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创造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tmlb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搞题海战术是不行的,很难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只有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解决问题中,并完全投入思考,才能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下面我就数学教学谈几点做法.
  一、学习无疑须有疑——生疑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比如,一块花布长120厘米,宽96厘米,把它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布块且无剩余,那么布块边长最长多少厘米?一共可以裁多少块这样的布块?学生在拿到该题时不要直接看问题,而是先要想:由题目已知条件我能得到哪些有用信息?由此经过转化,该题就是求120和96的最大公因数,结果是24,那么可得(120÷24)×(96÷24)=5×4=20(块),所以布块边长最长是24厘米,一共可以裁20块这样的布块.又比如,甲班科技书的本数是乙班的2倍,如果甲班拿出15本给乙班,这时,两班的科技书的本数一样多,那么两个班原有多少本科技书?在解决该题时学生要先提出疑问:甲班和乙班的书本数之间可以列出什么样的等式关系?在书本数的数量交换中具体交换内容又有哪些?先根据题目生疑进而罗列清楚题中条理,从而完成解题.由题可知15×2÷(2-1)=30(本),30×2=60(本),所以甲班原有60本书,乙班原有30本书.
  在生疑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不能问什么就想什么,可以将问题内容与相关的概念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二、有疑定要求无疑——解疑
  在提出了疑问后,便是对疑问的解决过程,在解疑的环节中,学生要清楚把握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方向,要能够有着明确目标,并向着该目标去收集相关信息以供解答.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苏教版中“长方体周长、表面积计算”这一章节时,有一道題:在一个长2分米,宽1.5分米,高1.2分米的长方体木料的8个顶点各截去一个棱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体,求剩下木料的表面积.该题看似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学生在思考该题时要注意分析问题,题中所问的是截去后木料的表面积,我们在分析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含义后,便可总结出剩下木料的表面积和原长方体的表面积相等,所以就有表面积为(2×1.5 1.5×1.2 2×1.2)×2=14.4(平方分米).又如,把一根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木料锯掉2.5厘米后,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样表面积就减少了30平方厘米,求原来长方体木料的长.首先分析疑问点,我们可先从截面的周长计算着手,也就是30÷2.5=12(厘米),那么可算得截面的边长为12÷4=3(厘米),所以就有原长方体的长为3 2.5=5.5(厘米).
  在解疑的过程中,要先明确疑问点,并充分结合题中所给出的已知条件和各种有效信息,在整合这些内容的过程中找到解决疑问的突破口.该过程还有利于简化整体的解题流程,让解题思路变得更加清晰和完整.通过转化等思想达到无疑,除了体现在解题过程中,在学习教材中的基础概念时也一样适用.
  三、无疑本自有始疑——明疑
  在解决了疑问后,并不代表疑难点就完全没有了,我们要对解决后的疑问再深入挖掘,发现其存在的其他疑问点,在一层一层的递进思考中强化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和了解,这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都有很大帮助.
  比如,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当快车行完全程的75%时,慢车正好到达中点.当快车到达乙地时,慢车距乙地72千米,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通常这类路程问题都会涉及追赶、相遇等疑难点,我们只需总体把握对象之间的路程、时间、速度这三大元素的关系即可.由题意,可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快车速度为a,慢车速度为b,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利用时间相等可列方式75%xa=50%xb,xa=x-72b,解得x=216.还可以这样思考:当快车走完路程的75%时.即快车走了甲、乙两地距离的34时,慢车走了甲、乙两地距离的12,则当快车走完全程时,慢车走了全程的12÷34=23,此时慢车距离乙地为1-23=13,即13为72千米,所以甲、乙两地相距72×3=216(千米).
  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行程问题时,这类题目往往涉及的方面较多,出题的类型也很多,我们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从疑问中明白疑难点,进而对疑难点进行突破和深入认识,从而解决这一类型的问题.
  四、有疑方能达无疑——释疑
  找出了疑难点,还要对疑难点进一步总结和深挖,从而达到释疑的目的,也是完善和总结学生整个思维过程的必要环节.在思考问题时根据上述思考的流程,首先找出疑问,罗列题中所给的已知条件,然后根据该疑问点进一步选择解决方法,再对解决方式进行统一整理,最后完成这一类型的答疑.
  比如,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80千米,乙车每小时70千米,当甲车行至全程的25时,乙车离中点还有36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由题意可知,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87,所以甲行至全程的25时,乙行驶了25÷87=720,那么可知离中点还有12-720=320,由已知得全程长36÷320=240(千米).
  综上所述,在有疑与无疑之间的小学数学学习中,主要内容是在提出疑问与解决疑问两个方向中的不断运动,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多多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让自己的理解得到深化,通过总结和整理建立健全的知识体系,从而进一步完善和增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严志松.促进创造性思维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89-90.
  [2]李柏峰,白玉.促进积极思维培养创新能力[J].吉林教育,2003(11):37.
其他文献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随之产生的动态几何教学法被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培养较强的数学素养. 将数学创造性思维有效的融入动态几何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几何思维能力. 本文简单阐述动态几何教学与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概念,探究如何通过动态几何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动态几何教学;初中
现行刑法中自由刑体系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死刑废除目标的实现。在对我国自由刑体系加以调整时应当遵循如下原则:轻重有序,罪责刑相适应;合理配置,考虑刑罚效益。自由
协同学原理是系统的自组织现象。一个有名的观点是“南美一只蝴蝶煽动一下翅膀,可以在北美引起一场狂风暴雨”。欧洲、1之所以在移动标准领域获得较多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系统地
【摘要】定义了线数和新自然数集,说明了主要性质,取代了无穷大符号;提出和证明了对立统一定理;并推出了新整数集,新有理数集,新实数集,新复数集.  【关键词】新自然数集;对立统一定理;新整数集;新有理数集;新实数集;新复数集
[摘要]中职数学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一步打牢数学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新课改对传统数学教学的冲击,需要广大中职数学教学工作者作出相应的改变。笔者结合新课改的背景,就如何开展中职数学教学实践这一课题,谈几点粗浅的意见。  [关键词]中职数学;背景;新课改;实践  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因为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若不想
【摘要】函数是中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概念与数学思想,其应用极为广泛,并与方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对几种典型问题应用函数思想求解,使求解过程简化.  【关键词】函数; 方程; 图像; 高中数学  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中变量与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基本数学方法,应用特别广泛.充分利用好函数思想与方法,能使许多数学问题的求解过程变得巧妙与简单.  1.借助函数图像确定方程解的数目  代入已知量,即很容易求得
目前公安院校关于枪械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为在进行手枪射击教学中的枪支安全管理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安全意识不到位。因此,从事公安院校手枪射击教学
特许经营作为民营化的一种常见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公用事业领域,但我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决策机制中风险评估制度的缺失,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隐藏着巨大风险。通过对风险评估制度
通过对两款天线的测试比较,阐述平均值指标在天线性能判定中的局限性。提出基于标准差统计的方法对天线性能进行判定,更加全面地体现天线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