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任务型的教学为学生带来了完成任务后的成功感,特别是分散在各个环节中的小任务,使学生不断地收获一个个小小的成功。对成功的体验所带来的兴奋感又促使着学生保持着注意力向下一个环节进发。当学生的兴奋感和成功感一次接着一次,不断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新知。
關键词:信息技术;主动探索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传统教育的观念、手段、形式和内容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据了解,发达国家的教育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环境,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怎么学?老师做什么?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以下设计取自于小学生学习IE浏览器的第一课《遨游因特网》(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7课),很值得思索。
设计一:
本设计则是通过“小小常州通”来引入小学阶段的IE浏览器的使用第一课的教学。
教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亲戚从北京来常州出差,可是只有半天空闲时间,你们说我该带他去咱们常州哪儿最好呢?
学生:天宁寺;红梅公园;淹城;恐龙园……
教师:你们给老师出的主意都不错,不过要想更全面、更详细地介绍这些景点,恐怕我们还得上因特网去找找。因特网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知识的海洋。今天,我们以6个同学为一组,每一个小组就是一家常州旅游公司,我的这个客人最后决定去哪里全看你们公司介绍得好不好。大家可以从自然风光、特色小吃等各个方面收集资料进行介绍,20分钟后我们请各个旅游公司派代表介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上网去找找吧。
先创设情境:一个虚构的对象来常州出差,主人请“旅游公司”出主意选择最佳旅游景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小组协助的欲望。进而引出知识浩如海洋的网络。通过个别学生的示范介绍IE浏览器的打开、输入网址等方法,并在巡视中点拨学生掌握“前进”和“后退”按钮的使用方法。利用反馈评价使开始创设的情境得到持续,为进一步的“继续探索”作好准备。通过继续探索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再一次提升,并且巩固了技能。“小结”是对活动建构起来的知识进行梳理,进而形成知识的内化。最后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的相关教育。
通过以上教师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地去分析探讨问题、提出问题的办法、体验尝试解决问题,做到学生自主提出任务、自主选择任务和自主通过因特网完成任务,这就是以上设计给我的思考。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师讲生听,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完全没有主体地位,他们更多的是处于被督促、纠正、甚至是被呵斥的客体地位,这使得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能力与创新的欲望一再被压抑,学生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思考,而只能迎合书本和老师的标准,由此形成了课堂气氛的沉闷与“一言堂”的局面,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很难谈健康、快乐、全面发展,因而也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地人才和能力的需求。自主学习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即是一种“学会学习”的能力。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态度体现一个勤字,要手到、眼到、口到、心到、腿到;学习方法要自己总结,会做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学会整理与反思;学习结果能自己评价,对学习成绩能正确归纳,发现问题后能及时自我调整。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标志:一是超前学习,这是自主意识的反映;二是能够不断提出问题的问题意识;三是注重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任务型的教学为学生带来了完成任务后的成功感,特别是分散在各个环节中的小任务,使学生不断地收获一个个小小的成功。对成功的体验所带来的兴奋感又促使着学生保持着注意力向下一个环节进发。当学生的兴奋感和成功感一次接着一次,不断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新知。其实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知识的关系与生活算法共同作用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新问题。应用信息技术除了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以外,还需要有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和策略。在每一节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中,如果都能够从小处入手做大文章,在教学中更加强调学生的研究、自主学习、会使信息技术课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關键词:信息技术;主动探索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传统教育的观念、手段、形式和内容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据了解,发达国家的教育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环境,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怎么学?老师做什么?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以下设计取自于小学生学习IE浏览器的第一课《遨游因特网》(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7课),很值得思索。
设计一:
本设计则是通过“小小常州通”来引入小学阶段的IE浏览器的使用第一课的教学。
教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亲戚从北京来常州出差,可是只有半天空闲时间,你们说我该带他去咱们常州哪儿最好呢?
学生:天宁寺;红梅公园;淹城;恐龙园……
教师:你们给老师出的主意都不错,不过要想更全面、更详细地介绍这些景点,恐怕我们还得上因特网去找找。因特网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知识的海洋。今天,我们以6个同学为一组,每一个小组就是一家常州旅游公司,我的这个客人最后决定去哪里全看你们公司介绍得好不好。大家可以从自然风光、特色小吃等各个方面收集资料进行介绍,20分钟后我们请各个旅游公司派代表介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上网去找找吧。
先创设情境:一个虚构的对象来常州出差,主人请“旅游公司”出主意选择最佳旅游景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小组协助的欲望。进而引出知识浩如海洋的网络。通过个别学生的示范介绍IE浏览器的打开、输入网址等方法,并在巡视中点拨学生掌握“前进”和“后退”按钮的使用方法。利用反馈评价使开始创设的情境得到持续,为进一步的“继续探索”作好准备。通过继续探索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再一次提升,并且巩固了技能。“小结”是对活动建构起来的知识进行梳理,进而形成知识的内化。最后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的相关教育。
通过以上教师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地去分析探讨问题、提出问题的办法、体验尝试解决问题,做到学生自主提出任务、自主选择任务和自主通过因特网完成任务,这就是以上设计给我的思考。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师讲生听,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完全没有主体地位,他们更多的是处于被督促、纠正、甚至是被呵斥的客体地位,这使得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能力与创新的欲望一再被压抑,学生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思考,而只能迎合书本和老师的标准,由此形成了课堂气氛的沉闷与“一言堂”的局面,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很难谈健康、快乐、全面发展,因而也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地人才和能力的需求。自主学习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即是一种“学会学习”的能力。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态度体现一个勤字,要手到、眼到、口到、心到、腿到;学习方法要自己总结,会做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学会整理与反思;学习结果能自己评价,对学习成绩能正确归纳,发现问题后能及时自我调整。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标志:一是超前学习,这是自主意识的反映;二是能够不断提出问题的问题意识;三是注重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任务型的教学为学生带来了完成任务后的成功感,特别是分散在各个环节中的小任务,使学生不断地收获一个个小小的成功。对成功的体验所带来的兴奋感又促使着学生保持着注意力向下一个环节进发。当学生的兴奋感和成功感一次接着一次,不断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新知。其实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知识的关系与生活算法共同作用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新问题。应用信息技术除了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以外,还需要有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和策略。在每一节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中,如果都能够从小处入手做大文章,在教学中更加强调学生的研究、自主学习、会使信息技术课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