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互联网技术推动特殊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的呼唤,智慧教育是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与愿景,要实现智慧教育就应实现智慧课堂。文章结合N市特殊教育学校在“互联网 ”背景下智慧课堂的开展状况,探讨了如何在特殊教育学校有效地构建智慧课堂。
关键词:“互联网 ”;特殊教育;智慧课堂;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2-08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8-0119-02
一、引言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 ”行动计划以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1]2018 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到 2022 年基本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 学习应用覆蓋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的总目标。”[2]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迅速与教育行业融合,教育行业呈现出智慧化的发展趋势。学校是教育的摇篮,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智慧课堂是实现智慧教育的场所。智慧课堂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创设富有智慧的学习环境,通过变革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构建出智慧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智慧发展。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他们存在着特殊的需求,需要个性化的教育,因此智慧教育也是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与愿景。[3]
N校成立于2011年,是N市唯一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公办特殊教育学校,招收7至10周岁残疾儿童,提供九年义务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实行封闭式管理,是一所功能齐全,集教育、康复、就业一体化的特殊教育学校。文章以N校为研究对象,结合N市特殊教育学校在“互联网 ”背景下智慧课堂的开展状况,探讨如何在特殊教育学校有效地构建智慧课堂。
二、智慧课堂的实施基础
(一)智慧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包括物理学习环境与虚拟学习环境。物理学习环境主要包括智慧教室以及智慧功能室,虚拟学习环境则是指学校的校园网络情况以及智慧学习平台的建立及使用情况。
1.物理学习环境
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为“智慧课堂”的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智慧课堂的推进提供了物理学习环境。[4]为将“智慧教学”的理念落到实处,N校对硬件设施进行了完善,包括感统训练室、情景教室、发泄室、绘画手工室、言语康复室、沙盘游戏室、精细动作训练室、自闭症训练室、烹饪室、皂艺训练室、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室及体育训练器材室。上述功能室的建立为智慧课堂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虚拟学习环境
(1)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无线校园网的建设是学校建设现代化校园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学校师生无线上网,实现校园移动学习、工作和生活。N校重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并且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目前,N校已实现了校园内无线网络覆盖(教学楼、办公楼以及宿舍楼),为学校师生方便快捷地获取和利用网上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智慧学习平台多样化。与传统的课堂相比,“互联网 ”背景下智慧课堂的特点之一是教学更具客观性,而教学客观性的实现需要以一定的信息平台为基础。在平台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或成效以数据的形式进行反馈,使得教师的教学有据可依。笔者运用观察法与访谈法,发现N校教师利用的云平台很多,包括泰亿格的康复云平台、童梦特教云平台及班级优化大师等。
(二)智能移动终端
智能移动终端是指能够嵌入计算机系统的设备,智能学习终端包括智能学习手机、智能学习平板、智能手环及云班牌等。特殊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缺陷,在处理部分问题时灵活性不足,导致学习困难。在智能移动终端中,N校使用频率较多的是智能学习平板及智能学习手环。智能学习平板常用于基础性课程中,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等。智能手环常应用于室外课堂中,一方面,能全程监控学生的心率情况,以数据表现学生的活动情况,方便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与方案;另一方面,很多特殊学生存在着一定的身心障碍,当学生身体出现不适时,智能手环能及时提示教师,从而保证学生的身心安全。
(三)智慧学习技术
智慧课堂可以给教师提供海量的数据,教师需对数据进行分析,捕捉学生的学习轨迹,进行数据可视化,并基于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决策。例如,在一节感统训练课中,N校的C老师可以采用智能手环对学生的心率情况进行观察,并通过可视化数据图表,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判断教学的有效性。
三、智慧课堂的实施流程
N校教师在智慧课堂开展过程中主张运用建构主义、行为主义等理论支持其教学,部分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模式,其实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课前准备阶段、课中教学阶段及课后辅导阶段。
(一)课前准备前测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基于教学内容与学情进行教学目标的初步制定。教师基于此为每一名学生制订并推送了个性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智慧移动终端上进行学习。由于特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家长或者助教需要参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给学生提供信息技术方面的指导。当学生完成资源包含的学习内容以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教学前测,为教学目标的调整提供参考,最终达到优化教学设计的目的。
(二)课中动态评估
一般来说,课中教学阶段可以分为六个基础步骤,分别是课堂导入、新课教授、巩固评测、评测反馈、拓展延伸及课堂总结。
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所要学习的课题。在新课教授环节,教师利用智慧移动终端推送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关注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特殊教育;智慧课堂;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2-08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8-0119-02
一、引言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 ”行动计划以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1]2018 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到 2022 年基本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 学习应用覆蓋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的总目标。”[2]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迅速与教育行业融合,教育行业呈现出智慧化的发展趋势。学校是教育的摇篮,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智慧课堂是实现智慧教育的场所。智慧课堂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创设富有智慧的学习环境,通过变革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构建出智慧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智慧发展。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他们存在着特殊的需求,需要个性化的教育,因此智慧教育也是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与愿景。[3]
N校成立于2011年,是N市唯一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公办特殊教育学校,招收7至10周岁残疾儿童,提供九年义务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实行封闭式管理,是一所功能齐全,集教育、康复、就业一体化的特殊教育学校。文章以N校为研究对象,结合N市特殊教育学校在“互联网 ”背景下智慧课堂的开展状况,探讨如何在特殊教育学校有效地构建智慧课堂。
二、智慧课堂的实施基础
(一)智慧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包括物理学习环境与虚拟学习环境。物理学习环境主要包括智慧教室以及智慧功能室,虚拟学习环境则是指学校的校园网络情况以及智慧学习平台的建立及使用情况。
1.物理学习环境
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为“智慧课堂”的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智慧课堂的推进提供了物理学习环境。[4]为将“智慧教学”的理念落到实处,N校对硬件设施进行了完善,包括感统训练室、情景教室、发泄室、绘画手工室、言语康复室、沙盘游戏室、精细动作训练室、自闭症训练室、烹饪室、皂艺训练室、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室及体育训练器材室。上述功能室的建立为智慧课堂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虚拟学习环境
(1)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无线校园网的建设是学校建设现代化校园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学校师生无线上网,实现校园移动学习、工作和生活。N校重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并且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目前,N校已实现了校园内无线网络覆盖(教学楼、办公楼以及宿舍楼),为学校师生方便快捷地获取和利用网上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智慧学习平台多样化。与传统的课堂相比,“互联网 ”背景下智慧课堂的特点之一是教学更具客观性,而教学客观性的实现需要以一定的信息平台为基础。在平台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或成效以数据的形式进行反馈,使得教师的教学有据可依。笔者运用观察法与访谈法,发现N校教师利用的云平台很多,包括泰亿格的康复云平台、童梦特教云平台及班级优化大师等。
(二)智能移动终端
智能移动终端是指能够嵌入计算机系统的设备,智能学习终端包括智能学习手机、智能学习平板、智能手环及云班牌等。特殊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缺陷,在处理部分问题时灵活性不足,导致学习困难。在智能移动终端中,N校使用频率较多的是智能学习平板及智能学习手环。智能学习平板常用于基础性课程中,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等。智能手环常应用于室外课堂中,一方面,能全程监控学生的心率情况,以数据表现学生的活动情况,方便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与方案;另一方面,很多特殊学生存在着一定的身心障碍,当学生身体出现不适时,智能手环能及时提示教师,从而保证学生的身心安全。
(三)智慧学习技术
智慧课堂可以给教师提供海量的数据,教师需对数据进行分析,捕捉学生的学习轨迹,进行数据可视化,并基于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决策。例如,在一节感统训练课中,N校的C老师可以采用智能手环对学生的心率情况进行观察,并通过可视化数据图表,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判断教学的有效性。
三、智慧课堂的实施流程
N校教师在智慧课堂开展过程中主张运用建构主义、行为主义等理论支持其教学,部分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模式,其实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课前准备阶段、课中教学阶段及课后辅导阶段。
(一)课前准备前测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基于教学内容与学情进行教学目标的初步制定。教师基于此为每一名学生制订并推送了个性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智慧移动终端上进行学习。由于特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家长或者助教需要参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给学生提供信息技术方面的指导。当学生完成资源包含的学习内容以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教学前测,为教学目标的调整提供参考,最终达到优化教学设计的目的。
(二)课中动态评估
一般来说,课中教学阶段可以分为六个基础步骤,分别是课堂导入、新课教授、巩固评测、评测反馈、拓展延伸及课堂总结。
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认识所要学习的课题。在新课教授环节,教师利用智慧移动终端推送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关注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