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应特别注重四方面的技能培养:一是办公软件的操作技能,二是专门软件的操作技能,三是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技能,四是编程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应在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上进行探索,从课内和课外寻找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每个毕业生都成为技能高手、强手。
关键词:任务驱动;实用技能;研究性学习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计算机与教育相结合,使计算机逐步成为社会各类人员都能掌握的一种工具,已成为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和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面对社会对高级技能人才需求日趋旺盛的现实,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应在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上进行探索,从课内和课外寻找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每个毕业生都成为技能高手、强手。只有这样,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才能更好地寻找自身的位置,立于不败之势。以下是我对计算机应如何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适应课程特点,注重实际操作
计算机教学应主要注重实际操作。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课程,它的理论性东西有些比较抽象,不应要求学生理解,但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势,以适应该课程的特点。中国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同志曾经讲述过学习计算机的问题,他说:“计算机对于绝大部分人重在使用,对于它的软、硬件理论部份,非专业人员可以不必要求”。计算机教学它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要更新得快。侧重面应主要在于使用,让学生在操练中理解,在应用中巩固;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操作的实际技能,这既符合该学科的特点,又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求,从而能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应以上机为主。同时机房上课要求我们的教师由以往的知识传播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
二、教学方法上采取“任务驱动”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上课时,首先给学生演示“成品”,如一期小报,一张统计表,一幅图画等,然后边演示边讲授做“成品”的步骤,过程中包含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每一节课都要求学生学会几个技巧,完成一个阶段内容,也就是一个“成品”或“半成品”。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教师答疑并提醒全体注意,这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循序渐进,学生操作及时,学有所得。
三、强调操作,将技能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计算机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目前情况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应特别注重四方面的技能培养:一是办公软件的操作技能,二是专门软件的操作技能,三是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技能,四是编程能力。办公软件的操作技能应以学习WORD、EXCEL两个软件为主,只有同时熟练掌握这两个软件的使用才能双剑合壁,在文件编排、表格制作等日常办公中运用自如。
四、紧盯市场,力求实用
学生学习的课程一定要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一门课程的教与学也要从“用”字着手,在实战中掌握其精髓。目前的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主要应训练学生软件的使用技巧,追求“即学即用”的效果。然而,教授什么样的软件,训练何种技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计算机软件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学生学的软件到毕业时却已经被淘汰。所以,在选择教学软件时一定要盯紧市场,把“实用”这个原则贯穿在教学计划制定与教学实施的全过程。
五、任选课程,各得其所,发展个性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改革的深入,从学校实际出发,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大、需求不同等特点,开设任选课,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兴趣、特长、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网页制作软件、动画制作软件、图形处理软件、美术设计软件、数据库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兴趣任选三门以上的课程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在自觉中学习,在自信中进步,真正发挥出每个学生的潜能。
六、利用网络,引导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Project Learning)是近年来国际教育机构倡导的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开展的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从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从而掌握基本的学习研究方法,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目前,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上网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一大课题。计算机是研究的工具,中职学生不但要学习计算机知识,还要学会利用互联网这个研究工具进行研究性学习,并通过研究发现知识。
七、实施2+1模式,促进教学工作
正确、有效的教学模式能使教学工作锦上添花。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采用2+1模式,即两年文化课及专业基础课学习,一年技能强化训练、实习。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只有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将上述几点落到实处,狠抓学生的技能训练,要使每个毕业生都成为技能高手、强手。只有这样,职校毕业生才能在中等职业教育不太景气的大气候下开辟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学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摸索,边教学边作总结,边总结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实践出真知”,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在理论科学的指导下,我还将认真去实践,成功将就在不远处。
参考文献:
[1]秦虹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存的主要问题[N].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4).
[2]邢辉等.中等職业教育教学方法.职教论坛[N],2001(9).
[3]单美贤. 马万全.动作技能教学策略探析[J].职教通讯,2003(9).
[4]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蒋乃平.构建职教体系,促进人力资源开发[M].2002.
作者简介:
赵芳(1985.12~),女,汉族,河北保定市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职于河北省保定市第四职业中学,中学二级教师,担任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曾多次获得市级嘉奖,发表的学术论文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研究方向:中职计算机教育。
关键词:任务驱动;实用技能;研究性学习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计算机与教育相结合,使计算机逐步成为社会各类人员都能掌握的一种工具,已成为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和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面对社会对高级技能人才需求日趋旺盛的现实,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应在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上进行探索,从课内和课外寻找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每个毕业生都成为技能高手、强手。只有这样,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才能更好地寻找自身的位置,立于不败之势。以下是我对计算机应如何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适应课程特点,注重实际操作
计算机教学应主要注重实际操作。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课程,它的理论性东西有些比较抽象,不应要求学生理解,但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势,以适应该课程的特点。中国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同志曾经讲述过学习计算机的问题,他说:“计算机对于绝大部分人重在使用,对于它的软、硬件理论部份,非专业人员可以不必要求”。计算机教学它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要更新得快。侧重面应主要在于使用,让学生在操练中理解,在应用中巩固;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操作的实际技能,这既符合该学科的特点,又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求,从而能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应以上机为主。同时机房上课要求我们的教师由以往的知识传播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
二、教学方法上采取“任务驱动”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上课时,首先给学生演示“成品”,如一期小报,一张统计表,一幅图画等,然后边演示边讲授做“成品”的步骤,过程中包含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每一节课都要求学生学会几个技巧,完成一个阶段内容,也就是一个“成品”或“半成品”。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教师答疑并提醒全体注意,这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循序渐进,学生操作及时,学有所得。
三、强调操作,将技能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计算机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目前情况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应特别注重四方面的技能培养:一是办公软件的操作技能,二是专门软件的操作技能,三是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技能,四是编程能力。办公软件的操作技能应以学习WORD、EXCEL两个软件为主,只有同时熟练掌握这两个软件的使用才能双剑合壁,在文件编排、表格制作等日常办公中运用自如。
四、紧盯市场,力求实用
学生学习的课程一定要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一门课程的教与学也要从“用”字着手,在实战中掌握其精髓。目前的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主要应训练学生软件的使用技巧,追求“即学即用”的效果。然而,教授什么样的软件,训练何种技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计算机软件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学生学的软件到毕业时却已经被淘汰。所以,在选择教学软件时一定要盯紧市场,把“实用”这个原则贯穿在教学计划制定与教学实施的全过程。
五、任选课程,各得其所,发展个性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改革的深入,从学校实际出发,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大、需求不同等特点,开设任选课,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兴趣、特长、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网页制作软件、动画制作软件、图形处理软件、美术设计软件、数据库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兴趣任选三门以上的课程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在自觉中学习,在自信中进步,真正发挥出每个学生的潜能。
六、利用网络,引导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Project Learning)是近年来国际教育机构倡导的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开展的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从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从而掌握基本的学习研究方法,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目前,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上网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一大课题。计算机是研究的工具,中职学生不但要学习计算机知识,还要学会利用互联网这个研究工具进行研究性学习,并通过研究发现知识。
七、实施2+1模式,促进教学工作
正确、有效的教学模式能使教学工作锦上添花。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采用2+1模式,即两年文化课及专业基础课学习,一年技能强化训练、实习。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只有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将上述几点落到实处,狠抓学生的技能训练,要使每个毕业生都成为技能高手、强手。只有这样,职校毕业生才能在中等职业教育不太景气的大气候下开辟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学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摸索,边教学边作总结,边总结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实践出真知”,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在理论科学的指导下,我还将认真去实践,成功将就在不远处。
参考文献:
[1]秦虹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存的主要问题[N].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4).
[2]邢辉等.中等職业教育教学方法.职教论坛[N],2001(9).
[3]单美贤. 马万全.动作技能教学策略探析[J].职教通讯,2003(9).
[4]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蒋乃平.构建职教体系,促进人力资源开发[M].2002.
作者简介:
赵芳(1985.12~),女,汉族,河北保定市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职于河北省保定市第四职业中学,中学二级教师,担任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曾多次获得市级嘉奖,发表的学术论文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研究方向:中职计算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