了杨之华的亲戚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再次转移,住到了愚园路树德里茅盾的家中。事后才晓得:顾顺章在武汉逗留被捕,随即叛变,整个地下党中央遭到了大破坏,瞿秋白还是周恩来在安排中央机关大转移时,特意让陈赓派人专程去通知的。
  对瞿秋白的到来,茅盾非常热情。他特地让自己的孩子把床让出来给瞿秋白夫妇睡,让孩子在地板上搭铺。但毕竟不方便,更重要的是,茅盾家就一个三楼大厢房,如果有人来,瞿秋白夫妇连躲的地方也没有。这一天,“左联”的负责人冯雪峰来茅盾家送刚刚创刊的“左联”的机关刊物《前哨》。瞿秋白就托冯雪峰替他找一个“可靠的”“可以较长时间居住”的地方。瞿秋白对冯雪峰讲:因为他身体不好,党中央已同意他休息一段时间。顺便他也准备写点东西,翻译一些苏联的文学作品。冯雪峰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可以,我知道有这么一个可靠的关系。
  于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谢旦如,将因为他的担当被载入史册。
  掩护瞿秋白
  谢旦如1904年生于上海,他家几代经营福源钱庄,家境殷实。谢旦如十三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十五岁时,他到福源钱庄打工,从学徒做起准备接班。除了上夜校读书,他还和同在钱庄学徒的应修人等结为好友,并认识了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的恽代英,深受影响。
  二十岁时,谢旦如在应修人的介绍下,加入了由冯雪峰等人发起的“湖畔诗社”,以诗咏志,以诗会友。这么算下来,他与冯雪峰相识也有六七个年头了。他急公好义,但凡朋友中需要帮忙的,总是挺身而出,热情相助。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他先后与朋友合伙开过好几家书店,专门销售左翼文艺书刊。专门书店被查封后,他又独资在北四川路老靶子路开了一家公益书店,专门买卖旧书。同时秘密购置了印刷机和订书机,给中共地下党和左翼文化人印刷、装订进步刊物与文件,所有费用都由他单独承担。
  “一双冷眼看世人,满腔热血酬知己。”这是何种的担当!因此,当冯雪峰准备秘密安排瞿秋白夫妇住到谢宅时,谢旦如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从局促逼仄的贫民窟搬到了独门独户的紫霞路谢宅,瞿秋白与杨之华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据谢旦如夫人钱云锦回忆:“不仅瞿秋白进了书房乐而忘返,连杨之华也满心欢喜地说,只要一进书房,他就钻在书堆里,一天也出不来。”“一日三餐,我们两家都是一起吃的,饭后茶余,秋白喜欢和旦如谈天,也喜欢听收音机。那一段时间,秋白足不出户,来看望他的,除了冯雪峰,好像没有别人了。”瞿秋白自己也说过,住在谢旦如家这一年多,是他一生中最平静、最舒心、最安逸的日子。这段时间,瞿秋白除了读书,就是翻译写作,写就了上百万字的作品。
  为了确保瞿秋白的安全,平素喜欢交友的谢旦如开始变得静默起来。他很少把朋友带回自己家里,更少在家中宴请亲朋好友。万一有客人来,也确保将客人活动范围基本上安排在大宅中的第一进。日寇发动 “一·二八事变”后,谢旦如带着全家在法租界毕勋路(今汾阳路)避难,他租好了公寓,同样没有忘记替瞿秋白夫妇租了一套。一直住到5月末,中日签订了“停战协议”后才搬回紫霞路老宅。
  1932年7月,在冯雪峰的引领下,瞿秋白拜见了他神交已久的鲁迅先生。9月1日,鲁迅先生与瞿秋白第二次见面,就是在谢旦如家里。深通人情的鲁迅还特地买了一盒玩具送给谢旦如的孩子。这是谢旦如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鲁迅先生,他看到自己无限崇敬的文坛巨匠鲁迅先生亲自前来拜访瞿秋白,并相谈甚欢,更深切地认识到瞿秋白这位客人的珍贵。
  瞿秋白夫妇在谢家总共住了一年零七个月,直到时任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的陈云亲自来接走了他们。
  全力保护先辈文稿
  故事还没有结束。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被杀害,消息传到上海,鲁迅、茅盾、郑振铎、陈望道、谢旦如等极为悲痛。他们决定尽快出版瞿秋白的遗著,以作永远的怀念。考虑到当时的政治形势,先出版的是他的译作《海上述林》,大部分经费是由谢旦如无偿提供的。
  除了《海上述林》,還有许多杂文、诗作、文艺理论著述的手稿依旧留存在谢旦如家中。他将这些文稿视作生命,珍藏在一只小皮箱里。
  几乎就在瞿秋白慷慨赴义的同时,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负责人方志敏也在福建被捕,关押在南昌。方志敏在狱中写下了十多万文字的文稿,托人带到上海,辗转交到了宋庆龄手里。宋又将这些文稿转交给冯雪峰。冯想了又想,觉得最可靠的保存者还是谢旦如。以后经过冯,陆续送给他的手稿,还有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胡也频烈士的《秋》《故乡》,郭沫若的诗稿《五月歌》等。
  1937年8月,“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对闸北、南市等华界进行狂轰滥炸,紫霞路一带被炸成一片废址,谢旦如家片瓦不存,家道急剧中落。但谢旦如逃难时始终拎着那只珍藏着许多先辈文稿的小皮箱。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局势愈发险峻,谢旦如冒着极大风险,设法出版了瞿秋白杂文集《乱弹及其他》、论文集《社会科学概念》等。还将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文章集合在一起,以《方志敏自传》为题出版。所有的费用都是由他承担的。这些小册子不仅上海流传开来,还传到了大后方重庆与延安。
  1948年底,上海局势骤紧,谢旦如的儿子因参加学生运动遭国民党军警追杀,被地下党送到解放区。谢旦如立刻想到这些文稿,便将它们全部转移到夫人娘家。钱云锦甚至将文稿缝在老母亲的寿衣里,躲过一劫。
  1949年5月上海解放,谢旦如如释重负,他和他所保存的文稿终于重见天日了。他细细整理,分门别类,分几次全部无偿地捐赠给了国家。
  摘编自《东方早报》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建筑工程为人们提供生活、工作的场所,在建筑工程建设期间,不仅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使得人
近年来,性别歧视对女性就业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广为存在的社会现象.立足于关于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数据调查,实证分析其性别歧视现象并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内在原因.基
在俄罗斯,昔日形象清高的大学教师也难以抵挡金钱的诱惑,开始收受学生贿赂,帮助后者通过平常的测验及期末大考;还有的教师则利用高考招生的机会向考生及其家长索取钱财。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字,俄罗斯大学教师每学期收受学生贿赂的总金额高达1.5亿美元。难怪俄罗斯总检察长尤里·柴卡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将大学教师称为最腐败的职业之一,与一直声名狼藉的警察、医生相提并论。    教师索贿成风    近期
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为物理知识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还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热情.以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基础,以利用教育创
杭州地铁某盾构区间施工中需要穿越桥梁,桥梁桩基侵入盾构区间范围,盾构穿越前采用全回转法对原桥梁桩基进行拔出处理.本文主要介绍了全回转法成功拔除桩基的施工工艺,供相关
我国部分高校以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为目标,积极探索新型育人模式,开设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该课程基于双向互动、游戏体验的多元教学手段,以行为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为课程
再生稻具有周期短、无公害、成本低、效益高、米质优等优点,大力发展无公害再生稻生产,对促进我镇稻米品质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再生稻栽培是我县粮油生产的一大优势,潜力
18岁走出高中校门,她便开始了自己的创客人生。三年养殖蝎子,为她攒下创业第一桶金;三年闯关东,让她吸饱了经验食粮。无论财富还是人生,都有了足够积淀时,本该过上有品质的生活,她又是一个任性转身,回到熟悉的乡村办起野山鸡养殖。她似乎很享受这种披荆斩棘的奋斗人生,每一个在别人看来无限满足的终点,对她来说都是另一段创业征程的起点。  女“老师”的青春,是风风火火一番闯荡  1986年,对于18岁的淮南女子
期刊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别名:萸肉、枣皮、药枣、山萸肉等,以成熟的果肉入药。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作用,隶属保健食品序列。有诗曰:山萸肉微温质润,益精血又补肝肾。所含有机熊果酸,降糖降脂防血凝。应用甚广,深受人们喜爱。  但在生产中,常受病虫为害,使山茱萸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保健作用丧失。  一、病害  山茱萸常见的病害有灰色膏药病、炭疽病、立枯病、褐斑穿孔病、角斑病等。
期刊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各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质量,而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与人们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对我国经济的提升有着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本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