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一贯”:“大一统”理想的起源(上)

来源 :国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们具有一些共同的主张,其中最重要的可能就是一致反对东周以来的多国制度,倡导政权一统.战国思想家们的这一共同理想对后世中国政治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在当前的中国政治文化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必须统一”的共同理想令中国在经历了频繁分裂、内部动荡和外国征服之后,最终得以复兴.“大一统”理想不只是一个历史学惯例或者合法化的工具,而是一种合理的政治方案,用于解决中国历史上多国制度中固有的无政府状态.“大一统”理想是秦统一六国的前提而非结果;战国时代思想家们对统一的追求并非在寻找一种“不存在的幻想”,而是对东周多国秩序瓦解的一种理性回应.对“大一统”理想的普遍坚持,阻止了地方性差异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使地方主义仅仅是通向未来统一的跳板.对于过去和现在的中国人来说,“定于一”这句格言理所当然、不证自明.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大一统”理想对中国历史模式的影响.
其他文献
莫高窟第400窟为西夏重绘洞窟,藻井出现敦煌仅见的一例凤首龙身井心图像,有一定的原创性意义,学界多认为其和西夏皇后、皇太后主政的政治有密切的关系.但深入考察该图像,其有更早的图像传承关系,并非西夏的新样;再结合整窟的组合关系,实属整体洞窟净土图像的一部分;从空间位置来看,更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观念;若从更加微观的角度观察,该图像实属莲花或团花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不能独立出现;该图像作为洞窟中表现净土往生信仰和灵魂升天的图像,也可以得到同时期包括陕北宋金石窟在内图像的佐证.总体来看,该图像当属有深厚历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