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89546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现行的课程标准把“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作为教学目的之一,也说明美育符合当代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需要。既是如此,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呢?
  
  一、挖掘教材的内容美
  
  语文是一门综合文化素养课,它不仅具有工具性,其美育功能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就语文教材本身看,它具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诸多方面。美是文学艺术大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如,《美丽的西双版纳》、《春》、《鼎湖山听泉》等文章,展现了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旖旎动人;《老山界》、《藤野先生》、《热爱生命》等作品所描绘的人物崇高精神和美好品格,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中学生的阅历有限,知识的积累也不够丰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挖掘课文中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情之美。如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一文中的“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这一片段,共用了六个比喻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丰富多彩的语言描绘出异彩纷呈的画面。教师适时恰当地给予点拨,知识因美而生辉,想象因美而丰富;学生就会用一种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态度来求知,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发挥教师的语言美
  
  教师是教学语言的载体。善于巧妙运用语言艺术的教师,珠语妙连、口若悬河,能把无声的文字变化成有声之意,使每个台词都闪烁着智慧和灵感的光彩,使人感受到美好的境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文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要出色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发挥语言美。总观教学实践,教师的语言美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语言应准确恰当、明白晓畅、生动活泼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作者用语言为我们构筑了精神的美好家园,它需要教师用有生命力的语言将它们展示在学生的眼前。教师的语言美应做到既生动形象,又韵味无穷;既幽默机智,又耐人寻味。语言的生动也是教师教育机智的体现。曾看过一个有趣的例子:开学典礼后,某老师到班里巡视,刚走到门口,忽然脚底一滑,他还没来得及思考,便摔了个面朝天。学生们先是哄堂大笑,继而窃窃私语。这位老师从容站起来,没有面红耳赤的尴尬,没有勃然大怒地训斥。他拍拍身上的灰尘,微笑着说:“这是我给大家上的第一节课,摔倒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学会摔倒后重新站起来。”幽默的话语不仅消除了自己的窘态,还因势利导,令学生肃然起敬。
  2.音调和节奏的和谐美
  这是一种诉诸听觉之美。随着作品情节的发展变化,教学语言也要跌宕起伏,或舒缓或激昂。扣人心弦的范读、生动有趣的讲析、抑扬顿挫的语调、韵律和谐的节奏,能紧紧吸引学生的心,促进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叩击他们的心弦,引起共鸣。
  同时,教师要发挥语言美,还应重视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能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语文教师要善于美读,不光读出语言美,还要读出思想美、情意美、形象美,借此感染学生。
  三、构建富有美感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是由教学过程中的情景反映出来的心理氛围,是教师和学生所具有的带有整体弥漫性的心理的气氛。良好的教学氛围常常既和谐又活泼;既紧张又有序,既庄严又亲切;既有教师播种的繁忙,又有学生收获的快乐。在这种氛围中,师生双方均能形成有审美愉悦的良好心境和情绪。
  要构建出富有美感的教学氛围,首先是教师要注重教学行为的美。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语言的运用、还是教学仪态的表现,都要能达到美的境界。教师除具有渊博的知识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课堂设计能力、表达及组织能力,以饱满的精神、优美高雅的仪态,春风化雨般传授知识,使学生在和蔼可亲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其次,师生应互敬互爱,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在师生双方的和谐交流中,教学任务才能圆满完成。其三,还有相应的外部环境条件,如教室布置富有审美情趣:窗台上置几盆花草、黑板两旁贴上图画或对联以及教室后面图文并茂的板报等,都能带来美的感受。
  总之,语文学科是一座风光无限的艺术宫殿,实施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还有很多方法。语文教学工作者还应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改革创新,将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韦雄)
其他文献
二次函数y=ax2 bx c (a≠0)是初中代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基础之一.本文结合自己实际教学工作,对二次函数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 熟记图象性质,注意隐含条件   在初三数学课本中,对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0 (a≠0)进行配方:  x2 bax ca=0, ①  (x b2a)2=b2-4ac4a2.  当b2-4ac≥0时,x b2
中储粮油脂粮库混凝土屋面渗水维修,在粮库内部采取了水性聚氨酯注浆堵漏的措施,在粮库屋面外部对原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层破损处进行了修补,基面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修补,分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种理念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尴尬境地,摒弃置学生于依附地位,蔑视学生的人格尊严,践踏学生的自主性,贬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教师中心论”,构建起“以人为本”的核心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在心灵的沟通和碰撞,理智的启迪和质疑的良好师生关系中得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并能根据个人的意愿和
2017年5月22日,深圳福田香格里拉大酒店,全球屋面和建筑防水界翘首期盼的“2017(深圳)国际防水高端论坛暨第五届中国建筑防水(南方)专家论坛”精彩开讲。此次论坛由国际屋面联盟主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新,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对其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现在的高考制度也是只看分数,因而很多人忽视了创新而更加地关注学生的成绩.培养创新能力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化学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注重学法指导,以“导学、诱思”为特点的教学策略体系。“学案导学”不同于传统教学,传统教学注重预习、上课、练习、复习,而在培养学生兴趣与能力方面做得不够,学案导学则改变传统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一、设计化学“学案导学”所要遵循的原则1.“导学
基于三剪统一强度准则和弹脆塑性模型,考虑中间主应力、渗流、剪胀、软化和塑性区弹性模量等因素的影响,推导了含有5种因素综合影响的水工圆形隧洞塑性区位移解析解;通过算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