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到教师,人们就会有一种敬慕、亲切的感觉,更是让人无法忘怀。教师是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是对学生影响最全面、最深刻的人物。因此,教师应该有较其他教育工作者更高的修养、能力和方法。并且作为教师要做好榜样,从而做好学生工作。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工作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美好灵魂的人是不可能的。青少年最大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他们总是从教师的身上寻找自己行为的规范和道德标准。因此,教师的思想境界、言谈举止、衣着仪表等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要让学生真正感到在这个班集体里面老师是其中的一员,与他们是平等的,教师首先应表明这一观点,告诉学生在这一群体中老师只不过是领头雁而已,这样说更应这样做。班级大事大家拿主意,然后集体作决定,绝不可专制独裁,为追求一种所谓的威严而失去人心。比如班规的制定,大家出谋划策然后举手表决,一旦形成制度就严格执行。慢慢地,学生们的自觉性、集体荣誉感会在无形中形成。由此可见,教师的行为规范、为人师表是我们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也就不能把学生教育好。
二、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信任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学生,那就根本谈不上教育。同时在关心学生的同时还必须充分信任学生,教师的信任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幸福感和自豪感,就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利于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做个标准的天平,平等地对等每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优生,漠视差生,这是班主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优生犯了规,要严肃处理,差生心理脆弱,本身就有自卑感,又最易犯错,因而处事过程中切忌伤他们的自尊,心平气和地说理教育,有耐心地去引导他们才是最好的方法。他们一旦有一丁点儿进步要大力表扬,让他们找会自信。另外一个班级中,无论男女,不管优劣,班主任都应从生活学习、思想意识等各方面地去关注。平时多走进他们,谈心交流,利用班会课共同解决一些矛盾,读一些好文章进行引导;努力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再走进他们的心灵。因而班主任要扮演好教师、朋友、父母等多重角色,也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同学们的尊重、依赖,形成一股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信任,是对学生心理上的一种安慰,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
三、教师要平等相待,一视同仁
教师要把一碗水端平,对学生无论家境贫富、门第高低、学业好坏、表现优差,都要一视同仁,决不能厚此薄彼。特别是那些生理上有缺陷、表现差、学业差的学生,往往是学生轻视、家长丧气,我们要更加耐心地进行引导。当前,不少教师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方法不当,主要表现在:对优等学生做错事采取“一好盖百丑”的态度,而对差等学生做错事则采取指责、训斥、甚至挖苦等,挫伤了差等生的自尊心。可见,教师平等相等学生,能够使学生扬长避短,更有利于做好学生工作。
四、教师要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人为本
人的個性心理是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是人的个性心理的比较稳定的个别差异性,人类有他的共性,又有他的个性。素质教育既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全面发展的教育,同时又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每个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因此,我们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要首先摸清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然后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办法进行引导。自尊心强的学生,平时能自觉遵守纪律,偶尔有过失,不宜采取直接批评,而应采取旁敲侧击;表现差、学业差的学生,容易丧失信心,教师应尽量在他们的身上找出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业好的学生容易骄傲,教师应给他一定的压力,并指出他在某方面的不足;调皮的学生好面子,教师可以通过“交朋友“等方式使之靠拢在老师身边,便于及时引导。
五、协调各科平衡,平等对等科任教师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主骨心,不让学生重主科、轻小科,尊重主科教师,无视小科教师,这一点也很重要。这一平衡工作首先班主任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学生对科任教师的反映,科任教师对同学的看法,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在中间发挥好桥梁与润滑剂的作用,并且要有持久性。特别要求学生平等对等任何一科教任教师,不因自己的好恶而有所偏爱。这不仅是学习的问题,更是一个修养与品德的问题。学生尊重各科教师,教师乐得走进这个班,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六、班主任身教言传,热爱这个家
现在对教师个人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个班主任一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对学生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带好一帮思想既单纯又复杂,即有主见又没主见的青少年,班主任就应该做好典范。比如班级大型活动,班主任热情投入其中,想方设法努力与同学们一道去共创伟绩。班级受损,班主任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一味地责备学生,相反还应鼓励或正确引导。班级事务,自己能做的,努力动手去做。地上的纸屑,课桌上的摆设等,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在认真学习,那么弯弯腰、动动手、擦一擦、拖一拖,学生会看在眼中,自然会潜移默化。切忌乱批评指责,然后指手画脚一番。
另外,班主任要从心底爱这个家,爱这个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学生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并模仿着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班常有同学为班级整理课桌,帮老师整理好讲桌。即使班主任不在的时候班级事务也是井井有条的。特别是有些同学犯了错误,会主动跑来向我认错。我会表扬他,因为他已知道并勇于承认,自然不会下犯。同学们互帮互助,平和相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有一次我进行民意调查,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我以我班为荣,不愿做任何伤害她的事。我尽管成绩不好,但轮到我值日时我会认认真真地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我看后非常感动!
总之,对初中学生的教育工作,必须立足于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多管齐下,采取灵活多样、新颖别致的办法,才能管好学生。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工作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美好灵魂的人是不可能的。青少年最大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他们总是从教师的身上寻找自己行为的规范和道德标准。因此,教师的思想境界、言谈举止、衣着仪表等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要让学生真正感到在这个班集体里面老师是其中的一员,与他们是平等的,教师首先应表明这一观点,告诉学生在这一群体中老师只不过是领头雁而已,这样说更应这样做。班级大事大家拿主意,然后集体作决定,绝不可专制独裁,为追求一种所谓的威严而失去人心。比如班规的制定,大家出谋划策然后举手表决,一旦形成制度就严格执行。慢慢地,学生们的自觉性、集体荣誉感会在无形中形成。由此可见,教师的行为规范、为人师表是我们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也就不能把学生教育好。
二、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信任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学生,那就根本谈不上教育。同时在关心学生的同时还必须充分信任学生,教师的信任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幸福感和自豪感,就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利于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做个标准的天平,平等地对等每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优生,漠视差生,这是班主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优生犯了规,要严肃处理,差生心理脆弱,本身就有自卑感,又最易犯错,因而处事过程中切忌伤他们的自尊,心平气和地说理教育,有耐心地去引导他们才是最好的方法。他们一旦有一丁点儿进步要大力表扬,让他们找会自信。另外一个班级中,无论男女,不管优劣,班主任都应从生活学习、思想意识等各方面地去关注。平时多走进他们,谈心交流,利用班会课共同解决一些矛盾,读一些好文章进行引导;努力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再走进他们的心灵。因而班主任要扮演好教师、朋友、父母等多重角色,也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同学们的尊重、依赖,形成一股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信任,是对学生心理上的一种安慰,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
三、教师要平等相待,一视同仁
教师要把一碗水端平,对学生无论家境贫富、门第高低、学业好坏、表现优差,都要一视同仁,决不能厚此薄彼。特别是那些生理上有缺陷、表现差、学业差的学生,往往是学生轻视、家长丧气,我们要更加耐心地进行引导。当前,不少教师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方法不当,主要表现在:对优等学生做错事采取“一好盖百丑”的态度,而对差等学生做错事则采取指责、训斥、甚至挖苦等,挫伤了差等生的自尊心。可见,教师平等相等学生,能够使学生扬长避短,更有利于做好学生工作。
四、教师要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人为本
人的個性心理是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是人的个性心理的比较稳定的个别差异性,人类有他的共性,又有他的个性。素质教育既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全面发展的教育,同时又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每个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因此,我们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要首先摸清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然后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办法进行引导。自尊心强的学生,平时能自觉遵守纪律,偶尔有过失,不宜采取直接批评,而应采取旁敲侧击;表现差、学业差的学生,容易丧失信心,教师应尽量在他们的身上找出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业好的学生容易骄傲,教师应给他一定的压力,并指出他在某方面的不足;调皮的学生好面子,教师可以通过“交朋友“等方式使之靠拢在老师身边,便于及时引导。
五、协调各科平衡,平等对等科任教师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主骨心,不让学生重主科、轻小科,尊重主科教师,无视小科教师,这一点也很重要。这一平衡工作首先班主任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学生对科任教师的反映,科任教师对同学的看法,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在中间发挥好桥梁与润滑剂的作用,并且要有持久性。特别要求学生平等对等任何一科教任教师,不因自己的好恶而有所偏爱。这不仅是学习的问题,更是一个修养与品德的问题。学生尊重各科教师,教师乐得走进这个班,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六、班主任身教言传,热爱这个家
现在对教师个人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个班主任一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对学生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带好一帮思想既单纯又复杂,即有主见又没主见的青少年,班主任就应该做好典范。比如班级大型活动,班主任热情投入其中,想方设法努力与同学们一道去共创伟绩。班级受损,班主任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一味地责备学生,相反还应鼓励或正确引导。班级事务,自己能做的,努力动手去做。地上的纸屑,课桌上的摆设等,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在认真学习,那么弯弯腰、动动手、擦一擦、拖一拖,学生会看在眼中,自然会潜移默化。切忌乱批评指责,然后指手画脚一番。
另外,班主任要从心底爱这个家,爱这个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学生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并模仿着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班常有同学为班级整理课桌,帮老师整理好讲桌。即使班主任不在的时候班级事务也是井井有条的。特别是有些同学犯了错误,会主动跑来向我认错。我会表扬他,因为他已知道并勇于承认,自然不会下犯。同学们互帮互助,平和相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有一次我进行民意调查,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我以我班为荣,不愿做任何伤害她的事。我尽管成绩不好,但轮到我值日时我会认认真真地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我看后非常感动!
总之,对初中学生的教育工作,必须立足于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多管齐下,采取灵活多样、新颖别致的办法,才能管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