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地理学科的自然美育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aid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永新先生在他的著作《新教育之梦》中的《理想的美育》一章中把“自然美育”放在了首位,“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让学生亲和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如此,许多名人大家都是自然美育大家,甚至不惜弯下身去崇拜自然之美,而把自己置于不顾地位,因而才有方志敏面对死亡深情地写下《可爱的中国》,才有恩格斯在欣赏自然美时产生“幸福的战栗”,才有苏霍姆林斯基“到田野、到公园去吧”饱含深情的催促,才有了朱永新先生“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全身心地阅读大自然”的强烈呼吁。
  是啊,“理想的美育必须走出书本的‘小天地’,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享受它的灵气。”在此情况下,课堂就成了为学生找回自然美的主阵地,其中地理课渗透自然美育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从林海雪原到南海之滨,从东海烟波到西域高原,从“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到“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到处都蕴涵着祖国的自然风光之美。从阿尔卑斯山到的的喀喀湖,从北极冰洋到南极雪域,从夏威夷风情到非洲国家公园,无不展现出地球的万种风情之美。有夜幕上点点繁星的静谧之美,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日月流转之美,有雨雪雷电风云变幻的即景之美,有江海湖河的灵动之美,有火山地震的震撼之美,有台风海啸的狂放之美,有高山深林的宁静之美,有花鸟鱼虫的生命之美。可远眺,便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可近观,更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慨;可置身其中,体会“人在画中游”之佳境。真可谓远近高低各不同,形色声动皆美意。心与景交融,才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思接千载的境界,才有“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感慨,才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然,才有“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物我两忘。自然之美会让人油然而生敬意,使人的心灵净化、情感升华、润物细无声,达到美育教育的目的。
  可见无论是小桥流水的幽雅情趣,还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无论是旭日初升时小草上的一颗露珠,还是暮色降临时原野的一缕炊烟,都应该让我们油然而生对自然、对宇宙的亲切感和崇高感,产生“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冰心《繁星》)的感动和敬意。如果这样,我们的地理美育就达到完美的境界了。
  (1.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2.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校区)
其他文献
自主学习突出的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但从教学的特点来看,教师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策划者和操作者,指导作用还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要让自主学习真正落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建议》中,我们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要在“十一五”期间把我国农村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想达到这一奋斗目标,农村信用社就要担负起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作为合作制的农村金融企业,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