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和谐课堂”中的五种评价艺术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sun0702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性评价,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和谐的心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下面结合实例谈谈具体的评价策略。
  1 “鼓励性”评价。学生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有时不敢大胆尝试,特别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即使心里有了想法也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怕讲错了被别人嘲笑。教师觉察到这种“冷场”现象后,要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有位教师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伊始,开门见山出示例题“0.045÷0.03”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不少学生看着例题发愣,甚至有学生嘀咕:还没教怎么会算呢?教师视情及时鼓动:“没有尝试,怎么知道不会呢?”“你试一试,相信定会有收获!”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大胆尝试计算,并纷纷表述了自己的算法。这些算法中虽然有些是不正确的,但学生的主动尝试使教师找准了教学的真实起点,为下一步进行有针对性的施教提供了依据。
  2 “赏识性”评价。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因此,教师应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和创新的火花,及时进行赏识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被赏识的愉悦,从而主动进行新知的探索。例如,教学应用题:“—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73米,80天完成,实际只用了75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比计划每天多修多少米?”教师先让学生独立试做,然后汇报交流,大部分学生用的是常规思路:75×80÷75-75,有一小部分同学想出了另一种方法:75×(80-7S)÷75,教师让他们说出其中的算理后,给予了肯定性评价。这时,—位学生提出:“老师,我有一种简便的算法,就是80-75。”他的话刚说完,马上有不少学生反对:“他是在凑答案,80减75算出来的是少用的天数,根本不是米数。”教师迅速复核了一下,发现反对这种算法的学生是有依据的。即“80-75”要么是天数,要么是“80天”减“75米”,毫无意义。但教师并没有简单地予以否定,而是让这位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这位同学说道:“因为这段路的总长是不变的,每天修75米,80天完成,如果75天完成,显然每天就是修80米,所以我用80米减去75米就可以了。”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教师也用赏识的目光评价道:“你的算法很独特,有创意,老师很欣赏你肯动脑筋的精神。”
  3 “多元性”评价。传统的课堂评价经常采用二元判断,即只给出“对”与“错”的评价,这样容易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现代教学理论提倡根据学生的思维实际做出多元评价,即不仅指出“对”与“错”,还应指出“好”与“坏”、“繁”与“简”、“难”与“易”,是否有创意等。例如,一位教师教学“9的乘法口诀”,先让学生分小组编口诀,然后进行汇报交流,一组的学生说道:“我们组是用加法计算的,1个9是9,2个9是9+9=18,一九得九,二九就是十八。”教师评价道:“你们组真能干,能用学过的加法知识解决问题,算出二九得十八。”另—组的学生说道:“我们组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摆出来的,3个9是27,得出三九二十七。”教师评价道:“你们能共同合作,动手摆—摆、做一做,得出三个九就是二十七,真不简单!”还有一组的学生说道:“我们是用搭‘房子’的方法数出来的,搭一间‘房子’用9根小棒,四间‘房子’就要用36根小棒,四九得三十六。”教师又评价道:“你们居然想出了用搭‘房子’的办法算,有创意!”最后一组学生说道:“我们组是用8的乘法口诀推算的,比如5个8是40,5个9比5个8多5,就得出五九四十五。”教师欣喜地评价道:“大家听明白这个算法了吗?真是个好办法,我好佩服哟!他们善于用推理比较的方式思考问题,真不错!”学生听到老师这种亲切自然而富有真情实感的评价时,学习热情高涨,学习的信心也增强了。
  4 “宽容性”评价。学生学习时,限于已有的知识水平,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想法使探索活动受阻是很正常的。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不能提出一些超越他们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苛刻要求。因此,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要用一颗宽容心去评价他们,引导他们展开反思性的自我评价,寻找错误的原因,及时进行纠正,从而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例如,学生在自主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不少学生由于受“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影响,始终将目光停留在观察“个位”上,从而使探究活动受阻。此时,教师及时进行评价引导:“同学们能够用上节课所学方法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这很好,说明大家不但掌握了知识,还学会了学习方法,但有的方法是有适用范围的,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接着出示一些正反材料让学生判断,使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明白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跟“个位”无关,并通过教师的点拨将探究思路集中在“数字之和”上,从而使探究活动顺利进行下去,最终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5 “解救性”评价。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评价“解救”课堂上发生的意外,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出了一道练习题:“一个车间要加工468个零件,每小时加3252个,生产了8/1\时后,还剩多少个零件没有加工?”面对这道题,学生思维很活跃,连平时不太发言的一位同学也怯怯地举起了手,老师让他回答,这位同学说道:“468÷52……”没等他说完,其他学生就笑了,教师马上制止了学生的哄笑,平静地说:“这道题他不是不会做。只是没有做完,我们应该听他把过程说完,其实老师很欣赏他这种与众不同的想法。你们知道468÷52的含义吗?”接着教师引导这位学生找出了第二种解法:(468÷52-8)x 52。教师“解救性”评价,使学生们向这位同学投去了敬佩的眼神,这位同学别提有多高兴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情感和心理的变化,特别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惑时,积极而中肯的评价能拨开学生思维的迷雾,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其重燃探索知识的信心和勇气,进而构建—个宽松、和谐的数学课堂。
其他文献
一些漂亮女生在步入青春期的时候,往往容易卷入到一场又一场的恋爱风波中去,甚至成为男生争斗的核心,学业成绩为此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理解这类女生行为模式背后的心理机制,帮助她们正确地书写自己的生命叙事,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专业挑战。  苗苗是我二年级下学期接班时一直带上来的孩子。她认真完成作业,课上偶尔发言,有自己要好的伙伴,从不与同学争执。这样一个平凡的女生,如若不是因为发生在六年级的这些事,我们