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前思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在单元的“整理和复习”中编排了4道题。第1题整理和复习小数的意义;第2题整理和复习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第3题整理和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第4题整理和复习改写小数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对于复习课,教师一般也会像教材编排的那样,针对每个内容分别设计复习素材和练习,边练习边梳理,只是内容松散,学生被动参与,不能对知识体系进行很好的构建。
笔者从结构化的视角,设计了这节复习课,主要基于两点考虑:第一,在找联系中梳理知识,促进知识结构化。设计两次比较找联系:①本单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比较。这是一份浓缩本单元所有知识点的学习单(如图1),课上通过帮助学生回顾、梳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优化学生的知识网络,即横向知识结构化。②将本单元小数的知识和整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加强整数与小数的联系,即纵向知识结构化。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有层次、有结构、有联系的知识体系。第二,分析典型错例,提高复习效率。除了梳理知识,查漏补缺也是复习课的目标之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复习,尤其是针对学生有困难的学习内容和错误之处。比如本单元,学生对于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基本上没有问题,但对于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计量单位的互化以及求小数的近似数等内容,感到难理解,错误多,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错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知识
1.回顾。请学生说说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课前准备贴纸,学生说,教师贴:小数的意义、数位顺序表(包括计数单位)、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单位换算、求近似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学生说不全也没关系,学习单交流时再补充)
2.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如图1)。
(设计意图:学习单基本上1道题1个知识点,当然有些不止1个。通过练习,很好地唤醒了学生关于本单元学过的知识的记忆。)
3.核对答案,回忆知识点。
(1)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其學习单,让其他学生核对、质疑。
(2)根据学生学习内容掌握情况,选几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回忆相关知识点或方法。
比如让学生说说第1题的0.3,0.26是怎么找的,借此引导学生复习小数的意义;说说第4题的①0.3=0.30是根据什么想的,借此引导学生复习小数的性质;说说第4题的③0.03×10=0.3,3000÷10000=0.3是怎么想的,借此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4.加强本单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找一找,这么多题目中,哪些题之间有联系,比如哪一题可以用来解释哪一题?
学生如果有困难,可以举例说明,比如第4题的①和第2题有联系,因为第4题的①可以用第2题解释,我们可以用箭头把这两题连起来;像这样有联系的题,你还有发现吗?小组交流一下,试着也用箭头连一连。
然后小组汇报,集体交流,学生发现——
第4题的①②③和第3题都与第2题有关系,都可以由数位顺序表,即十进制计数法来解释;第4题的④与第1题及第4题的②有关系,因为0.26在0.2和0.3之间,接近0.3;第4题的⑤⑥与第4题的③有联系,都是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来解答的……
接着让学生根据找联系,将这单元学习的内容也理一理(引导整理黑板上的贴纸)。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跟“小数意义数位表计数单位”有联系的有……单位换算根据什么来做的?数的改写呢?求近似数呢?
形成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小数的读写、小数的性质,大小比较、小数点的移动,小数的意义、单位换算、数的改写等内容都与数位顺序表相联系,并进行解释。既建立了知识间的联系,又明晰了小数的计数本质。)
5.加强整数与小数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与整数比较,它们在读法、末尾添0、大小比较、单位换算、改写等方面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相同的地方有:相邻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10,都是“十进制计数法”;大小比较、求近似数、单位换算、名数改写的方法一样;都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不同的地方有:整数没有最高位,小数没有最低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读的时候要读出计数单位,小数部分的读法是:依次读出每个数字;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大小要变,因为数位(计数单位)改变。
(设计意图:将小数的知识和整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加强了整数与小数的联系,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认知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典型错例难题分析
1.单位转化。
出示学生错例(如图2)。
学生改错后,让学生说说名数互化要注意什么,使学生明白:要想清楚进率;想清楚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复名数化成单名数与单名数化成复名数时,想仔细先拆成哪两个单名数。
2.求近似数。
出示学生作业错例:0.295米≈0.3米(精确到百分位)。
让学生在改错中,复习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保留一位小数看百分位,保留两位小数看千分位,精确到百分位就是保留两位小数,看千分位,特别要注意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数的近似数也是0.3米?(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在单元的“整理和复习”中编排了4道题。第1题整理和复习小数的意义;第2题整理和复习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第3题整理和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第4题整理和复习改写小数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对于复习课,教师一般也会像教材编排的那样,针对每个内容分别设计复习素材和练习,边练习边梳理,只是内容松散,学生被动参与,不能对知识体系进行很好的构建。
笔者从结构化的视角,设计了这节复习课,主要基于两点考虑:第一,在找联系中梳理知识,促进知识结构化。设计两次比较找联系:①本单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比较。这是一份浓缩本单元所有知识点的学习单(如图1),课上通过帮助学生回顾、梳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优化学生的知识网络,即横向知识结构化。②将本单元小数的知识和整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加强整数与小数的联系,即纵向知识结构化。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有层次、有结构、有联系的知识体系。第二,分析典型错例,提高复习效率。除了梳理知识,查漏补缺也是复习课的目标之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复习,尤其是针对学生有困难的学习内容和错误之处。比如本单元,学生对于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基本上没有问题,但对于小数意义和性质的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计量单位的互化以及求小数的近似数等内容,感到难理解,错误多,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错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知识
1.回顾。请学生说说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课前准备贴纸,学生说,教师贴:小数的意义、数位顺序表(包括计数单位)、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单位换算、求近似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学生说不全也没关系,学习单交流时再补充)
2.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如图1)。
(设计意图:学习单基本上1道题1个知识点,当然有些不止1个。通过练习,很好地唤醒了学生关于本单元学过的知识的记忆。)
3.核对答案,回忆知识点。
(1)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其學习单,让其他学生核对、质疑。
(2)根据学生学习内容掌握情况,选几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回忆相关知识点或方法。
比如让学生说说第1题的0.3,0.26是怎么找的,借此引导学生复习小数的意义;说说第4题的①0.3=0.30是根据什么想的,借此引导学生复习小数的性质;说说第4题的③0.03×10=0.3,3000÷10000=0.3是怎么想的,借此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4.加强本单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找一找,这么多题目中,哪些题之间有联系,比如哪一题可以用来解释哪一题?
学生如果有困难,可以举例说明,比如第4题的①和第2题有联系,因为第4题的①可以用第2题解释,我们可以用箭头把这两题连起来;像这样有联系的题,你还有发现吗?小组交流一下,试着也用箭头连一连。
然后小组汇报,集体交流,学生发现——
第4题的①②③和第3题都与第2题有关系,都可以由数位顺序表,即十进制计数法来解释;第4题的④与第1题及第4题的②有关系,因为0.26在0.2和0.3之间,接近0.3;第4题的⑤⑥与第4题的③有联系,都是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来解答的……
接着让学生根据找联系,将这单元学习的内容也理一理(引导整理黑板上的贴纸)。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跟“小数意义数位表计数单位”有联系的有……单位换算根据什么来做的?数的改写呢?求近似数呢?
形成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小数的读写、小数的性质,大小比较、小数点的移动,小数的意义、单位换算、数的改写等内容都与数位顺序表相联系,并进行解释。既建立了知识间的联系,又明晰了小数的计数本质。)
5.加强整数与小数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与整数比较,它们在读法、末尾添0、大小比较、单位换算、改写等方面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相同的地方有:相邻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10,都是“十进制计数法”;大小比较、求近似数、单位换算、名数改写的方法一样;都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不同的地方有:整数没有最高位,小数没有最低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读的时候要读出计数单位,小数部分的读法是:依次读出每个数字;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大小要变,因为数位(计数单位)改变。
(设计意图:将小数的知识和整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加强了整数与小数的联系,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认知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典型错例难题分析
1.单位转化。
出示学生错例(如图2)。
学生改错后,让学生说说名数互化要注意什么,使学生明白:要想清楚进率;想清楚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复名数化成单名数与单名数化成复名数时,想仔细先拆成哪两个单名数。
2.求近似数。
出示学生作业错例:0.295米≈0.3米(精确到百分位)。
让学生在改错中,复习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保留一位小数看百分位,保留两位小数看千分位,精确到百分位就是保留两位小数,看千分位,特别要注意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数的近似数也是0.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